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才平的情人 董才平代表:质量和口碑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原标题:董才平代表:质量和口碑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才平。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未宏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刘伊玲杨未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是我国钢铁业现状的生动写照。
钢铁业将如何推动高端钢铁的技术升级促进钢铁结构调整?钢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之路?为此,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才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中天钢铁顺利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之路。中天钢铁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之路?通过中天经验,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高端钢铁的技术升级?
董才平:自2005年开始集团就谋划优特钢转型,投入巨资引进了美国摩根5.5代轧机、德国考克斯轧机、阿特拉斯制氧、德国西门子电气设备和国际先进的轧后处理装备等,并制定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普转优,五年优转特,五年特转精。目前,已逐步迈向“特转精”的发展阶段。
同时,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技术和人才,我们先后组建了钢铁研究总院研究应用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东北大学中天钢铁研究院、国家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并启动“十年人才强企战略”,每年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冶金类重点院校招聘300名专业对口应届大学生,专门建立优特钢培训基地和配套专业培训体系,培养优特钢人才梯队。
此外,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小改小革”,掀起技改创新的热潮,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我认为,只有在国际一流的硬件、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及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的保障下,企业发展才能走的更远。
推动高端钢铁的技术升级,我刚刚也有说过,就是需要一流先进设备和人才的支持。同时,我们需要多走出国门看看,向国际先进钢企学习,现在许多高端、特种钢种依旧需要依赖进口,说明国内企业在技术上还是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此外,要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推动高端钢铁的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钢铁行业应如何加快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高端钢铁的国际市场?
董才平: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实质上就是源于结构问题。正如贵刊提到的“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在国际市场方面,以往中国钢企进军国际高端钢铁市场,往往喜欢打价格牌,用价格竞争,一味压低生产成本来抢占市场(同时牺牲了质量和品牌口碑,而品牌口碑就是竞争力),“中国制造”几乎成为质量差的代名词。
这条路径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力、环保等各项成本的上升,已经走不通了。整个行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战略,通过质量和口碑来拓展海外市场,打入高端钢铁的国际市场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依靠质量和口碑,这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中天钢铁在推动高端钢铁国际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计划?
董才平:我们在提高钢材附加值的同时,也在积极走出国门,把中天牌产品推向市场。几年前,我们就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利用金融中心资源优势,挖掘潜在客户群,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品牌形象。2014年,集团全年累计出口创汇约7000万美金,同比增长47%。
以轴承钢、冷墩钢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品,推向国外市场,去年出口覆盖了东南亚六国(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非洲,土耳其,中东,南美,韩国,印度,北美,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是新开拓的市场。
随着国家对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扶持态度等积极因素,未来出口的机会仍然可观。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一方面通过国贸部以及在上海自贸区的贸易公司,做好进出口贸易文章,保持与贸易商的积极交流,加强与终端用户的直接对话,丰富出口渠道,做大做强出口业务;另一方面,力争通过五年的研发攻关,将中天优特钢产品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与奔驰、宝马等国外知名客户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实行订单生产。
代表委员小资料:
董才平,1963年7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
更多报道请见“四个全面”进行时——201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