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徐光启 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的数学巨著叫什么
亲 那是《几何原理》,也叫《几何原本》,欧几里德著,由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 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冬天开始,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
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有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复.徐光启对翻译非常认真,常常是到了深夜,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
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光启想一鼓作气,接着往下译,争取在年内译完后九卷,但利玛窦却主张先将前六卷刻印出版,听听反映再说.
付印之前,徐光启又独自一人将译稿加工、润色了三遍,尽可能把译文改得准确.然后他又同利玛窦一起,共同敲定书名的翻译问题.这部著作的拉丁文原 徐光启与利玛窦谈道图 名叫《欧几里得原本》,如果直译成中文,不大象是一部数学著作.
如果按照它的内容,译成《形学原本》,又显得太陈旧了.利玛窦说,中文里的“形学”,英文叫作“Geo”,它的原意是希腊的土地测量的意思,能不能在中文的词汇里找个同它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的词.
徐光启查考了十几个词组,都不理想.后来他想起了“几何”一词,觉得它与“Geo”音近意切,建议把书名译成《几何原本》,利玛窦感到很满意.1607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徐光启虽然没有能够再和利玛窦一起译出《几何原本》的后九卷,但他又陆续写了许多其他的科学著作. 万历三十五年(1607)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丧父,返乡守制.
万历三十八年(1610)徐光启守制期满,回京复职,此后除几次临时性差事之外,一直担任较为闲散的翰林院检讨.和当时一般文人官吏热衷于笔墨应酬不同,徐光启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天文、算法、农学、水利等科学技术研究,从事了不少这方面的翻译和写作.
在写给亲戚的信中徐光启自述道:“昨岁偶以多言之故,谬用历法见推……惟欲遂以此毕力,并应酬文墨一切迸除矣.何者?今世作文集至千百万言者非乏,而为我所为者无一有.
历虽无切于用,未必更无用于今之诗文也.况弟辈所为之历算之学,渐次推广,更有百千有用之学出焉.如今岁偶尔讲求数种用水之法,试一为之,颇觉于民事为便……弟年来百端俱废者,大半为此事所夺.
”(《徐光启集·致老亲家书》)其中的“用水之法”,指的是万历四十年(1612)与传教士熊三拔(S.de Ursis)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
在此期间,徐光启还与传教士合作再次校订了《几何原本》并出版了第二版.同时他还为 几何原本(1573年) 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数学)、熊三拔编著的介绍天文仪器的《简平仪说》等书写了序言.
这些序言表达了徐光启对传人的西方科技知识的看法.向传教士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徐光启对他们的传教活动也进行了协助,帮他们刊刻宗教书籍,对传教士的活动也有所庇护.徐光启的这许多行为,多被朝臣误解,加上与其他官员的一些意见不合,因此他辞去工作,在天津购置土地,种植水稻、花卉、药材等.
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6l3—1618)间,他在天津从事农事试验,其余时间则多是往来于京津之间.这期间,徐光启写成“粪壅规则”(施肥方法),并写成他后来的农学方面巨著《农政全书》的编写提纲. 伪面的笑容Ct3 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