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协和 刘晓红:缓和医疗 还医学以人文关怀
►刘晓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1990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第三内科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缓和医疗分会主任委员。
发言
刘晓红
整理
宋宇铮
责编
徐可
►视频时长11分,请Wi-Fi环境观看
1缓和医疗是什么,怎么做?
缓和医疗是从肿瘤病人开始的,但是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肿瘤只占1/4,非癌疾病占多数,如心肾功能衰竭、痴呆等,约1/3为衰弱症(介于健康状态和失能之间的一个过程)。慢性病已经成为老年人主要的致残致死病因,需要连续性慢病管理,目标是维持器官功能,而不是治愈慢病,同时也要解除不适症状。疾病会有很多种,但是最后归结的症状都是同样的,比如说疼痛、乏力、营养不良等等。缓和医学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1)一个是社区缓和医疗,患者生活在社区,既要慢病管理,也要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在这个阶段,老年医学与缓和医疗基本一致,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为导向的医疗。缓和医学跟老年医学以前是分开的专科,现在很多人认为是重叠的。一个做安宁缓和医疗的医生常常有老年医学科或全科医生的执照。 所以缓和医疗要在中国发展,可能需要从老年缓和医疗开始。
(2)在终末期病人预期寿命不足半年时候,进入安宁疗护,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纳入到医保项目,非癌老年患者则是按照患者的需要、医生评估后进入,可能生存期会达2-3年。如果能够推进这个保险项目的话,那么医生、护士、心理师及社工等上门或者去护理院照料病人都能够得到支付,终末期病人就不用在综合医院里长期占床,也不会在医院里跟亲人分离,受到无效或过度医疗,医保花费同样的钱却可以做出提高病人末期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成立一支小分队,能去一对一地照顾生命最后几周的病人及其家人,以及提供丧葬服务和1年内家属的哀丧服务,丧葬对于高龄的配偶也是很痛苦的,根本不知道这个复杂程序怎么办。
这就是安宁疗护的大致项目和内容。所以如果没有保险的支持,社区和上门安宁照护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灵性关怀,这个在国外主要是宗教来做,我们要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也可以通过心理师、社工来做。作为医生来说,可以把具体的流程做出来,然后在政府层面推进安宁疗护险的出台。
在社会层面上,在好的健康状态时,也就是进医院之前,就要让大家认识生命与死亡,从幼儿抓起,从小动物,小植物讲起,让他知道什么叫死亡。然后在小学、中学不同阶段,还有医学教育中都要加入死亡教育,在社会上推广生前预嘱的五个愿望(即:①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照顾。②我要或不要生命支持系统。③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④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⑤我希望谁来帮助我。)进到医院后再来问五个愿望就困难了。
美国今年刚刚推出了纳入医嘱的延长生命计划,需要医生签字,病人及家属签字,好处就是它可以帮助制定整个医疗计划。所以,在病历的首页是个人资料,第二页上面就是病人对于死亡和医疗的态度,也就是五个愿望,下面是要不要抢救,这个也要纳入到我们的病历中。
我们做过小样本调查,很多人都表示在没有抢救意义的时候不去做无谓抢救,希望舒服一点,而不是延长没有质量的生命,但是对于自己的长辈,如果他们没有表达过愿望,自己就很困惑,比如说要不要拔呼吸机的管或营养管,在医学伦理学决策方面,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少,如果让病人家人去决定拔管,那他一生都生活在内疚中。
这种痛苦的事应该是由医生来做,把幸福和愉快留给病人和家属。我们不是有告知坏消息六步法吗?其实在中国是需要七步的,你首先要了解病人是否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与家属沟通,告诉他病人知情做主有什么好处,然后再去告诉病人病情。实际上,多数病人是能够接受的。
2活着,还是健康地活着?
寿命的延长其实最主要的是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医学的贡献只占到8%。过去是以急性医疗为主,但现在慢病是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因此,现在的医疗模式必须要拉向两头,前期的抗衰老,防治老年病;后期的照护,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想要活着,还是要健康地活着?医学的目的应该着重提高健康预期寿命。“死亡如秋叶入土”,这是自然规律。目前80%的医疗费用都花费在最后一年里,对于高龄、共病老人的抢救成功率是很低的。
我们要了解病人的愿望是什么,帮助其达成愿望,采用团队工作模式,全人照护,而不是治疗一个疾病,这是我们要做的。
3落地前的挑战与期待
刚才顾晋教授说写了生前预嘱,但家属不执行怎么办?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只要跟家人讨论过,家人实际上还是尊重病人的愿望的。当家人不知道病人是怎么想的,反而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这个讨论应该是坐在客厅里,在健康的时候进行。
我们可以组成一个上级医护团队来支持社区及上门安宁疗护。能够找一个基金会支持会更好。开展安宁疗护项目,病人可以在社区、家里接受保险覆盖的疗护而不必住院才能报销,在家里享受到高质量照护和关爱,同时也节省了医疗卫生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重视对于非癌老年病人的安宁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