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派及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但受如家思想影响,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代表人物为嵇康、张华、左思、郭璞。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陶渊明是东晋田园诗派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东晋田园诗派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经学衰落,崇自然、尚清淡的玄学风气极盛,当时的士族文人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极一时。
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人物:谢灵运、谢朓
谢灵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宋初,谢灵运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刻意于这方面的开拓与创新 ,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品,使山水的描写终于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从而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统治地位。从此,山水诗就成为人们经常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了。
谢朓,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后因安王萧遥光诬陷而死。
南朝山水诗派形成背景:东汉以来豪族地主庄园兴起,由于汉末社会动荡,一些清流士大夫渐次脱离宦场,移居田园。另一方面一部分士人被迫在世俗的功利追求与个人的为全身远害中徘徊,并由此滋生朝隐之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之一,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山水田园诗派兴起背景: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佛道两家势盛,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隐逸情怀成为一种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