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李学勤 出土文献研究六十年——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李学勤:睡虎地秦简,我是直接去的,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过程了。这件事是这个样子,睡虎地这个简是1975年12月出土的。考古工作在“文革”之后就停了,基本都乱了。1972年,郭沫若给中央打报告,经周总理批准,恢复三大杂志,恢复考古工作。
因为不做不行啊。特别是那个时候还要搞外交,中美要建交,需要做一些工作。比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出土文物展览,拿到美国去展览,都是那个时候的事情。考古工作才开始恢复,正好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具女尸。
《文物》1965年出了五本就停刊了,到了1972年才恢复。杂志恢复后第一本,就是1972年的第一期,印了几万册。因为那个时候书店里就没书,市面上除了几本“毛著”以外,什么也没有,所以,恢复《文物》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文物》杂志不知道卖了多少,你们都不能想象。马王堆那个女尸,本身就很让人惊奇,出土的东西又很多。当时在湖南长沙办半开放式展览,把那么粗的铁栏杆都挤弯了。那种形势,现在人想象不到啊。到了1975年的时候,考古工作已经开展得比较好一点了。
马王堆一号墓之后,在湖北云梦县,有一个大坟头一号墓,在云梦县城的西边,有一条从襄阳到武汉的铁路线。在这个铁路线的边上,发现了一个大墓,挖出东西还不少。今天看相当不错,是西汉时候的墓葬。大家都希望这里有古尸,因为当时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马王堆一号墓的女尸。
结果没有,失望很大。在那之后不久,就是1975年冬天的时候,就在刚才说的大坟头一号墓的北边,有一个纺织厂。云梦这个地方是咱们国家出产棉花最好的地方之一,所以有非常好的纺织厂。
那个纺织厂挖排水沟,挖着挖着,挖出古墓来了,因为有大坟头一号墓,接着往下排,等排到九号墓,出的东西比较好。当地人报告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云梦县文化馆就去清理。清理到了十一号墓的时候,他们觉得没什么稀奇,因为已经挖了十几号墓了,十几个墓都是一样的。
有头箱,有边箱,中间有棺椁,很普通,东西都差不多。到十一号墓,打开一看还是这样的。天黑的时候,大家就撤退了。没想到这天晚上,这个墓塌方了。
墓主的头向着北边,脚在南部,棺木的前部考古学上叫“前和”,那个部分的土塌下去了。因为湖北这个地方,土都是湿的,湿泥很沉,一塌下去,就把棺材砸破了,里面就出来了好多淤泥,然后就清理淤泥。
据说是湖北博物馆的一个老人,姓陈,当时还被管制着,他看见了,说,那角上是什么?一看是块简。云梦睡虎地的简,你们想象不到的,保存得好极了。等到我去看的时候,把它搁到玻璃板上,拿起来,那个简的背面,还真有绿绿的感觉(笑)。
直到今天为止,能看得到的出土的简,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云梦睡虎地的简。只不过就是砸碎了一部分简。把那个棺盖打开,里头装得满满当当的,都是简。一般简都是在棺外的。它这个是在棺内,大概是墓主人太爱这批简了。
头底下枕的是简,两侧也是简,两手按的地方,还有一口袋简。这个有照片,有报告,可以看得到。这个情况当时就报告给了国家文物局。那时候我们正在整理马王堆帛书。几个人看这个简的照片,字这么好,就一致认为是汉简。
因为没见过秦简是什么样儿。西汉初的都已经不得了了。一位先生说,就这样的字呀,如果不是汉简是秦简,他请吃烤鸭。(访谈者按,据了解,开这个玩笑的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张政烺先生)我就接着说,张先生你请吃烤鸭,我就出薄饼的钱。
结果派我去,一月初,我就到了现场。我是带着现在也在我们清华工作的李均明一起去的。当时他在我们这儿实习。还有一个照相的,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的。到现场一看墓里的东西,才知道确实是秦简。然后把那个简拍了照,读了一遍,就完全了解了。我在那儿还做了个演讲,最近还有人回忆我这个事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