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吴登盛 缅甸吴登盛是新时代的伟人蒋经国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近代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陷入军人统治.1897年,缅甸完全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省,由英国派出总督驻缅治理.为摆脱英国统治,1942年:昂山和奈温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军占领缅甸.1944--45年,昂山秘密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揭起武装抗日旗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重返缅甸,以昂山为副总理,后为总理.1947年7月,昂山将军及六位阁员被暗杀.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独立,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这

一、近代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陷入军人统治。

1897年,缅甸完全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省,由英国派出总督驻缅治理。为摆脱英国统治,1942年:昂山和奈温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军占领缅甸。1944——45年,昂山秘密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揭起武装抗日旗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重返缅甸,以昂山为副总理,后为总理。1947年7月,昂山将军及六位阁员被暗杀。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独立,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这期间是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项指标在东南亚地区名列前茅。

1962年-1974年:吴奈温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后吴奈温将军脱下军装,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确立一党专政。在奈温统治时期缅甸陷入停滞,1987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88年:8888民主运动之后,奈温退居第二线,由苏貌将军接班,曾开放党禁并于1990年举行选举,但随后军政府废除选举结果,继续坚持一党专政。

1992年:丹瑞将军取代苏貌将军全面接掌军政大权,继续一党专政。他统治缅甸直至2010年。 2007年9月,成千上万名僧侣涌入仰光进行抗议,这也就是世人所称的“番红花革命”。军方向人群开火,杀死僧侣和平民,逮捕了数千名抗议者。

漫长的独裁统治将国家搞得一塌糊涂,原本富饶的乐土变成了世界最贫穷的国家。2007年,缅甸和索马里一同被透明国际组织列为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外交政策》杂志将丹瑞列为世界第三大的独裁者,前两名分别是金正日和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

2011年1月,77岁的丹瑞指定了一个接班人——吴登盛将军。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吴登盛能力平平,但他有一个有点,就是比其他人廉洁。一些人认为丹瑞选择吴登盛,因为“吴登盛继任后肯定会宣布既往不咎。

换句话说:大赦全国。” 五年过去了,吴登盛在推动国内民主转型和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也许表明,只要顺应了人类民主自由的大潮流,政治家并不需要有多么了不起的杰出才能。

二、昂山素季成为反对派领袖,坚持非暴力抗争。 在民主化运动中,前述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被推举为民盟总书记并领导民盟在1990年5月大选中力压群雄,获得议会全部485个议席中的396席。军政府属意的民族团结党仅获得10个议席。军政府耍赖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并派并派军队搜查民盟总部,逮捕民盟骨干。

1993年1月,缅甸制宪国民大会召开,但由于军方和民盟存在重大分歧,昂山素季遂于1995年11月率民盟退出制宪国大。后缅甸军政府与民盟虽然进行了数度谈判,但始终在新宪法原则及军队未来政治作用等原则性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双方矛盾不时激化。

2003年5月,昂山素季在前往外地演讲时,民盟支持者与政府支持者之间爆发激烈冲突,酿成“5·30”事件。事后,缅甸政府下令关闭民盟总部和分支机构,并宣布对昂山素季实行3年软禁。

昂山素季1945年出生,系前述昂山将军的女儿,毕业于牛津大学并在伦敦大学修毕博士课程。1988年,因照顾母亲,昂山素季回到缅甸,正赶上推翻吴奈温的“8888民主运动”。在运动中有200多群众死亡,这使昂山素季深感震撼。

深受甘地非暴力理论影响的昂山素季从此舍弃丈夫和两个孩子,孤身一人开始为缅甸的民主奋斗。她说:“我不能对祖国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她不喜欢政治,但是她说:“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在《自由》一书中,昂山素季说:“一些人改变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当南非的旧政府、拉丁美洲的军事专政进行独裁统治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认识到这些变化不可避免,这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最好道路。我所表达的真正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

1989年7月,军政府软禁昂山素季,但她拒绝了被驱逐出境而获得自由的条件。

1994年,由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宣读了昂山素季的论文中,她驳斥了“发展中国家应该经济先走,民主缓行”的观点,并指责了将民主运动与要求落实人权问题一概说成是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而加以否定的论调。

