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山水册页临摹体会
王翚的这幅作品,尺幅虽然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树木、山石、溪水、房子、人物等都在这幅作品里体现,我们后人也有人认为他这幅作品似乎是一件课徒画稿,用笔用墨极其工细精致。 我在选择临习这幅作品时,希望从这件作品中学到山水画的精髓东西,首先,在选纸方面,拿来好多种纸反复试笔,试墨,因为在明清那个时候,宣纸在制作工艺上都非常精良的,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都是一流的,而且当时的纸性能也是接近半生熟的,所以用起来比较舒服、得心应手,因此,我试用了很多种纸,最后才找到了十年前买的一种手工毛边纸的性能与这幅作品的用纸比较接近,从纸质材料,颜色,对水墨的敏感度等方面比较合适。
老师在开始前就要求了,这次临摹要尽量跟原作接近,在用笔、用墨、用纸、用色都要考究,在做好这些基本工作之后,才开始动手去临摹这幅作品,真正的学习是从"读画"开始,临摹古人的画,首先要认真去读所要临摹作品的,读:就是要去认真分析作品的特点,用笔、用墨和构图等等内容,还要和古人那种心境去沟通、去体会,和古人圣贤去"对话"去"参悟",然后才动手去画,这才是学习前人的正确方法;其次,在学习临摹这幅作品时我选择好纸、墨、笔,先进行局部的练习研究,一组一组石头、小山去反复研究,用笔的感觉,皴法效果及点苔,过读边画,三四遍以后才逐渐找到感觉呀!
到画树藤时,那种枝干的用笔生动又厚重,有笔有墨的变化,极其丰富,夹叶的用笔及聚散错落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是画起来非常不易,想做到古人那样自然、随意、又精彩真是非一般之功呀!
以前没有这样去要求临摹学习,总感觉画出一张画挺容易的,但是这次要求一定要每一笔、每一划都尽可能去追求与范本相近,才感觉到真的要画到与原作一样是多么的难啊!
就拿那一片竹林来说吧,竹竿之间的穿插,虚实变化,我画了很多遍,然而在上正稿画时,还是不那么随心应手,就那些竹叶,浓淡变化,层次厚重,竹叶的方向变化太丰富太生动,如果不是经过仔细观察和反复训练,根本体会不到如何去表现,虽然体会到了,但是画起来还是不尽人意,足见,我们今天的修养和功夫与古人差距有多大。
今天,许多人都评价"四王"的山水如何?如何?但如果让他们去做到"四王"那样,他都根本都做多不到啊!
所以,我临习玩这幅作品后,才真正的体会到古人去画一幅作品时是多么的精心和静心呀!修养和手上功夫就不用说了,光是那种心境今天的我们能有几人能够做到?别说达到了,相差的太远了,我以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不是陈旧,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的研究透啊!
许多许多优秀的东西没有真正得到继承,更说不上发扬了,要创新,首先要真正了解传统,真正的走进去,用纯朴的心,精益求精的态度去研究,去学习,才能体悟到里面更多的"三味",才能知道我们今天该怎样去画,去创造,"万法归宗、师法自然",用心与自然去对话,去体悟,以虔诚之心去做,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追求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潜下心去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