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雄台湾 黄俊雄:台湾布袋戏 传承中的创新
云州大儒侠史艳文在义卖中拍出2万元人民币
为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设计出的华丽、充满个性的木偶角色
出身台湾布袋戏第一世家的黄俊雄大师,人称“台湾布袋戏教父”。
出身台湾布袋戏世家的黄俊雄近日率团赴北京进行木偶艺术交流,作为推动台湾布袋戏创新的领军人物,黄俊雄娓娓道出台湾布袋戏在创新中的经验。
□林超然 文/图
传统一定要好好保存并传下去
“拍3D布袋戏也要像阿凡达那样,但我不是说一定要拍《阿凡达》。他们的《阿凡达》是‘科幻’,我们武侠小说可以叫做‘武幻’。” 这样充满创新活力的想法出自70多岁的黄俊雄之口,令人称奇。
布袋戏属于闽南传统戏剧,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木偶戏,缘起福建,明末传入台湾。几百年后,两岸的布袋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当大陆闽南地区的布袋戏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时,台湾的布袋戏却盛行于流行文化之中。不断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是台湾布袋戏流行至今的原因。台湾布袋戏能掀起这股创新浪潮,与黄家几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传统一定要好好保存好好传下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有古代的东西才有现代的东西,缺点改掉,优点加上去,所以要创新。布袋戏也要迎合时代的潮流,以创新为特色。”他说。
音乐是布袋戏的灵魂
之前,台湾布袋戏世家黄氏曾经在编写新剧本、配乐改革、推出电视布袋戏、改良木偶造型等诸多方面做出“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举动,此次要拍摄3D效果的布袋戏正是黄俊雄创新理念自然而然的产物。
“音乐是布袋戏的灵魂,配合得好才更加生动,因为毕竟木偶角色内心表情(方式)有限,用音乐来推动,感情就会出来。之前(配乐)是白管、鼓吹、铜鼓这些‘古乐’。但‘古乐’有时对喜怒哀乐特性的配合不太好。例如悲伤的时候锣鼓落下去,情绪就破坏了。所以我说要改革,用西乐配合会比较好。如果是强劲的音乐,对于领兵进攻(的场景),锣鼓的音乐很好,激烈壮观。如果清幽哀怨,西乐配合则比较成功,就是各有千秋。”
不会说口白就不会做木偶戏
“原先我的布袋戏上电视的时候,有观众建议布袋戏的女声应该用女生说白,不要一个人说,因为男人说女声总是不太好听,女孩子去讲音色比较相同,用男孩讲有一点怪。于是我就应他们的要求去请一个女孩子来讲女声,结果观众又反映说,这样讲不好听啦,还是原来的好听。”
他说,各个人声音都不一样,气口(腔调)都不同款,是布袋戏的特色。不会说口白就不会做木偶戏。
“传统式的舞台戏非常非常困难,因为一个人担任所有的角色口白声音、喜怒哀乐的表达,所以比较困难。不能讲错,木偶也不能拿错,不然就NG了。透过摄影机器就没有关系可以重来,坏的地方可以减掉,舞台戏就要纯功夫,要传下去。”
对于大陆的布袋戏,黄俊雄表示了解不多,“大陆傀儡戏(提线木偶戏)我有看过,皮影戏也看过,但是大陆的布袋戏我很少看过,但跟台湾布袋戏都是一个渊源,只要认真专业都会好。”
■知识链接
20世纪70年代,台湾布袋戏的演出方式进行了一次创新——将布袋戏表演与电视媒体结合,通过电视播出。1969年,李天禄在台视演出《三国演义》,开启了电视布袋戏的序幕。1970年,黄俊雄更以长达583集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缔造出97%收视率的空前纪录,宣告电视布袋戏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