1997年,昂山素季丈夫患有前列腺癌并到晚期,包括美国政府、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教皇保罗二世等呼吁给昂山丈夫阿里斯入缅甸的签证,但遭到军政府拒绝。昂山素季则担心自己出国就将无法回到缅甸。这对相爱但难以相聚的夫妻终于失去了最后的见面机会。1999年,53岁的阿里斯在牛津去世。

1990年大选之后的21年,昂山素季断断续续被军政府软禁寓所中长达15年之久。

三、国际社会对反对派的声援和对军政府的压力

昂山素季极其领导的民盟的活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为表彰昂山素季推动缅甸的民主进步的努力,1990年,昂山素季获得萨哈罗夫奖;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向丹瑞请求释放昂山素季。

缅甸的问题首次被联合国安理会提及是在2005年12月召开的一次非正式研讨会上。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对缅甸政府表示失望之余,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内部国会缅甸核心小组会议,并讨论了缅甸缺乏民主的问题。

四、军政权主导民主改革,确立推动民主进程的“七点路线图” 在民盟等反对派的长期抗争中,军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进行民主改革,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2003年8月,改组后的缅甸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动民主进程的计划。

第一步: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中断8年之久的制宪国民大会于2004年5月复会,但民盟因昂山素季问题拒绝与会。

第二步:确立制宪原则。2007年9月国民大会讨论确定15个章节的制宪原则和细节后闭会。

第三步:起草并公布宪法草案。2007年10月,缅甸政府成立以首席大法官为主任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始制订新宪法草案。次年2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完成宪法草案起草工作。根据宪法草案,缅甸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总统将负责组建并领导政府,同时还明确了军队在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宪法草案的公布,标志着缅甸政府完成了路线图计划第三步。

第四步:公决宪法。2008年,缅甸政府在救灾的同时,按原定计划在全国举行对宪法草案的全民公决,结果显示大约92.5%的选民支持这部宪法。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缅甸政府开始根据新宪法的要求,着手制定与大选相关的基本法律。

第五步:举行大选。2010年3月,和发委主席丹瑞签署《联邦选举委员会法》、《政党注册法》、《人民院选举法》、《民族院选举法》、《省(邦)议会选举法》等五部重要法律。缅甸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将在2010年内举行多党大选,落实路线图计划中的第五步。

从2010年3月起,一些原有的合法政党和新组建的政党纷纷向新成立的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了注册申请。吴登盛总理也根据法律规定脱下军装,向联邦选举委员会申请成立巩发党并担任党的主席。8月,联邦选举委员会正式确定大选日期,并在竞选期间为各政党安排通过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开阐述政策主张的时间。

但民盟呼吁各政党抵制大选。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联邦议会人民院、民族院和14个省(邦)议会大选。

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民族团结党、全国民主力量党等37个政党的3000余名候选人及80多名独立人士参选。 第六步:组建议会 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于17日公布的结果,吴登盛总理领导的巩发党在总数1154个议会民选代表席位中赢得882席,包括人民院259席、民族院129席和省(邦)议会494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作为巩发党候选人参选的现任国家领导人吴瑞曼、吴登盛、吴丁昂敏乌和30多名内阁阁员顺利当选,其余席位由20多个政党和独立人士取得,占议会代表席位总数25%的军人代表则将由三军总司令在稍后时间任命。

第七步:组建政府,军政府移交权力。 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的登盛为缅甸总统。

3月30日,一名缅甸官员说,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和副主席貌埃当天退位,下令解散了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军人政府),将政权移交新政府。4月4日,缅甸官方正式宣布,统治国家将近20年的强人,78岁的丹瑞已卸下军事领导人的职位。

五、新政府向反对派伸出橄榄枝,释放昂山素季,全国和解。 2011年11月12日,缅甸官方媒体发表题为《握手问候、携手共进》的社论,呼吁各方摒弃前嫌,携手前进。

缅甸政府向已被取缔的民盟发出积极信号并于13日释放了被软禁的昂山素季,再次向外界传递希望实现全面和解的信息。 六、反对派开始合作并加入议会。 2012年4月1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最终获得了43席(联邦议会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计41席,地方议会2席),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七、释放政治犯。 2012年8月20日,缅甸政府信息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即日起开始废除对所有缅甸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

