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建坤新东方 印建坤:新东方的从容行者
2009年6月1日,儿童节那天,27岁的印建坤从北京新东方“空降”郑州,主政郑州新东方。
四年期间,印建坤扎根郑州,有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宝宝,而郑州新东方,也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母,在郑州民办教育的大海上从容优雅前行。
核心
提示
印建坤,江苏盐城人,现任郑州新东方学校校长,民盟盟员。
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
那部电影,他看了两遍
印建坤说,《中国合伙人》他看了两遍,第一遍是自己偷偷跑去看的,第二遍是和太太一起去看的。这两次,他每次都会听到旁边观影的家长对孩子说:“看,学好英语有多重要!”
印建坤说,自己不是新东方的主角,却是一个参与者和经历者,《中国合伙人》虽然经过了很多艺术加工,但原型毕竟来自于新东方。所以,观影过程中,他的感触颇多。
让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孟晓俊(邓超饰演)在机场时,头也不回地扔过来一句:再也不回来了。印建坤说,当年在北京工作时,类似的场景一次次在他的兄弟、同事、学生身上上演,大家都是一去不复返。
多年过去,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因为现在出国归国方便了,尤其是“中国机会”也越来越多,大家又都愿意回来了。出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但真正想拥有自己的事业,还是归国发展好。
当年,印建坤也考虑过出国。清华大学硕士毕业时,因为经济原因他放弃了出国,本打算在新东方工作两年,攒够了钱就出去,没想到这一留就是10年。印建坤说,新东方给了他新梦想的舞台,出国的梦想也就慢慢淡化了。
不过,即便是到了今天,印建坤依然没有放弃到国外进修的想法,他每年都挤出足够时间去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知名大学进修课程。
对印建坤触动最大的另一个镜头,就是孟晓俊失意归国后,兄弟三人聚在一起理发。成东青(黄晓明饰演)和王阳(佟大为饰演),并没有因为孟晓骏“混的不好”而嫌弃他,反而是大家内心走的更近。印建坤说,尽管这是影片虚构的,但他依然非常感动,为了新东方的梦想大家一起去奋斗,这其实也正是新东方的精神所在。
君子相交,和而不同
在新东方,人与人之间的君子之交随处可见。大家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中国合伙人》中,在王阳的婚礼上,兄弟三人打了一架,这也是虚构的,其实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打架。印建坤说,这种思想层面的碰撞在新东方是常有的事,每次开会就像是在吵架,可大家全都是就事论事,事情一旦确定下来,无论我有多么不认可你,但也会全力配合工作。
“新东方人是单纯的,新东方做事方式也是单纯的,这是很多教育机构很难超越的。”印建坤说,新东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了《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在新东方,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尽管众人所做的动作不一样,劲儿却是往一处使的,这在无数次困境面前都得到了证明。“真的是太强大了。”印建坤忍不住地感叹。
新东方的这种强大源于何处?印建坤说,从最初的新东方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到现在新东方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负责、真情关爱、好学精进、志高行远”,每一个新东方人已经完全融入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信仰、精神和价值观。
面包加果酱,味道美极了
当初走进新东方,印建坤也是为了寻找属于他自己的“面包”,然而,他慢慢地发现,这里不仅有“面包”,而且还有味道鲜美的“果酱”,两者的完美结合,让他的胃口得到了极大满足。
来自农村的印建坤,虽然作为一名佼佼者攻读了清华和北大的双硕士,但身处自信杰出的众多学子之间,他内心深处的自卑阴影很难一下子抹去。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新东方的课堂改变了这一切,甚至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突然发现,在新东方的课堂上,当他讲完一段话时,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为他鼓掌,每次讲完课,竟然会有同学排队让他签名,而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后,还会有同学冲过来送给他一个小礼物,并真诚地说:“老师,谢谢您,我已经通过了。”
印建坤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成就感,这种被认可的感觉,一下子给足了他自信,让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当然,新东方的薪酬待遇也非常高,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面包”和“果酱”的双重搭配,让印建坤动心了,他决定放弃出国的梦想,止步于新东方,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舞台。
走完四条大道,目标明确了
2009年,初到郑州,印建坤花了三天时间,徒步走完了郑州教育资源相对集中、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四条财富大道:经三路、花园路、文化路,农业路。“走完后,我什么都明白了。”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印建坤依然从容自信。
徒步行走三天,印建坤用自己的方式“望闻问切”,对郑州市民的消费习惯,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有了初步而全面的了解。
当时的他得出了一个坚信的结论:新东方在郑州必将大有可为。
