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 回到未来火星救援月球2001太空漫游天才无限家彗星来的那一夜人工智能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星际穿越第九区

2018-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科幻与科学,有时只差一线.回看人类两千多年科学进程,很多现在我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理论,都曾是天马行空的科幻概念.透过现代电影技术,我能够看见

科幻与科学,有时只差一线。回看人类两千多年科学进程,很多现在我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理论,都曾是天马行空的科幻概念。透过现代电影技术,我能够看见这些科幻概念在银幕上细诉它们的故事。然而,电影之中,究竟哪些合乎科学、哪些又是科幻呢?神奇的外太空,未知的生物,机器人……在这一场,科幻盛宴中,一个有趣的人,从来不会停止对这些事物的好奇与探索。

小编这个周末看了一部被称为有灵魂的科幻片《降临》。改编自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原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将两条时间线交织在一起。

《降临》的理论基础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也叫语言相对论: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体现的是人类认知功能。意思就是说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的可贵之处,在于有了科学、逻辑以后,仍然保有美丽动人的感情。我以科幻、科学、感情三者互相牵动的程度为基础,选了11部科幻电影作简单介绍,希望不至于严重剧透雷到你!

《第九区》外星人避难区

《第九区》是由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沙尔托·科普雷、詹森·库伯等联袂主演的科幻电影。 电影讲述了维库斯感染了某种神秘病毒,正逐渐变成一个外星人,为了不沦为研究的对象遭受非人的实验,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区。影片于2009年8月14日在美国上映。

影视与现实之间所构成的关系是一种寓言式的关系而非镜子或照相式的关系,它应该是以一对多、以形式的有限性对寓意的无限性。在《第九区》中看到了太多在现实中人们不敢去正视的问题,种族歧视、贫富差距、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这些问题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在我的生活中正不断凸显出来。有的问题被都市化快节奏的生活隐藏的更深,但一旦问题显现,那就会是以极端的形式爆发。《第九区》做为一部电影,它主要是践行艺术所承载的责任,但回归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还是需要每一位观众去正视、去应对解决。这就是影片形式上的有限与寓意上的无限,从完整的画面中可以体会出多种社会意识的烙印 。

《回到未来》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

《回到未来》是一个美国科幻电影系列,共有三部,分别拍摄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第一部于1985年7月3日在美国上映,第二部于1989年11月22日在美国上映,第三部于1990年5月25日在美国上映。

它告诉人们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部电影充满喜剧性的同时也有很深的寓意,发人深省。该片第一集赋予时间旅行新的想象力,剧情惊险刺激,对白幽默风趣,令人回味无穷。1989年的第二集延续了第一集的故事线,并引进平行宇宙的概念;1990年的第三集把故事带到19世纪的西部牛仔世界。

《火星救援》面对惨淡的人生,更要做一个有逗逼精神的人

《火星救援》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担纲执导,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等主演。该片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10月2日以3D的形式在美国上映,2015年11月25日以IMAX3D格式在中国大陆上映。

《火星救援》的意义远不止能让20世纪福斯赚的盆满钵满,它会重燃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它将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片中,马特·达蒙应该是史上最乐观的宇航员了。被意外抛弃在火星的他不仅自力更生种起了土豆,偶尔还会自言自语地说些冷笑话……知识就是力量,大写的服。

《月球》没看过本片的人,都不足以谈孤独

电影《月球》是由邓肯·琼斯执导的一部经典科幻悬疑片,山姆·洛克威尔、罗宾·查克等参加演出。该片讲述了月球能源公司矿工萨姆・贝尔在月球基地开采能源,渴望回家的他遭遇了一起事故,随后又遇见了另一个自己,进而发现了公司不可告人秘密的故事。该片于2009年1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可以这么说,《月球》一定是讲述人类和机器之间异化关系的佼佼者。作为一部小陈本影片,《月球》做到了完美。如果要论及《月球》一片在今后的影响的话,那么他简直就是《2009太空漫游》。这是一部能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比肩的作品。

