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保济丸 保济丸风靡港澳 百年老字号古铺风光依旧
李众胜堂祖铺整体建筑坐北向南,为三进三层山顶青砖木结构。说起保济丸的名号,在华南、港澳、东南亚等地,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这药,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长年用于看家的药物,也是一些由内地到香港shopping的游客走街过巷常带商品。甚至,我国外派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也将保济丸当做随身携带的必备药品。不过,你可知道,最初卖保济丸的李众胜堂祖铺,就在祖庙大街18号。而现在经修缮,祖铺已恢复当年的高墙青砖旧模样,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名片
李众胜堂祖铺位于禅城区祖庙大街18号,为清代商铺建筑。该铺始创人李兆基,清光绪初年家居佛山文明里,自号李耕寿堂。以卖凉茶为业,后创制和经营“保济丸”、“保胜油”、“保和茶”等名牌中成药,并行销省港澳而成为佛山著名的中成药名号,尤以经营“保济丸”最负盛名。“保济丸”始创于清光绪末年,至今仍畅销不辍。祖庙大街的李众胜堂保济丸祖铺,是民国初年“保济丸”销路大开时所建的大型店铺,是李众胜堂在省港连锁店铺的总号所在,同时也是佛山现存中成药老字号中传统铺式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寻访
中西合璧式三层小楼很精致
此前走访酒行会馆的时候就获悉,李众胜堂也在附近。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老建筑肯定要藏得深。穿过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里面倒也很清静。不过,洁净的街道两旁却也都是长得颇像孪生姐妹的房子,虽然舒服却总觉得少了一些意蕴。以至于,我已经和李众胜堂近在咫尺,还得向旁边纳凉的工人问路。房屋部分都已经修葺完成,散发着新油漆的味道,夹杂着久无人居的灰尘。结构似乎还是老式的,因为采光不好,通风的效果也比较差。院子里还堆积着施工的材料,水泥、木料,工人蹲在地上抽烟。
院子朝北的一端,是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同行的记者不住地感慨,盖得漂亮。通往二楼的楼梯狭窄且陡,上去的时候颇费力气,下来则更费精力,当年三寸金莲的富家小姐如何上下的呢?
小楼对面的墙壁上刻着精细的图样,不过已然看不出具体的内容,而另一处门口的墙壁上也类似地刻着花纹,由于保存较好,可以识别是一株荷花,含苞待放。凝神细看,隐隐地觉得整座大建筑里,似乎只有他们还能够闻到民国的味道。
先前纳凉的工人很是好奇,指着正在修葺的墙壁说道:有什么好看的呢?不知怎么解释,只好和他说,越旧才越好!
始末
广施博济让李兆基声名远扬
佛山的中成药业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发达,到了清代,制作经营成药的厂家、店号已经多达60多家,治疗的范围覆盖了跌打骨折、风湿、多发病、常见病等,形式囊括了膏、丹、丸、油等等。
而关于“保济丸”的出身,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其创始人李兆基,原来在祖庙大街上卖凉茶。由于他常给路过此地的一位石湾丰宁寺和尚提供免费凉茶,和尚见李兆基有济世善心,便送给他一纸药方。李根据此方煎制成药茶,并取名普济茶,在街内出售,对感冒、食滞、腹痛、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赢得众口称誉。此后,李兆基将它制成药丸,改名“保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