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复旦 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一批扬中籍专家学者相聚小岛,畅叙情谊.共谋发展,续写爱党爱国.服务家乡的辉煌篇章.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爱党爱国爱家乡>系列报道,为各位读者讲述这批虽身在外地,却心系家乡发展的扬中籍专家学者们的故事."其实我没有那么杰出,我一直觉得我是运气好.考大学时就考到了复旦,稀里糊涂选了专业,在复旦大学学习时,经当时的校长谢希德举荐,前往德国深造,导师又正好是诺贝尔获奖者.回国后不久,正赶上国内科学研究工作者青黄不接的局面,40岁便出任大连物化所所长,这也是我赶上了机遇."包信

10月,一批扬中籍专家学者相聚小岛,畅叙情谊、共谋发展,续写爱党爱国、服务家乡的辉煌篇章。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爱党爱国爱家乡》系列报道,为各位读者讲述这批虽身在外地,却心系家乡发展的扬中籍专家学者们的故事。

“其实我没有那么杰出,我一直觉得我是运气好。考大学时就考到了复旦,稀里糊涂选了专业,在复旦大学学习时,经当时的校长谢希德举荐,前往德国深造,导师又正好是诺贝尔获奖者。回国后不久,正赶上国内科学研究工作者青黄不接的局面,40岁便出任大连物化所所长,这也是我赶上了机遇。”

包信和作为一名扬中籍院士,不愿意过多谈论自己取得的成绩,总是谦虚的将成功的原因归功于运气和机遇,却在谈到和家乡有关的话题时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扬中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方,这里没有大型污染源。但是我们扬中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先者,太阳能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却往往被直接丢弃,这样很不好。我们的工作站近年来一直在从事光伏废料的再利用技术的研究。我们目前在上海的研究已经进入大型试验的阶段,一旦成功的话,相信对于我们扬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包信和将他本人唯一的一个院士工作站设在了扬中,竭尽所能地为扬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参加2日举行的第二届扬中发展促进会,包信和连夜从上海赶到扬中,短暂的采访中,包信和侃侃而谈,认真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我们在外的扬中人其实能为扬中做的很有限,找到你了,而你正好能够出一分力,这不是很好吗?只要是我能做的,都愿意去做。但是这方面我做得不好,我还没有为家乡做太多贡献。参加发促会的活动,说我做了什么,其实也没做什么,反而是通过发促会,我一下子交到许多家乡的朋友。”

2015年,包信和开始担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地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关于扬中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包信和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扬中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创新位居五大发展观念之首,地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创建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

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运行机制,努力打造出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科研队伍。”

“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回到扬中,都能感受到家乡环境的改变,回家的路上看着一路的青葱绿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越发增加了我对家乡的热爱。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扬中的发展一直都走在前面,作为一名扬中人,我也为家乡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希望家乡人民未来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我也愿意为扬中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倪旭杰邵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