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与方琼 “电影才子”张骏祥与“中国之莺”周小燕的精彩人生
文艺界有一个说法,当年是周总理牵线做媒,才促成电影才子张骏祥、“中国之莺”周小燕结为秦晋之好。不过,总理并没有当他们的红娘,而是在周总理亲自批准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化代表团里,埋下了他们爱情的种子……
1951年9月,新中国派出了第一个大型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团长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丁西林担任,团员有郑振铎、李.氓、刘白羽、陈翰笙、钱伟长、季羡林、常书鸿、冯友兰、吴作人、张骏祥,以及团中唯一的女性——留法歌唱家周小燕。对于海归导演张骏祥而言,这是他1939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毕业回来后第一次跨出国门。
代表团出访不承担实质性的外事任务,游览参观,传达友情就是他们最大的使命。对喜欢照相的周小燕来说,张骏祥的技术水平让她十分满意,这让他们的感情又有增进。
终于,在泰姬陵沐浴着皎洁月光的那一刻,张骏祥大胆向周小燕表白了自己的爱慕。
1952年5月5日,张骏祥与周小燕举行了婚礼。婚后的日子甜蜜而平淡,两人都是大忙人,聚少离多,有时会几个月碰不到,这主要是张骏祥出外景下生活的缘故,但周小燕从没有抱怨。
四十多岁才有了孩子的张骏祥完全显露了他温和柔情的一面,周小燕总说“他比我更宝贝孩子”。“文革”开始,正是两个孩子都在学习和长身体的时候,这让囚禁中的张骏祥心里倍受煎熬。而周小燕也被隔离审查。此时,保姆钱婆婆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
1969年10月,周小燕解除隔离去梅陇劳动,不久又转去奉贤的干校。时隔不久,张骏祥也去了干校。
一家人星散四方,不过,张骏祥和周小燕都在奉贤那块海滩上,住处、劳动的地方仅隔一条河,吃饭也在一个食堂,但规定不能来往。在食堂遇见,周小燕总是满不在乎地过来同丈夫说话,张骏祥却有所顾忌地寡言少语。
当时,张骏祥被派去养猪,周小燕则分工养鸡,干校的同事戏称他们为:猪公”、鸡婆”。“文革”结束后,周小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对这段生活的评价是“它教给我很多知识,比如养鸡”。
1979年张骏祥调任为上海市电影局和上影厂联合艺委会主任,1978年重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周小燕此时也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被任命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像“文革”前那样,夫妇俩经常同时不在家,各自忙碌。
晚年的张骏祥为病痛所困,却常以幽默的态度对之。有一次,几位老人和他聚会,有人发现张骏祥的耳朵不好,但对陈鲤庭夫人毛吟芬的话倒听得清楚。对此,张骏祥解释:“女人的声频高易听清。”白桦问张为何不用助听器,张回答:讲话有回音会一道吸进助听器,反而听不清。”沙叶新接着说:“不戴助听器,人家说话不是听不见了吗?”张回答:“我可以装得像听见一样。”
张骏祥退休后,周小燕仍忙得不可开交。1988年她筹划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张骏祥怕她身体会受不了,却又不得不帮她,给她出了很多主意。中心刚成立,在南京的演出中周小燕不慎摔伤,是股骨骨折。张骏祥闻讯赶到南京,不免埋怨老妻的疏忽,周小燕却说:“你不也刚骨折过吗?我这是向你学习呀。”
对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妻子,张骏祥又痛惜又无奈。周小燕工作起来,玩命的程度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周小燕出国频繁,却时常忙得连个报平安的电话都忘了打,弄得张骏祥在家坐立不安(那时没有手机),记挂太甚不免抱怨。周小燕忙起来还会丢东西,拎包、眼镜、围巾都丢过,张骏祥连呼简直是“天女散花”、“漏斗脑袋”,“马大哈不可及也”,埋怨中透着逗趣和理解。
1993年因血压低,张骏祥又一次昏倒,送医院抢救,从此便长住医院直到去世。
周小燕开始对去外地的邀请一概拒绝,留在上海照料丈夫。1995年为纪念抗战50周年,电视台想请她到长城上重唱当年她唱过的《长城谣》,周小燕顾虑丈夫的病情想拒绝,张骏祥反而要周小燕去。
清醒的时候,张骏祥会久久地凝视着妻子,嘴唇嚅动着,俯下身子可以听清他的话,“我走了,你们怎么办?”
1996年11月13日,张骏祥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