郑州没有太多知名的企业,大多家庭孩子的出路就一条: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对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求贤若渴”。然而当年郑州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又相对匮乏。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郑州作为省会,人口数量仅仅占据了河南1亿人口的8%左右,相对其他省会城市20%左右的数字,这个城市的人口容量将来会呈几何数增长。而这两个原因,正是新东方发展新目标的最大动力。
2009年新东方已经落户郑州4年,因为没有完全融入郑州本土,发展面临困难,印建坤来了,他决定做出重大变革。
所谓的大变革,就是加快促进新东方的本土化。
家门口的新东方
印建坤说,很多家长骑着电动车来新东方上课,因为路程太远,到新东方后需要充完电才能骑回去。所以在郑州,接送孩子的便利性和教学质量对很多家长来说同等重要。所以在郑州,新东方办起了“家门口的新东方”。
新东方的本土化,包括课程内容的本土化和教学形式的本土化,以及教学点布局的本土化。
课程内容本土化,即新东方的课程必须和郑州公立学校的课程进行无缝隙对接。全国各省小学和中学使用的教材并不统一,河南郑州本地的孩子用的什么教材,考试点在哪?新东方必须和它完全契合。
教学形式的本土化。虽然留学考试全世界是统一的,但上留学课程的孩子50%都是高中孩子,在郑州的大多数高中,孩子们周六中午放假,周日中午返校,所以课程设置必须设在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但你必须跟着孩子的时间走。
教学点布局本土化。新东方教学点的特点是:两三千平方米的大型教学点,拥有学员上千人,这样的教学点在一个城市布局10~15个已经足以。比如,在重庆,它的楼层很高,楼间距很小,这就意味着,新东方随便在哪座楼旁边建一个教学点,符合便利性的孩子就是郑州的3倍。
但郑州不一样,郑州城市规划是“摊大饼式”的,同一平方米的人口密度是重庆的1/3,所以,为了郑州家长接送孩子方便,新东方设立更多小的教学点非常有必要。
也正是因为此,2009年至今短短4年,郑州新东方从当年4个校区迅猛发展为如今的30个校区。教学点小而多,这在其他城市更少见。
实力让新东方从容
“过去的5年,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完成了师资队伍的升级,我们的团队,100%以上是本科,30%~50%是研究生和海归。”印建坤说,一家企业大规模高速扩张的背后,必有相应的内涵为支撑,这样才能从容发展。
为什么如此重视师资队伍的学历?印建坤说,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但它代表高的学习力,代表这个老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都很强。
现在中小学生课本内容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教育机构的教研团队要快速整合出合适的讲义,快速去培训其他老师,然后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这些都需要老师有很强的学习力。
快速扩张的背后,家长忧心更多的就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有优有劣,而这也是诸多培训行业的“痼疾”,但这个难题,在郑州新东方“教学标准化”模式下迎刃而解。
印建坤说,新东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中小学知识点“切片”,并按照师资标准化、教材标准化、教案标准化、授课标准化、教研标准化等一系列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标准化教学模式,不仅有力地保障了所有学生可以公平享受新东方教育的精髓,也极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特色。
在郑州任何一个新东方校区,都可以享受与北京、上海、杭州等所有新东方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印建坤说,现在新东方的规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所以他现在更关注的是郑州新东方的企业文化是否健康?管理结构框架是否调整到了适合未来发展的状态?人才储备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的战略扩张?教育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如何?
也正是印建坤的这种关注,让郑州新东方真正做到了硬件过硬,软件不软。
量力而行做公益
艺术家濮存昕曾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做公益需要量力而行,不论做多少、不管参与早晚,只要能乐在其中就好。”新东方从容做教育的同时,也正在量力而行做公益。
2010年,印建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郑州学校现在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更多地关注公益,关注那些由于经济落后、家庭贫困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他与河南民盟联合开展了“烛光照亮未来,责任情系中原”河南教育行活动,用3年时间为全省18个地市的乡村教师义务培训英语,促进教育资源公平。
“暖冬行动,关爱贫困生教育行”活动中,郑州学校斥资百万助学千名贫困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为他们免费辅导。同时,郑州新东方还举办了希望小学捐赠、大型公益赠书、福利院活动等。“从事教育行业的公益活动,是我们的特长,我们做得也更从容。
”印建坤说,新东方每一次公益活动,只是想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在所擅长的领域,为学生着想,从心出发,不断向前,促进社会教育资源公平。
【印建坤寄语新东方20年】
20年是不容易的。20年的企业还能够健康地存在,20年的企业还能够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新东方人的骄傲,也表明了我们坚持的东西是对的。
我希望未来的新东方,当大家回忆的时候,或者100年以后新东方还在的时候,人们回头看,认为那是一份伟大的事业,而不是一个个人或其他人赚钱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