鲁平生平 鲁平与香港的一生深情
香港,彭定康,谈判,基本法,香港回归,两制,罪人,千古罪人,中英,一国两制
台海关注
鲁平去年12月初到澳门出席讲座。资料图片
华广网5月6日综合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网站4日发布讣告称,国务院港澳办原主任、党组书记鲁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19时2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小编梳理了鲁平生前的一些事迹,其一生与香港的前途关系密切,作为香港回归问题中英谈判的中方关键人物,为香港的利益与英方进行了大量激烈交锋,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他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参与组成首届特区政府的工作,直到香港回归后才退休,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与香港结下不解情缘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鲁平是亲历中英香港谈判和香港《基本法》起草的重要官员。他当时得到邓小平直接授意,组建起一个五人小组,秘密抵达香港,在香港各界展开调研,为解决香港问题做前期准备。他在与英方谈判时有理有节,力保香港财政储备,排除英方对香港回归的障碍,又全力参与《基本法》起草和宣传工作,增加港人以至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对香港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英谈判始于1980年代初,鲁平作为中方谈判人员,是中英谈判的关键人物之一。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面临重大信心危机问题,鲁平作为中方的首席官员,第一次面对探讨“一国两制”下的政制方案,为后来的《基本法》有关香港的政制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1997年6月30日晚上,鲁平身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见证中国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同年7月,他卸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开始淡出政坛,功成身退。2013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后,鲁平先生曾为《财经》杂志与《财经网》撰稿,回忆香港回归前后的许多珍贵记忆,他忆及香港回归那一刻:“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令我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
我亲眼看着英国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卷动着升起,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抛在身后。当国歌响起之际,我也流下眼泪。”
1992年彭定康(左)访京与鲁平(右)等人會面。彭定康同年发表首份施政报告,被鲁平斥責为“千古罪人”。(资料图片)
批彭定康“千古罪人” 对方赞其有智慧
《鲁平——口述香港回归》一书,首次披露了香港回归前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1992年10月7日,彭定康做了上任后的第一次施政报告,公布了他的政改方案,然后才到北京访问。他想以既成事实来要挟中方,要中方以他的方案为基础。中央决定由鲁平和他谈,一上来鲁平就跟他说,“你这个方案整个破坏顺利交接、平稳过渡,这个绝对不行。”
彭定康在北京与鲁平等人的会晤气氛很紧张。彭定康走了,还没上飞机,鲁平就开了记者招待会:“他(彭定康)这样做,实际上是蓄意在破坏谈判,是对香港采取了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根本不考虑香港的利益。”“彭定康先生将来在历史上,要成为香港的千古罪人。”鲁平之所以痛斥彭定康是“千古罪人”,原因是他看到彭定康的做法是推前了政制民主化,实际适得其反,摧毁了中英之间来之不易的互信。
鲁平在书中谈到:“现在我都不反悔,他的确是千古罪人。如果不是彭定康的话,香港过渡的情况更平稳。影响香港的不止是政治体制,还有整个香港人的信心和经济。”同时鲁平也表示,“虽然我批评他是千古罪人,但我还是很尊重他,他是一个高手,外交上的确是。”
作为谈判桌前针尖对麦芒的对手,彭定康对鲁平亦惺惺相识。他5月4日透过电邮回应,形容鲁平是一位有智慧的公仆,却遗憾他们无法再有更深入的交往,向鲁平的亲人及朋友表示慰问。
2014年,鲁平在上海接受香港媒体访问忆述当年的香港回归工作。资料图片
退休不忘香港 批判“港独”
鲁平退休后鲜有发表言论,虽然淡出了政坛,仍时时不忘香港,但在2012年,85岁高龄的他开腔批评“港独”思潮,就香港现状及社会焦点议题接受不同媒体访问并作出精辟回应。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鲁平说,香港近来的一些示威活动上,有人挥舞英国国旗和要求香港独立的标语,甚至声称香港唯一的出路是独立。他认为,中国有13亿人口,没有这极少数人也不会受影响。他呼吁这些人应该先看看自己护照上的写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外国公民近亲、定居国外者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的人士,可以申请放弃中国国籍。
据《大公报》报道,鲁平在谈到香港优势时表示,香港的优势是背靠内地,面对全世界;这点优势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香港要充分利用。
香港各界哀悼 赞扬其贡献
据香港《商报》报道称,鲁平病逝的消息传来,多位曾与其共事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哀悼,共同赞扬鲁平对香港民情掌握深入,对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特首办发表悼文指,特首梁振英对鲁平离世深感悲痛,他代表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向鲁平辞世致以最沉痛哀悼。悼文指,鲁平因本港前途与港人结缘,在中英展开谈判前更领队来港调研,为中央政府制定“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付出极大心血,其亦参与了本港前途谈判、制定《基本法》和筹备特区政府。
鲁平为使本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维护本港繁荣稳定,“夙夜匪懈,鞠躬尽瘁,赢得香港市民的敬重”,他亦在落实“一国两制”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
特首梁振英亦主动谈及鲁平离世,他指特区成立至今18年,港人日常生活享有的自由、独立司法制度、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都与成功落实“一国两制”分不开,而鲁平对“一国两制”落实作出重大贡献。
范徐丽泰忆述,女儿曾在她到北京开会时病倒,那时鲁平询问自己有什么需要,会全力帮忙,可见鲁平人情味很浓;她又说,鲁平一直都挂念香港,希望香港回归后可以一日比一日好。
港区人大代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谭惠珠指出,鲁平一直参与香港的回归工作,形容对方性格耿直,而对方在参与中英联合声明谈判、起草《基本法》的过程中,都坚持争取在《基本法》内的中央权力;她亦称对方在“两制”方面,多听各界意见,当年会见很多香港人,询问对香港前途看法。
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曾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与鲁平共事,称赞鲁平对香港民情掌握深入,从《基本法》起草至回归过渡期,每当香港遇到头痛问题,他都尽量想办法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