《2001太空漫游》简直让人沉醉的欲罢不能又敬畏不已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由凯尔·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威廉姆·西尔维斯特等主演,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为了解开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于地面并攻击人的秘密,原子动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号出发飞往距离八亿公里远的木星的故事。影片于1968年4月2日在美国上映。

剧透了上帝的剧本。被誉为史上最合乎科学的科幻电影。永远无法忽略的重量级经典,包含人类的起源,历史和未来……有趣的是,据说HAL 的名字是IBM 的字母变体,而克拉克极力否认这一点,更在其续作小说中写入这个阴谋论。总之,无论你是科学、科幻或电影迷,你都必不可错过《2001 太空漫游》。另外,如果观看过程中出现黑屏,别怕,你的电脑没坏。

《天才无限家》:数学,是逻辑、也是直觉

《天才无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描述的正是数学史上最传奇的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短暂的32年人生,由《贫民百万富翁》Dev Patel饰演这位印度数学家,《蝙蝠侠对超人》的“阿福”Jeremy Irons则饰演慧眼识天才的英国数学家G.H. Hardy 。电影改编自麻省理工教授R. Kanigel所著传记《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天才无限家》(The Man WhoKnew Infinity,又译为《数造传奇》)讲述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Srīṉivāsa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 1887 – 1920)的生平。拉马努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习惯以直觉代替严谨证明,而他的直觉结果大部分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G.H. Hardy本身同样也是不世出的天才,但是在被问及自认对数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回答:发现拉马努金,是我对数学最大的贡献。

《彗星来的那一夜》看得人细思极恐的科幻片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片,由艾米丽·芭尔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丽莎白·格瑞斯、亚历克斯·马努吉安、劳伦·马赫、尼古拉斯·布兰登、劳伦·斯卡法莉娅等人主演。电影从八个朋友的餐会开始,在一场大停电之后,所有的人际关系、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惊人的改变,融合科幻、悬疑及室内心理剧等各种类型元素。该电影于2014年9月19日上映。

成本虽低,影片用悬念抓人的功力却相当深厚,只要熬过稍显散漫的头十分钟,但凡稍有好奇的观众都会被牢牢吸引。事实上,即使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闲聊,每一段也都紧扣主题,并在主线展开后一一得到照应。而最大的包袱甚至在聚会开始前就已扎起。

主创就像充满自信的侦探小说家,把所有线索抛出,公然挑战观众解谜;他们也拥有一流魔术师的技巧,在你瞪大眼睛观察、以为奇迹即将发生时,他们早已完成了关键的一环。影片场面调度十分精心,每个镜头都有条不紊地交代了一些相关信息,以待慢慢拼出真相,不到90分钟的片长,没有哪个镜头是多余的。

《人工智能》直击人心最软的地方,看一次流一次泪

《人工智能》是由梦工厂出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裘德·洛、海利·乔·奥斯蒙特等主演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 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为了缩短机器人和人类差距而奋斗的故事。影片于2001年6月26日在美国上映。

斯皮尔伯格感动无数人的科幻作品。他们创造了机器人来诠释爱,自己却丧失了爱的能力。爱与被爱永远是此世间超越一切的心动所在。《A.I.》是为了让我人类更加理解和爱这些未来的人工智能,影中的科技和时代背景远远凌驾了故事本身。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带人进入思辩的迷宫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部2007年出品的独立电影,由Richard Schenkman执导,杰洛米·贝斯拜(Jerome Bixby)编剧。本片改编自科幻作家杰洛米·贝斯拜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总投资一万美元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其成功跳脱了"激光加金属"等传统科幻片的固有套路,以纯对白形式推进,演绎着话剧式的软科幻。

现实生活中,人们尝尝用"超出了科学能够解释的范畴"来阐释无法证实的问题,而该片则恰恰截选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灰色地带,以作者那强大而不凡的创作功底来填补投资及技术的欠缺之处。整部影片也在场面调度、台词设计、人物表演、道具场景等细节上下功夫,观影过程中,观众无需时刻捕捉绚烂的视觉特效场面,却深深被这个制作团队弄得内心波澜壮阔。称此片为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典范之作,应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