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是要寻找特殊能源?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彭加木独自外出.同行司机王万轩是第一个发现彭加木那张"我离此东去找水"的纸条的人,并亲自参与了大搜索.继昨日早报独家披露彭加木在罗布泊的最后时光后,今日请再看王万轩讲述彭加木失踪之迷---搜寻 兵分两路没目标在罗布泊烧开水简直就像在火炉里点蜡烛."就是冷水到这里都烫手!"王万轩说.几个人喝了点水,就开始驾车出发去寻找彭加木了.但上了车才发现,开车也不行啊---看不见脚印!后来分成两路,因为当时彭加木往东去了,车就顺着沙漠边缘直接往东北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彭加木独自外出。同行司机王万轩是第一个发现彭加木那张“我离此东去找水”的纸条的人,并亲自参与了大搜索。继昨日早报独家披露彭加木在罗布泊的最后时光后,今日请再看王万轩讲述彭加木失踪之迷———

搜寻 兵分两路没目标

在罗布泊烧开水简直就像在火炉里点蜡烛。

“就是冷水到这里都烫手!”王万轩说。

几个人喝了点水,就开始驾车出发去寻找彭加木了。

但上了车才发现,开车也不行啊———看不见脚印!

后来分成两路,因为当时彭加木往东去了,车就顺着沙漠边缘直接往东北方向走。这边人继续在附近找,王万轩这路就开车直接向东走。

向前走了七八公里路,顺着河穿过去,人下车先看看有没有脚印。嘿!车还真能穿过去,开到八一泉前面,车就横穿了过去。当时天快黑了,原地搜索的一路没找到,就回了大本营,王万轩这一路也不敢再往前走———“再走下去我们也回不去了!也失掉目标了!”于是也折返了大本营。

发现

失踪前已经迷路

1980年的6月18日下午。

罗布泊刮起了大风。

王万轩们顺着脚印又找了7公里左右。这天在找寻中就发现,彭加木并没有一直向前走———他的脚印路线是马蹄形的,好象又回来了,这至少说明,彭加木当时的方向已经迷失了。事实上,如果直线返回大本营,也就5公里左右的距离。

“找着找着,脚印就消失了。终于,我们发现在一个沙包上,有人坐过的痕迹。他面向北方,就是一条干涸的河的对岸。我们也在那个痕迹上坐了坐。彭加木带有望远镜,河对岸那边的沙漠少,有山,跟河接壤的地方有植物带,那边也有沙漠,只是比较小。我们猜想他是不是到河对岸去了……”

第三天大家伙回来又开会讨论,准备到河对岸去找。

可是怎么过去呢?干涸河床的中间是盐壳。汽车走过去都压不出痕迹。但是盐壳的含量不同,下面都是盐碱和泥巴。就是罗布泊的沼泽地形。如果汽车一旦压破表层的盐壳,就可能被卡死。

困难 沼泽地形成障碍

早在彭加木要求往罗布泊东部继续考察的第三天,王万轩就见识过这种地形的恐怖。

当时也是顺着河床走,5座的车、8座的车都过去了,苏联产的那辆辎重车就没过去,陷了进去。王万轩他们在前面等了6个小时,发现车没跟来,就折回来找。一看司机包纪财的辎重车陷进去了,就知道“完了完了!”“如果后桥断了,我们就‘彻底’了!”

这种地貌至今仍然没有改变。1990年,电视剧《望长城》在那里拍摄,请王万轩去,当时王万轩再也不想去了。

当时的地形,如果近看,到处坑坑洼洼,大坑小坑,就在这局部的10多米范围内,也极难看到。10多米外,还有红芦苇等植物。

更要命的是,由于沙漠的风沙无常,越是有植物的地方,坑坑洼洼也越多。一不注意就会突然栽到里面。任王万轩当时三十七八的壮年,也不得不坦承“你就没办法。”

绝望 军队搜寻也未果

话讲到这儿,王万轩给记者讲了一件轶事:有记者问他当年到罗布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万轩回答:“最大的收获就是活着回来了!”

那位记者就笑了:“你说话咋恁没水平啊?”

王万轩也笑着说:“我是工人能有啥水平啊,反正我是活着回来了!”

所以,王万轩他们只敢走有植物的地方。而且,植物稀少的还不敢走,只敢走植物密集的地方。“因为植物有根啊,汽车不至于陷下去。”另外,就是上山,走沙漠,这些地方不怕陷下去。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丝毫没有彭加木的踪迹。

晚上回到营地,王万轩他们又发信号弹,每半小时发一次,每发信号弹的能见度在30———40公里。然而,还是没有彭加木的任何消息。

所有人都急剧地恐惧、绝望起来。

后来,由解放军参与的大搜寻中,也没有找到彭加木。

印象 彭加木是直脾气

王万轩从1979年就和彭加木在一起工作了。跟着彭加木参加过几次考察。在他的眼里,彭加木的性格不仅内向,而且“太执著了”。看问题比较直观,别人说什么都劝不进去。“他认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别人想把他拗过来是不太容易的。”

“他带路啊,他是指挥棒,他说咋走我就咋走。”

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国科学史上首先穿越罗布泊进行考察以身殉职的著名科学家,1981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82年1月,中科院和中科院新疆分院在他遇难的地方,树立一块水泥制作的永久性标志,高1.5米、宽0.7米,上书“一九八○年六月十七日彭加木同志在此考察时不幸遇难”。王万轩也参加了这次立碑活动。

目的 带队寻找稀金矿

彭加木如此执著究竟是为什么?

王万轩告诉记者,那时已有外国人去罗布泊考察。“我们说是去罗布泊考察,但在此之前谁也没去过。说有外国人来这里考察也是在外围,很早的,那时罗布泊还有水。罗布泊的水消失是在70年代,没水之后,谁也没有来过。”

外界一直传言,彭加木率队进罗布泊是为了寻找钾盐矿。但这种说法遭到了王万轩的反对。

他介绍说,进去的时候,并没听说过这种说法,“我们到罗布泊中间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寻找一些特殊能源和稀有金属,这是科学院的目的……我们还带了两位化学专家。”

日记 见证搜寻怀故人

提及寻找彭加木,王万轩显得特别激动。20多年了,但王万轩谈到彭加木,几乎还是一口一个“彭先生”,足见对老领导的尊重。

说到兴起,王万轩还找出了自己当年的工作日记。清晰地记录了那段寻找彭加木的日子。对于记者此次前往罗布泊寻找彭加木,王万轩很想去。但是由于刚动完手术,只好做罢。

4月6日下午,吴仕广和王万轩进行了一次会晤,基本达成共识:彭加木遇难的地方离他失踪的位置肯定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