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阳欧楷 李旭阳:咬定欧楷笔不辍 十年临摹苦有乐
李旭阳197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是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副教授,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0年退休。
李旭阳1950年2月生于玉田县潮洛窝乡南兴庄。和有些书法家一样,李旭阳在其伯父的熏陶下从小就对书法着迷。他的伯父是上过私塾的文化人,以擅长写小楷名扬一方,对李旭阳选择学习书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旭阳上学后,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就有了写字课,开始一点一撇一捺起步,不仅在学校时受到老师的栽培,回家后还时常得到伯父的点拨。字虽然说不上多好,但在同龄人中还算得上佼佼者。
李旭阳大学毕业后当上了老师后,他的书法派上了用场,学校一有活动就请他写会标,或布置专栏展览等,就连学生毕业证书、新生入学通知书也少不了他的墨迹。
书法是国粹,有众多的名家和字体;书法又是艺术。它的艺术价值在于其深沉,博大、清雅、飞动、凝重和质感。李旭阳独爱欧阳询的楷书,因为无论其伯父教诲还是读书法艺术史,使他认识到:欧阳询的正楷具备了书法的艺术价值,骨气劲峭,法度严整,凝重而潇洒,稳健而丰腴,没有颜、柳体那么多钩法的复杂和起收笔的严格,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从2001年开始,李旭阳开始专门临摹欧楷。
但是,任何艺术家都有所长也有其所短。书界有人认为欧阳询的楷书也有火气过盛、笔画过细以及隶法偏多,违背今人欣赏意识的地方。一位长者告诉李旭阳,在当代书坛,田英章的欧楷最为兴盛,因为田的楷书不仅有明显的欧体风格,又对欧体的一些短处进行了大胆的舍弃和补充,并将颜、赵的方正、潇洒融于一体,渐而形成了自家风格,受到书界内外的肯定和承认。
于是,李旭阳购买了田英章毛笔楷书的《入门教程》、《笔法教程》、《结构教程》和《楷书要论·章法》的书籍与光盘。
通过阅读、聆听、临摩,李旭阳明白了许多原来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知的东西,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即使没有当面拜田英章为师也觉得进步非常大,无论是笔法、章法和结构都较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李旭阳在书法方面的突破,让他如虎添翼,也让学校和学生受益。因为学校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多面手、特长生,规定每周二、周五下午为特长小组活动时间,李旭阳担任了书法班的辅导老师。李旭阳说:"虽然是给同学们上课,同时也逼迫自己更深入地钻研书法这个博大精深的艺术。过去常讲,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事实真的是这样的。教课、备课与自学,真的是两翼齐飞,相得益彰。"
学习书法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必须肯吃苦和耐得住寂寞。李旭阳经常给学生们讲欧阳询刻苦学书的故事。据资料记载,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其实,十年来,李旭阳就是以欧阳询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欧楷的。他告诉记者:"欧体讲究瘦、健、俊、美。
但欧体最难写的就是竖勾,要做到跪笔弹锋,很不容易。难的就是‘点’的写法,真正把‘三角一肚’体现出来很难啊。"为了练习这些基本功,他不知耗费了多少笔墨纸张和多少个日日夜夜。有一次他在书写范仲淹《岳阳楼记》时,368个字一写就是7个小时,不仅消耗精力,也消耗体力,真是汗流脊背,力透纸背。
当记者问到学习欧楷除了最难写的字外还有什么最难的时,李旭阳说,就是章法,因为书法界流传这样一句诀:"一年练写字,十年练章法。"只有把章法练好,才能使挂在墙上的字更耐看。李旭阳说,学习书法同钓鱼、摄影一样,也得不断地投入,不断地烧钱。为了练习章法,李旭阳已经说不清投资了多少钱财。
"一人练字,全家帮忙。"李旭阳说,练字要有个好环境,尤其是在家练,要有家人的支持。为了支持他练字,家里购置了两张2.4米×1.2米的桌子,写字时就将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占去了家里有限的空间;为了支持他练字,妻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为了支持他练字,他到唐山儿子家看孙子时,桌子虽然没有县城家里的大,但儿子儿媳还是让他在客厅的饭桌上任意挥洒泼墨。
李旭阳说,"人们都说书法飘逸着墨香。其实墨的味道并不是那么好闻的。为了减少墨味在屋里的挥发,冬天必须经常开窗通风,而开窗就得减少暖气的热量。所以,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不行。"
练习书法,李旭阳不仅付出了很多辛苦,也给他带来很多快乐。近年来,李旭阳多次参加市县书法比赛,均取得好成绩。2007年,在参加县里组织的春节书画展获得二等奖;2007年参加唐山市教育卫生系统"迎新春"职工摄影书画展获得二等奖;2009年参加唐山市"人与自然"书画摄影大赛时获得二等奖;2009年,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魅力玉田"书画作品展获一等奖。
最近,他的作品又被送到南湖书画院参加4月5日至5月5日的展出。这让李旭阳感到莫大的欣慰。
如今,李旭阳已经年过花甲,在含饴弄孙的同时,仍然泼墨挥毫,在临欧(阳询)摹田(英章)的基础上,努力创作自己的欧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