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亚当绘画赏析 米开朗基罗名画《创造亚当》赏析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创造亚当>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图中描写了上帝创造亚当的宗教传说.据载,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其鼻孔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取名亚当,并将他及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此画 中的亚当是一个健壮的裸体男青年,却缺乏应有的活力.至高无上的耶和华身披宽大的斗篷,在天使们的伴随下, 正向他飞来.耶和华饱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亚当,亚当慵倦地斜卧于山坡之上.亚当成熟.健壮的身躯在深沉的土色 中显露出来.他右臂依在山坡上,左腿自然

 《创造亚当》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图中描写了上帝创造亚当的宗教传说。据载,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其鼻孔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取名亚当,并将他及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

此画 中的亚当是一个健壮的裸体男青年,却缺乏应有的活力。至高无上的耶和华身披宽大的斗篷,在天使们的伴随下, 正向他飞来。耶和华饱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亚当,亚当慵倦地斜卧于山坡之上。亚当成熟、健壮的身躯在深沉的土色 中显露出来。

他右臂依在山坡上,左腿自然蜷曲,左臂伸向上帝,似乎在那惊天动地的一触之间,他健壮的身躯和 浑身的肌肉就要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这幅作品中,体现了画家对人的赞美,以及他对人充满信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亚当慵倦地斜卧在一个山坡下,他健壮的体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衬托出来,充满着青春的力与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着。

他的头,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无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飞腾而来,左臂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脸色不再是发号施令时的威严神气,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态。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

此时,我们注意到亚当不仅使劲地移向他的创造者,而且还使劲地移向夏娃,因为他已看见在上帝左臂庇护下即将诞生的夏娃。我们循着亚当的眼神,也瞥见了那美丽的夏娃,她那双明亮妩媚的双眼正在偷偷斜视地上的亚当。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同时描绘出两个不同层面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义。

============

1508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米开朗基罗本来不愿从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创世纪》取材于《旧约全书·创始纪》,整幅作品511平方米,中心画面由《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园》等9个场面组成,大画面的四周画有先知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共绘了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

整幅画通过人与人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创造力及人体美和精神美。

米开朗基罗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累得像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头和眼睛长期不能低下,连读信都要举到头顶。他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艺术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创造亚当》的构思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得到超凡的启示的灵感和想像力,他以亚当的躯体为中心,亚当似乎刚从沉睡中醒来,舒懒地斜靠著,身体里仿佛还缺少力量。但亚当年轻健壮的体魄被画家表现得充满著理想及至的美,蕴育著生机。亚当伸手去接触那赐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为他注入活力。这神指与人指的触碰是整个画面的焦点,也无疑是整个《创世纪》的象徵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绘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中的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他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上帝塑造亚当以后又赋予他生命的场面,在这里他突出了创造的伟大与神奇。画面没有丝毫冲淡主题的内容。


米开朗基罗本人是同性恋者,特别钟爱他的男模特儿。他把这种情爱

融入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大卫》与《上帝之手》等充满了令人不可言喻的能量与活力,不仅感染力深,而且透露出“知者得其味”的同

性恋情感。他把人文感情融入严肃的宗教题材里,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有趣的是,即使在如《埃勒斯雷的女预言师》(ErythraeanSibyl)等作品里,女性也往往以雄健骠悍的形像出现。可以说如果米开朗基罗不是同性恋者的话,那他也许就不会成为米开朗基罗了。


米开朗基罗与男模特卡瓦利尼(Cavalieri)的情事被经久传颂,并拍成了电影。他也曾与一位叫佩里尼(Perini)的年轻人同居了十多年。“他的羽翼把我轻轻托起,令死亡也变得甘美。”艺术家这么描述他对佩里尼的爱。

米开朗基罗晚年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布拉奇(Bracci)的年轻人,但布拉奇两年后不幸去世。艺术家悲痛欲绝,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布拉奇的墓碑上刻下了悼念的文字,其中有以下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