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日本自杀 阴森恐怖的日本“自杀森林”(组图)

2017-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你向人们报道步行的美妙.林海的神秘,还有它那各式各样的美景,那么我们会热爱林海的,"司机小山田说,"那些爱好爬山的人们由于担心眼前会突然出现一具尸体,都坚持在富士山的另一侧进行爬山活动.我看到一些自杀者的亲属来这里寻找父亲或儿子,我目睹了人们因丧失亲人而遭受的巨大痛苦和沉重打击.我想让人们了解,自杀是一种无济于事.只会制造悲痛的行为."大多数在那里自杀成功的人都是以上吊的方式,也有一小部分人借助吃安眠药和服毒而自杀,在冬季,有的人就在雪地里躺下自杀.为什么那些

“如果你向人们报道步行的美妙、林海的神秘,还有它那各式各样的美景,那么我们会热爱林海的,”司机小山田说,“那些爱好爬山的人们由于担心眼前会突然出现一具尸体,都坚持在富士山的另一侧进行爬山活动。我看到一些自杀者的亲属来这里寻找父亲或儿子,我目睹了人们因丧失亲人而遭受的巨大痛苦和沉重打击。我想让人们了解,自杀是一种无济于事、只会制造悲痛的行为。”

大多数在那里自杀成功的人都是以上吊的方式,也有一小部分人借助吃安眠药和服毒而自杀,在冬季,有的人就在雪地里躺下自杀。为什么那些想自杀的人会青睐这里呢,除了藏身的现实理由,答案还可追踪到很久以前。在十九世纪,封建的日本遭受了严重的饥荒,青木原是穷苦人家通常来这里弃婴和处理老年人的地方。一位叫松本清张的作家写了一本著名小说,并被搬上了银幕,片名叫《浪潮中的宝塔》,片中的一位人物就是到这里寻找死亡的。

而另一本曾在几年前卖得火爆的《自杀手册》,也曾向读者建议到这里自杀。在所有亚洲国家中,似乎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日本人那样喜欢自杀。自杀者中大部分是中年男人,自杀者的形象以及自杀选择的时机与日本的经济危机正好相关。经济危机起始于九十年代初期,一些企业因重组、破产或垮台而受到沉重打击。

为了遏制自杀之风,东京的地铁站已采取措施,沿站台放一些镜子,目的是让那些欲自杀的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三思而后行。日本劳动福利省已要求拨出两亿多日元,专门对付自杀。不过,每个人都知道减少自杀率惟一可行的办法是恢复经济的景气。不过,即使在经济繁荣的年代,走上自杀之路的日本人比起其它国家来说,仍多得多。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被称为自杀大国。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呆板单调的生活模式、家庭的负担、疾病的困扰等等常会使一些脆弱的人悲观绝望,从而走上自杀的道路。随手一翻日本的报纸,便可发现一两条关于自杀的新闻。

从1999年开始,日本每年因自杀身亡的人数超过3万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率呈大幅上升趋势,19岁以下青少年自杀率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日本每天有近一百人自杀身亡,该人数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在所有的发达工业国中,日本的自杀率是最高的,美国的自杀率只是日本的一半。

除了疾病以外,日本最主要的自杀诱因是失业、破产、债务等与财政有关的因素。专家将自杀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日本十多年的经济衰退。一位日本青年对本刊记者说,在日本,如果35岁以后失业,意味着一生事业的毁灭,因为很少有雇主愿意雇35岁以上的新人。所以,如果你年届35被炒鱿鱼,只有三个选择:自己做生意,当一辈子临时工,或自杀。

专家还指出,日本人内向拘谨的性格,也是导致高自杀率的原因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数日本人选择沉默。内心的郁结长期得不到疏理和排解,便可能最终引致轻生的念头。不仅普通民众如此,就连文学家、艺术家的自杀事件之多也令人瞠目,如北村透谷、川上眉山、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生田春月、太宰治、田中英光、原民喜、久保荣、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等,这其中不乏曾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醒目一页的一流作家,如芥川、有岛、川端、三岛等人。

正如美国人对谋杀事件津津乐道一样,日本人对自杀事件偏偏情有独钟。

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杀是一种罪孽、一种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一种谢罪的形式。从古至今,日本人赞赏樱花的刹那芳华瞬间的寂灭使其短暂的缤纷更为绚烂,人的生命亦如是。在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核心,存在一种追寻自我毁灭、自我升华的传统。日本人历来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便是与此息息相关。

在日本古代和现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关于死亡的凄美的描述。很多日本文人更是用自杀来书写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章,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几年前,一部名叫《自杀俱乐部》的电影,成为日本当年最卖座的惊悚片之一。

影片的开始,54名女中学生在东京一个地铁站旁一字排开,在列车疾速进站的一刹那,这些女孩一起跳入了铁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本名叫《完全自杀手册》的书在日本成为畅销书。

“自杀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完全自杀手册》的作者鹤见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