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女孩12岁就嫁人生子?是什么样的体验
近日,网上一则女孩12岁就嫁人生子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么小就结婚生小孩让那些大龄剩女情何以堪?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女孩12岁就嫁人生子是什么样的体验,不过看完这个故事,除了惊讶更多感受到了大山里的女孩的无奈……
12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很多孩子还会在父母的身边撒娇,在学校的教室里读书,但是她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家。
对城市年轻女性而言,爱情与婚姻可能是个复杂的议题。但在部分中国偏远地区,青少年之间的早婚现象稀松平常。
此前,网上的一组照片吸引了很多网友热议,这是2014年11月3日,勐腊县,18岁的文(音译)抚摸着妻子洁(音译)的肚子感受腹中的胎儿。洁今年13岁,他们在初次见面的三天后结婚。文的父母在安徽省打工,这对年轻的夫妻留守家中。
由于不到法定年龄,他们不能领结婚证,婚姻没有法律效力。少男少女们用青涩的“爱情”经营起家庭,更像“过家家”,却又现实地孕育着下一代生命。(文中未成年人均使用化名)。
在云南西南边陲地区,早婚现象仍然很普遍。只在一个村寨中,就能看到数个背着孩子的少女。有些女孩儿嫁人时甚至才12岁。
他们不是中国早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牺牲者,这些十多岁的少男少女大多自由恋爱,而后放弃学业,他们凭着青涩的爱情,过早地建立起家庭。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小芳的故事吧,女孩12岁就嫁人生子是什么样的体验?对于小芳而言,这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小节今年只有13岁,自办婚礼到现在已将近一年。她和丈夫小方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的一座山上,家中只有他们两人,公公婆婆都在外打工。小节和小方在2014年新年认识,3天之后就被男方家留下结婚了。当时小节还在念小学五年级。结婚后,她就辍学了。
感伤小故事:大山里的女孩
在北回归线上,有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它就是我的家乡;在横断山脉的最南端,有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它就是山地占了95%的西双版纳;山里有很多河流,它们最后都流入澜沧江。花开花谢无日了,春去春来不相关,版纳没有春夏秋冬的区别,只有湿季和干季的差异。
我是行走在版纳山里的傣家女子,与山的心脏一起跳动,与山的呼吸息息相通。在我的眼里,任何一处巍峨都是大山用筋骨书写的象形文字,任何一处逶迤,都是山岭用血脉吟哦的美丽诗章。
在我西双版纳年年都有从大山傣寨走出去的孩子,他们说山外的世界很精彩。而我却几次放弃山外的召唤,安心生活在这片美丽的故土,在我眼里山里的世界更精彩。我是行走在版纳的山里的傣家女子,山以俊朗的形象让我痴迷于他的怀抱。
大山是厚重的,没有人能读透他的内涵,大山是深邃的,没有人能读懂他的奥秘。每一块危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载着山的容颜、岁月和沧桑;那峥嵘的面貌、嶙峋的骨骼,常让我肃然起敬。在许许多多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被他的威严所攫摄,我思考是什么力量给予她如此顽强的毅力,让他从洪荒中崩离出来,在寂寞中隐忍一切苦难,用壮怀激烈的笔墨挥洒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
于是,我明白了,山的雄气不是我这等凡人所能企及,我只能是行走在他臂弯里的傣家孩子,在他的雄壮里汲取营养。
在不远处的另一座村子里,16岁的小彩在两个月前当上了妈妈。她的宝宝比计划早了三个月来到这个世上,让小彩和她家人花了更大力气来照顾。
小彩和17岁的小明在一年前认识,那时小明刚从广州打工回来。恋爱了三个月,他们就举行了婚礼。一年过去了,生活的琐碎已经冲淡了新婚的甜蜜,他们开始觉得生活无聊,但刚出生的孩子又将他们困在这里。
