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英的后人 不失民族气节的许世英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世英(1873—1964),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人物,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人.8岁就读私塾,19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清政

许世英(1873—1964),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人物,今东至县官港镇许村人。8岁就读私塾,19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清政府在各地选品学兼优的学生送往京师,由礼部奏请廷试,进入优等者又在保和殿复试。

许考中一等选官,被分发到刑部任事,广西司以七品京官录用,从此许走上了官宦之路。由于他勤奋不懈被上司器重,不断擢升官位,1907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次年任厅长。1910年作为清政府副代表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万国司法制度及改良监狱会议,考察了西方国家司法制度。

1911年回国后任山西提法使、布政使。1912年7月任司法总长,1912年10月任安徽省省长,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7月任交通总长,1925年任段祺瑞内阁总理。历经半个世纪的政坛生涯纵横捭阖于变幻莫测的世纪风云之中,显示了卓越的从政才能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辛亥革命时期,许与山西巡抚张锡銮联名呼吁清帝退位。1917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去北平,许世英由大理院长又转任司法总长,即确立律师制度,设置新式法庭,得到孙中山先生赞许,称之"司法革命"。民国13年,北方军阀酝酿倒曹(锟)拥段(祺瑞),许认为曹必倒,段非取得孙中山合作不可,许便自任段密使,亲下广东与孙中山密谈。

孙许见面后,俟曹去位,段氏入都。朝电相邀,夕即北上,孙中山指着许对人说:许先生北方第一人也!

许密带数十册"三民主义"回到北平,扩大孙文学说传播。1925年1月,孙中山抱着再度合作诚意,提出善后会议应增加人民团体代表,却又遭到段的拒绝,孙中山立即发表宣言,反对善后会议。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后段祺瑞立即改组政府,增设国务院,许世英任总理。下野后去上海,组织苏浙皖联合会,反对孙传芳。民国16年遭到孙传芳通缉,被迫逃往香港。

1936年,日本少壮派军人发动"二·二六"事变,掌握中央政权,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蒋介石选派许世英为驻日本大使。由于日本侵略者野心日益扩张,侵占中华国土,许世英到日本后,初见日本首相广田弘毅就据理力争,肯定公理,反对强权。

后许世英又入宫觐见天皇和外相有田八郎,他们同样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声张"与国要平戒备,与交要词婉理直,以防暗算。"侵略野心凶相毕露,气焰嚣张,许认为中日两国关系不能再维持到底。

1937年日本内阁改组,林统十郎出任首相,一年后许世英回国述职,纵观日本侵华野心认为对日已无外交可言,敦请日方撤兵停战,悬崖勒马。许访川越、驻京(日驻华大使),即密电蒋介石:"揣察川越行程,考其语气,及彼方领团与武官会议继续不断情形,平津一带难保无虞。杞忧所及,务乞转饬严密防范。"同时又向蒋提出辞职请求。

许世英提出辞职后的第五天,芦沟桥事变发生,许奉命立即返任。7月16日毅然由上海赴东京,19日到达大使馆,即举行记者招待会,严正声明:我政府对芦沟桥事件,坚持不扩大事态,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许警告日本政府"悬崖勒马!"严正要求停止战争,撤退在中国领土的全部日军。8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打上海。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1938年1月20日,许世英离日临行时,日有识之士前来送行。许说:"国难方兴,邦交难复,‘忿兵者败,应兵者胜,贪兵必破,义兵者王’,古人之言必不欺我。" 许世英离开日本回国后,再次主持全国赈济委员会并代理委员长。

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内地后,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在未受到战争威胁时,内地许多知名人士都避居香港。南京解放前夕,许世英移居香港。此时中国共产党已将许列为统战对象,不断派人去许宅做工作,希望他能回大陆参加新政协。

1950年6月底通过新华社黄作梅及《文汇报》张雅琴的安排,许世英让儿子许华先期回国。临行前,许有致周恩来、朱蕴山、章伯韵、张治中、章士钊、阎宝航等人名片,嘱许华面陈致意。

许华回国后本想面见周恩来总理,落实父亲回国之事,因朝鲜战争爆发,此事暂时就被耽搁下来了。1951年冬,蒋介石派专机到香港,将许世英及其继室沈依仁接往台北,安排住在新生南路一段160巷18号,聘其为总统府资政。1964年许世英91岁高龄时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