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卓别林 别了 塞林格 麦田永失守望者
他是一名传奇作家,以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该小说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但成功后他却愈发孤僻自闭,过起隐居遁世的生活。他坦言自己热爱写作,不过是为自己写作。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当地时间1月27日,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他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
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
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任民)
儿子宣布塞林格逝世
据美国媒体报道,塞林格的儿子、演员马特·塞林格28日发表声明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父亲是死于自然原因。
塞林格的“粉丝”们听闻这个噩耗后,28日开始纷纷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
“塞林格”和“霍顿·考菲尔德”成为著名微博客网站上的热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主持人拉里·金在微博客上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最喜欢的书。到28日晚上,《麦田里的守望者》一跃跻身亚马逊网站上最热销的20本书之列。
为“铁打的自我”自豪
塞林格1919年1月1日出生在纽约市,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奶酪和肉制品进口商人。像他创作的著名小说人物霍顿·考菲尔德一样,塞林格在学校里是一个冷漠的“问题学生”。15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院,在那里他获得了这辈子惟一的文凭证书。
虽然上的是军事学院,但文学才是塞林格的最爱,晚上熄灯后,他经常藏在被子里借用手电的光亮照明写作。1940年,他在《故事》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年轻人》。
1942年到1946年期间,塞林格参军服役。即便在军队里,他多数时间还是随身带着打字机。他曾对一位朋友说,自己那时候是“只要能找到时间和空闲的掩体”就用来写作。
回到纽约后,有一段时间塞林格曾密集地学习过佛教禅宗,也常光顾文艺人士聚居的格林威治村的酒吧。认识他的朋友说他记忆力相当好。一名常和他一起喝酒的朋友、同为作家的A·E·霍奇纳回忆说,塞林格以拥有“铁打的自我”而自豪,蔑视其他作家和写作学校,大家认为他是自赫尔曼·麦尔维尔(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以来对美国文字运用最棒的写作者。
“我是为自己而写”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人物霍顿·考菲尔德最早于1944年出现在《星期六晚邮报》连载的小说《最后假日的最后一天》中,当时塞林格的一些小说还出现在其他几本杂志上,最著名的属《纽约客》。《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正式出版,此后迅速成为畅销书。
世界在召唤塞林格,可是他本人却在悄悄地关闭这扇交流之门。1952年,他移居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3年后与克莱尔·道格拉斯结婚并生下两个孩子——玛格丽特和马特,1967年离婚。
在乡下居住的时候,他拒绝接受采访,还吩咐自己的经纪人不要将“粉丝”们发来的信件转给他。据传,他多数时间都在一个水泥掩体里写作度日,与世隔绝。1980年,塞林格罕见地接受了《波士顿星期日环球报》的一次采访,他不讳言自己的写作目的:“我热爱写作,而且我向你保证我经常写东西。不过,我是为自己而写,也希望完全独自去做这件事。”
不厌其烦打官司
塞林格最初打算完成一出戏剧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他本人扮演主人公霍顿,但他拒绝了无数个将小说搬上银幕或舞台的要求。最近几年,他还坚持反对让自己的作品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
他相当讨厌名声,以至于不厌其烦地为此打官司。1982年,一名男子试图将一篇虚构的有关采访他的稿件卖给一家全国性杂志,塞林格将这名男子送上了法庭。后来该男子同意停止侵权,塞林格才就此罢休。
5年后,他的另一起文字官司还打到了美国高等法院。作家伊恩·汉密尔顿写了一本塞林格的传记,未经授权引用了塞林格未出版的信件中的内容。官司以塞林格获胜告终。
就在去年,瑞典作家弗瑞德里克·科尔汀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了续集《60年后:走过麦田》,自然遭到塞林格的强烈抵制和起诉。这本书虽然在英国出版,但美国联邦法院初审判决禁止该书在美国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