[23]2012年9月17日,缅甸政府宣布再特赦514名囚犯,包括部分外籍囚犯和政治犯。 八、解禁新闻出版 2012年8月20日,缅甸政府宣布终止对国内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2012年12月28日,缅甸新闻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公民若希望出版日报,可以在2013年2月提出申请,日报可使用任何语言。申请获得通过后,最早在2013年4月1日就能与读者见面。缅甸军政府自1964年以来就禁止民办日报,国内只有3份作为政府喉舌的官办日报,另有180多份周报的一半为新闻报.

2013年4月1日,缅甸有四份由民营周报转型成的日报正式面市,它们分别为《言论报》、《金色新土报》、《联盟报》和《标准时报》,许多报纸很早就被读者抢购一空。美联社和日本放送协会也将在缅甸设立办事处(缅甸军政府时期,外媒仅有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的中国籍编采团队获准常驻)。

同年4月30日,缅甸政府批准10家私营日报出版,其中包括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英文原版。截止目前共有26家私营日报获准出版,包括24家缅文报纸和两家英文报纸,其中已有6家正式出版上市。

九、缅甸议会大选顺利举行,民主转型成功在即 由于2010年议会选举,缅甸最大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抵制了大选,这使得缅甸民主的真正转型被推迟了。但五年来,缅甸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缅甸政府和执政党都诚心诚意地推动了自由民主的进步。这一点也取得了反对党的认可。

在确保国家稳定和实现平稳政治转型上,总统吴登盛的贡献尤其引人注目。

2012年1月,缅甸总统吴登盛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缅甸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我们正处于迈向民主的正确道路上。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对我们追求目标的努力予以支持和鼓励,因为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正在这个地球上出现。

2012年吴登盛在接受BBC采访时说:我与昂山素季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正在合作。如果缅甸人民在2015年选举昂山素季担任总统,我将给予支持。

2015年11月8日,缅甸如期举行了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将选举产生联邦议会和省邦议会共1100多名议员。

选举前缅甸政府多次重申要举行一次自由公正的大选。总统吴登盛在大选前夕发表电视广播讲话,明确表示政府和军队将接受大选结果。他还呼吁各方合作确保大选后社会稳定和平稳过渡。

为了确保选举公平公正,减少民众不必要的猜疑,经选委会批准,共有1000多名国际观察员和近万名国内观察员在全国范围监督本次大选。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率领中国观察团也应邀观察大选。

这次选举,因为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的参与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件大事。据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缅甸有投票资格的选民约3300万人,全国共设46400多个投票站。共有91个政党推举的5728名候选人和310名独立候选人参加本次角逐。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和民盟均推举了1100多名候选人展开全面竞争。

选举结束后,第一天的选举结果表明,在确定的16个议会席位中,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其中的15个。民主联盟发言人声称,民盟获得了70%以上的选票。

现在议长,执政党巩发党成员,吴瑞曼承认自己的政党选举落败。

败选政党,尤其败选的执政党是否承认失败是决定选举结果能否被认可,以及选后国家是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原来具有垄断地位的执政党来说,推动自由选举常常意味着自己放弃国家政权。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勇于放弃政权的政党要比争取政权的政党更加伟大。我们由衷地感谢缅甸巩发党为世界民主事业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在这次大选前,宪法没有做出人们预期的修改,这意味着昂山素季因为有儿子拥有外国国籍而不能竞选缅甸总统。这让很多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政治家,这也许并非坏事。大选过程中,昂山素季说自己将凌驾于总统之上发挥政治作用,这显然严重违法了宪法原则。

昂山素季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缅甸总统将由议会选举产生,这就是说未来总统有可能出自全民民主联盟。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吴登盛是缅甸最杰出的领导人,他在政坛上继续发挥作用将有利于缅甸的平稳过渡。缅甸正处于民主转型的脆弱时期,其未来的发展还有诸多不确定性,需要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