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门杨休老婆 苏州东方之门老板是谁
苏州乾宁的工商资料还显示,公司在成立后的股东进出相当频繁,对于东方之门这么大的项目来说,成立时1个亿的注册资金也显得过少,在这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资金紧张?
杨休:我可以说,苏州乾宁的资金现在很充足。从成立开始,这个公司从来没有缺过钱。江苏银行是公司唯一的贷款银行,公司的账面上存款始终都比贷款要多。
苏州乾宁在成立时的注册资本金是1个亿,有人质疑这点注册资本金怎么能撬动这么大的项目?实际上在当时,我们拿方案去竞拍土地是需要一个公司作为载体的,所以我们就注册了苏州乾宁,当时我们不能确定公司最终能否中标,所以在注册时仅注册了1个亿。
顺利拿地后,我们也按计划和项目进展几次扩增了注册资本金。至于乾宁在成立后不久,就出现股东变更的情况,其实股东都是我的朋友,入股后不久他们有人觉得这个项目周期太漫长,他们更想做周期短的项目,所以后来有人退出了,而我又不希望陌生的外部资本太多地注入乾宁导致我对公司失去控制权,于是股东的变动基本上都是在我个人、我控制的公司和朋友公司间进行。
东方之门项目的体量太大,我找朋友和同行入股也是出于互相间有个商量和监督的考虑。此前我也没有建设超大型建筑的经验,因此确实需要同行的支持和经验,因此我拿出苏州乾宁20%的股份找了朋友和同行入股。
苏州的东方之门仅仅是开始。未来我还想再建造四个东方之门,分别在南京或常州、北京、上海和香港。如果能完成,这将是我在房地产领域的句号。
《21世纪》:再造四个东方之门,钱从哪来?
杨休:没有钱我是不会做事的。1986年开始,我在教书的同时也兼职做过生意,从搞软件开发直到现在造东方之门,这中间基本没有遇到很大风险,而跟我同时起步的人中,99%办的企业都倒闭了,这并不是说我的能力比别人更强,而是我做事还算稳当,比较保守。我做了20多年房地产,经历了几轮周期起伏,我做的项目至今没有出现过烂尾楼。
《21世纪》:在南大110周年校庆上,你向学校捐款4亿,被舆论高度关注。而这笔巨额捐款是否会对你投资东方之门造成影响?
杨休:这笔捐款其实是早就与南大谈好的。4个亿中,有1亿是筹建博物馆的钱,剩余3亿是筹备南大工学院的资金,所以在110周年校庆上只是兑现以前的承诺而已。实际上现在我的人事档案和关系都还在南大,反而做生意是我的副业。我一年从南大可以领10多万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回报比较可靠的是买书画"
《21世纪》:按照东方之门的设计,未来在楼层中有不少显示你个人趣味的区域,比如你的博物馆也将坐落其中?
杨休:我一直搞收藏,而我在南京的长风堂博物馆面积较小,不少藏品无法在那里展出,所以在东方之门里设计了我新的个人博物馆,用来展出文物和藏品。另外在东方之门5楼还有一条文化街,未来将只经营高端真品古董。
整个东方之门,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我们的自留物业,包括商场和酒店等都由我们运营,只有部分商品房对外出售。
《21世纪》:你下海经商22年,但在这次事件出来之前,一直不太知名,一些公众对你的来历和资质背景感到好奇,甚至表示怀疑。
杨休:我出身于空军家庭。我是1990年从南京大学教学岗位上辞职下海的,由于当时政策不允许个人注册公司,只能以个体户的形式经营,所以我花16.7万买了一家集体企业,这才曲线成立了公司。这家公司在起步时主要依靠高科技产品发展。
后来我开始经营房地产和艺术品收藏。我从小学画画,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的就是买书画,这行现在每年至少有20%-30%左右的回报率。现在我的所有收藏品估计至少在50亿,而我在这块的投资则是20多亿。很多人知道我收藏了很多陆俨少的画,他的作品《杜甫诗意百开册页》,我在2004年花了6930万购入,而现在有人愿意花5个亿买下这套作品。
除了金刚石膜和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现在我旗下的其它高科技企业目前大部分都已经转让给了合作伙伴。我在西安美院和南大目前都要教书,在南大我还招了文物鉴定本科生,但在高科技企业中科研项目研发,以前几乎都是我在主导,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现在只能转让。
目前文化产业和商业地产是我的两大业务。文化产业除了博物馆外,我还有两家拍卖公司、一家出版社和一个培训中心,这些是构成我的长风文化产业集团的主要公司。这些公司中,现在真正获利的是拍卖业务,而其它业务都需要靠钱养着。
其实我一直以来并不缺钱,如果当时不选择下海经商,而是在大学教书并继续画画,到现在应该也能积累不少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