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金刚经字帖 柳公权的金刚经为什么被定为伪作?
《金刚经》(伪)拓本,小楷书,卷轴装。帖心高二十六.四厘米,凡四百六十四行,行十一 字,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 《金刚经》全程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柳公权书《金刚经》享有盛名。《旧唐书.柳公权传》云:“上都(按:即长安)西明寺《金 刚经》备有钟、王、欧、虞、禇、陆之体,尤为得意。”然刻石久佚,拓本不传。此拓本为一九零 八年法国伯希和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今地十七窟)者,清罗振玉载录于《墨林星凤》,并定 为唐拓。
罗云:“唐拓之确可信者,莫如敦煌石室之唐太宗《温泉铭》、欧阳询《化度寺塔铭》、 柳公权《金刚经》虽已装轴,其连合之处尚可见,亦为巨碑而横刻数列,每列首行旁记数字,其第 三、第九两列尚存三九,两半字未尽割弃,每列为四十行,制于《开成石经》王同,故已横截连合 而为卷轴”(见《墨林星凤.
序》)。岁清欧阳辅却指为伪作,欧阳辅云:“柳书《金刚经》见于 送人著录者二,而此刻不与焉。
一为会昌四年(八四九)刻,在庆元府宫廨之近思堂,有宋拓本, 国初在李梅公家。大中三年(八四九)刻,在西明寺,未闻传本。今石本末署长庆四年,则更在先 ,然宋元以来唯有言及者。
而其字鄙俗,大数类梦英、正蒙辈所为。且其后纪年、署名四行字大而 密,不与经相等,亦似后添。此经宋以前时刻最多,接不署名。其字学欧、学禇者众,学柳者则宋 人耳。
石室本殆亦宋人刻,无甚剥落。作伪者以其书貌似柳,故增柳名于后。即使此本出自石室, 亦宋人委托也”(见《集古求真》卷五)。 此拓本出自敦煌藏经洞确然无疑。然该洞所藏文物上起魏晋,下迄北宋咸平五年(一零二二) 。
罗拓本玉以《温泉铭》连带及柳书《金刚经》为唐拓,似证据不足。欧阳辅的怀疑有一定道理。 当然,此拓未见宋人著录已不足以说明是伪作。宋人未见而今世出土之古碑甚多。一九八六年于陕 西西安(即唐之长安)出土之柳公权书《大唐廻元观钟楼铭并序》,宋人亦未著录,然却为柳书。
《大唐廻元观钟楼铭并序》(下简称《钟楼铭》)书于开成元年(八三六),晚于此拓十二年,早 于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会昌元年刻)五年。
如果将三碑加以比较,确可证《金刚经》为 伪托者。 首先,从结体面貌上看,《金刚经》十分接近《玄秘塔》,其中于《玄秘塔》相同的字几无二 致。
通篇来看,可以说《金刚经》的结体已是比较成熟的柳书。而《钟楼铭》则与《玄秘塔》有一 定的距离,而且结体的面貌有多种。如“何”“同”“岡(罔)”“书”“正”等字,结体方正宽 博,近禇,而“宫”“国”字又为钟繇体。
仅就结体而言,《钟楼铭》呈过渡形态,而《金刚经》 则已经形成个人特征,而十二年后的作品却还在模拟古人的阶段,还以集古字的方法进行书法创作 ,这种倒退不可能出现的。 其次,《金刚经》的笔法圆润而骨力不足,与《玄秘塔》有较大差异,其中捺笔的燕尾时时可 见,这是柳书小楷(《金刚经》比中楷小,比小楷大)中不会出现的,此盖《金刚经》书者刻意模 仿《玄秘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