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生院士 闽籍院士陈建生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福州”星
9月28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发布第95313-95806号公报:国际编号第1500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福州"星。这是为了向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献礼,应福州市要求,经过福建省科协牵线搭桥,通过陈建生院士而被命名。
在命名公报中描述,"该小行星由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于1997年11月21日,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它不仅是一个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个拥有超过七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
"福州"星是闽籍院士陈建生教授领导的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1997年11月21日发现的。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陈院士是福州人,原本就思乡情浓,不忘春晖。福建省科协在福州迎来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之际,请他将该星提名为"福州"星,向家乡举办首届全国青运会献上一份厚礼。于是,"福州"星与陈建生院士家乡人民一同喜迎全国青运会。
这颗"福州"星位于太阳系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距离地球上亿公里,由于这里是太阳系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福州"星是一颗主带小行星。它沿着椭圆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但人们用肉眼是无法观测到的。
陈建生院士1938年7月8日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以他为主与其他学者合作得到类星体吸收线光谱中Lya/Lyb的强相关,以及Lya/Lyg强相关的结果,从而确证了高红移宇宙空间原始氢云的存在;与同事合作通过分析类星体吸收线证明了高红移星系的存在,并通过对元素丰度的测定和比较显示出星系化学组成在百亿年内的演化;在国内率先开展类星体物端棱镜巡天,发现上千个类星体候选者。
结合我国条件,发展了实测手段并开展研究;提出并与同事一起实现了在施密特望远镜上用CCD进行多天体同时快速测光的方法,开辟了一条大样本天文研究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