小彩在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辍学。她的哥哥上到了初一。因为要照顾孩子,小彩、小明和婆婆都不能出去工作,所以全家的收入只能靠小明父亲在镇上打临工,以及今年价格并不好的橡胶。
小明带起孩子来更是笨手笨脚。其实这个17岁的少年在婚后无比怀念单身生活,那些没结婚的朋友骑摩托车经过家门口时,他都会忍不住问两句。但这些朋友怕小彩生气,也不敢带小明去玩,于是他只能悻悻回屋,继续躺在床上看手机里的小说。
稚气未脱的夫妻两人平时经常小打小闹。他们的爱好也和其他少男少女一样,喜欢看动画片、骑单车。小彩最爱看的是《熊出没》,小明则喜欢《七龙珠》。和小彩一般大的四五个好友,只有一个没出嫁了。在这里,不论男女,如果20岁还没结婚就会沦为“剩男剩女”。
小彩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出去以后能做什么。他们计划等孩子停奶后一起去打工,多挣点钱,希望以后能把孩子接出去上学。
在偏远山区,还有很多和小彩、小节一样的少女。因为科技的发展,外界的资讯跨越地域的屏障来到这里,涌入了年轻人好奇的心,让她们在心理上更加早熟;但教育资源依然为贫困所限,环境没有教导她们如何避免将早恋发展成婚姻。已经结婚的17岁的小华还保留着一些以前的教科书,其中一本夹着一张字迹稚嫩、带着错别字的情书,上面写着:“嗨,你给有男朋友啊,没得可以结受我吗?我喜欢你,给可以接受我啊。回信。”
很多人惊讶为什么12岁女孩就要结婚生子,其实在历史上就有早婚的现象了。
历史上早婚的来历——
旧时婚姻风俗。即男女未成年而结婚。古代法定婚龄不一,《周礼.地官.媒氏》:“规定,男不超过三十而娶,女不超过二十而嫁。统治者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或为及早承断帝位,传宗接代,往往下令民间早婚,并亲身实行之。
民间从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等因素考虑,也普遍实行早婚。各代,早婚从未得到真正的控制,因而童幼许婚、指腹为婚等成为普遍的事实。汉代王吉、宋代司马光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指明其危害。
据统计,历代婚龄如下。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事实上,汉昭帝八岁断位,时上官后才六岁,十岁时册立为皇后;昭帝死,皇后才十四五岁;汉平帝九岁继位,权臣王莽以九岁之女嫁他为皇后。民间,早婚之俗一直为历代所崇尚。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
《汉书.王吉传》:“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婚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宋司马光《家范》:“及其长成,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致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2014年11月,小节肚子里的宝宝已经6个月大了。她和小方对于孩子的出生很是期待,却也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刚结婚时,她并不希望这么早要小孩,但不知道要采取防护措施。她来例假时会腹痛,周围人说这样以后会怀不上孩子,于是她就开始吃药“治疗”,结果没过多久就怀孕了。
小节觉得婚后的生活无聊了许多,每天只能在家里绣花、做饭、干农活。她婚前还会偶尔和朋友出去玩,但婚后怕对方吃醋,这些活动都成了念想,最大的娱乐就是丈夫出去打麻将时呆在一旁绣花。
他们家中的墙壁被小节贴上了许多卡通贴纸,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还有小美人鱼。小方在一处贴纸旁凭印象写下了“爱号(好)”。这本该是玩耍的年纪,却背负了许多成年人的东西。
在这个不大的山村里,似乎家家户户都有点亲戚关系。小方喜欢招呼他的表兄弟堂兄弟们来家中喝酒,小节则和她十几岁的表嫂坐在一旁听男人们聊天。酒局从七点进行到十一点,小节一直等到最后所有人离开,打扫了屋子才上床睡觉。
因为结婚,小节早早结束了有父母照顾的童年,和同样年轻的丈夫挑起了独自生活的重担。她和小方几乎没有收入,只能靠公公婆婆寄钱回来过日子。对于未来,小节没有想太多,因为就连出去打工,她的年龄也还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