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退休 陈力丹教授退休前最后一课记:未来的天地留给年轻人去开创
今天是2015年最后一天,当我再次坐在**新闻学院的课堂上时,套用今年的网络流行语,着实吓坏本宝宝了!作为力丹老师曾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今天突然意识到,这竟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完整地听力丹老师讲课!怎么会这样?!我怎么感觉经常听力丹老师讲课?!惊诧之余,我边听课边琢磨。虽然因为当年课程安排的阴差阳错,我无缘力丹老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他不惑不忧不惧的师者风范时刻影响着我。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梁启超将此引申到教育,认为:“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回顾力丹老师对我至今的教导,这三件是为最关键的。
记得我硕士生入学的迎新大会上,力丹老师曾说“何谓大学?就是**地学!”这句话至今振聋发聩,时刻提醒我不能在求知路上懈怠。他自己的一生就是**地学,不仅要学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也在学历史、哲学、文学、地理、植物、心理,甚至还有性学。这在今天日益浮躁的风气下,力丹老师不仅自己要**地学,还要求他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学**到更多知识,我们才有智慧和判断力,才能做到“知者不惑”。
仅仅学**更多知识是不够的。在梁启超看来,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越多越坏。何谓做一个人,其实就是做一个“仁者”,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力丹老师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位“仁者”,不忧成败,不忧得失。
他常与我谈起,做学术研究源于自己的兴趣,这里不是功利场,别想通过学术升官发财。研究的成败在于自己是否扎实严谨的学风,而不是拉帮结派或门户之争,他嗤之为学界的“乱七八糟”之风。因此,作为《国际新闻界》的主编,他得罪过不少人,失去的可能是名利关系,但守护的却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为“仁者不忧”。
不惑和不忧而有浩然之气,力丹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中才为“勇者不惧”。今天的课堂上,他讲述贞操带的有关研究,我真的很担心又有报纸会祭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的熊文,也很担心老师会被人冠以“不务正业”。然而,力丹老师不惧。
十几年前,我也曾不解地问老师为何进行贞操带的研究。他说,性在中国一直是个禁忌,如果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改变其他禁忌,那么就先从此开始吧。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当传播学作为需要批判的西方思想引入中国时,他已开始潜心研究精神交往论。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情形下,他一如既往地研究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摆脱教条和说教窠臼,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拉近理论和现实的距离。
力丹老师的不惑不忧不惧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随着互联网成长的学生现在称力丹老师为“丹爷”!我起初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但后来从学生中感受到,这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师生之情,一声“丹爷”恰恰形象地定格了不惑不忧不惧的力丹老师:“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