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教授谈肝病防治:聚焦现在 放眼未来
——2015年HBsAg携带率有望降到6%以下,未来5年肝病学研究将有重要进展 今年是我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计划初年。
病毒性肝炎防治作为重点研究任务之一,近年来已取得诸多重大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许多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肝病学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悉数我国肝病防治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
庄院士指出:我国的肝脏病学发展历程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所不同,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近年来,我国在乙型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追溯:肝病学科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肝病多由传染科医生来诊治。为促进我国临床肝病学科的发展,也便于和国际肝病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199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成立。此后,肝病学研究进入了发展的快通道,通过多次举办国际国内肝病学术会议,邀请世界上最权威的肝病专家来华讲学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国肝病工作者的国际视野。
在科研方面,从"六五"到"十五"期间,我国卫生部专门设立了病毒性肝炎攻关科研项目;"十一五"期间,科技部设立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肝病学界进入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第20届亚太地区肝病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这次会议聚集全球肝病领域的重要学者,质量高、效果好,是历次亚太地区肝病学会年会规模最大、参加国家和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肝脏病学正向国际前列迈进。
成绩:乙肝防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在乙型肝炎预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庄教授认为,这既是我国肝病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更是国家对肝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紧抓落实的体现。
国家对于防治乙型肝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1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从2002年起,除收取少量手续费外,给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按照2005年3月制订的计划免疫条例,自2005年6月1日起,所有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完全免费。自2009年开始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型肝炎疫苗。
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已取得巨大成绩: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
18%,使我国从高流行地区降到了中流行地区水平。据此推测,近15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数减少约3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减少,1岁以下婴儿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
02%降至2006年的0.69%;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已降至0.96%,使我国提前7年达到了西太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于2012年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降至2%、最终降到1%的目标;通过对新生儿接种、儿童补种、成年高危人群接种等措施,HBsAg携带率将进一步下降,到2015年有望达到6%以下。
2010年,国际《病毒性肝炎杂志》专门出版了中国专刊,介绍中国在防治乙型肝炎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了专家报道,高度评价了中国的乙型肝炎防治成果。2010年5月西太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组织中国肝病学家与国际同道在香港举办了高级研讨会,讨论中国乙型肝炎的防治经验,以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期望:加强高水平临床研究工作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肝病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也有明显增加,并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但在肝病研究方面,我们还面临着重大挑战:基础研究的创新机制和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前瞻性随访研究,以及有关肝病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庄院士欣慰地指出,随着国家在科研领域投入资金比例的增加,我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很多课题都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设计的,估计5年后我国在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会取得高水平的成果,造福于人民。
未来:非传染性肝病问题凸显
经过以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严格献血员筛查和安全注射为主的预防措施,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已取得巨大成绩。另外,我国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已由1992年的3.
2%降至约0.34%,下降了89.38%。但随着病毒性肝炎的控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非传染性肝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