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英教京胡 【京剧人物】著名女琴师——张素英
张素英曾经是当代京剧舞台上的著名女琴师,曾在中国京剧院为李维康、耿其昌夫妇伴奏。1993年,她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在《空中大舞台》节目中举办《京胡演奏知识系列讲座》,又在中央电视台讲授京胡演奏法,在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尤其是赴台湾演出取得极大成功,轰动了祖国宝岛,在戏迷中掀起了一股张素英热。
张素英出生在一个喜爱京剧的家庭,她自幼酷爱京剧。1960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承吴炳璋、于善民、杨宝忠、王瑞芝等先生。后又向沈玉才先生学习灵活多变的伴奏方法,向李慕良先生学习马派抑扬顿挫的伴奏方法,向何顺信先生学习张派青衣刚柔相济、华丽纤细的伴奏方法,向黄金陆先生学习杨派苍劲浑厚的伴奏方法,向周文贵先生学习老旦的伴奏方法,向言少朋先生(会操琴)学习言派隽永深沉的伴奏方法,使她的伴奏做到生旦净不挡,各种流派全能。她先后给言少朋、张少楼、言兴朋伴奏,与冯志孝、叶蓬、于魁智、叶少兰、邓沐玮、欧阳中石合作,演出了许多各派名剧,受到欢迎。1989年她被调入中国京剧院与李维康、耿其昌合作,演出于大江南北和港澳台地区,红遍各地,誉满全国。
叶蓬《骂曹》片段,白登云司鼓、张素英京胡伴奏
80年代是张素英艺术丰收时期。1983年,东方歌舞团作曲家吴华将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写成京剧组曲《虞美人》,由张素英京胡独奏,收录在《中国乐器大全》盒式磁带,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1986年由上海唱片社录制《京胡与乐队》独奏专辑在全国发行,受到热烈欢迎;同年,她以京独奏家身份应上海演出公司邀请,参加著名民族音乐艺术家交流演出音乐会,独奏《夜深沉》,并发表《京胡演奏技术革新初探》学术报告,得到各名家的重视与好评。
90年代,张素英的舞台艺术实践更多,她的琴声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她的名声也一天比一天更大。原向何顺信先生学琴后为杨淑蕊伴奏的孙宝瑷曾名闻遐迩,但她不幸早早辞世驾鹤西去。而张素英却长期在教学岗位,当时未能享名。当张素英走上舞台后,其功力与日俱增,她的名气已非孙宝瑷当年可比。但这两位女琴师的艺术,在中国京剧音乐史都已有了地位,也改变了以往人们以为女琴师难成大气候的偏见。张素英不但有音像出版社为她录制的上、下两部《张素英京胡教程》发行于世,而且,她为李维康、耿其昌伴奏的一些京剧唱腔选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间音像出版规划项目。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发行。这两盘磁带在京剧爱好者群中也成为抢手货,许多京胡爱好者作为学习的范本。
张素英演奏《夜深沉》
张素英的演奏艺术有些特点?
首先应该说技艺娴熟,十分规范。她不论拉什么,都有所遵循,这得益于她在戏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多年从事京胡教学工作,又经过京城诸多胡琴名家的亲炙,这是有些琴师不能比的。
然后应该说能以情奏曲拉戏,凡她演奏伴奏的曲牌唱段,都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她奏出的每一个乐句,拉的每一个音符,都入情入戏,与演员和乐队水乳交融。
再就是她的琴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秀雅。听她为李维康和耿其昌所唱选段的伴奏,可以听到她的许多托腔随腔及过门、垫头都拉得很“秀”,绝无粗枝大叶、粗野狂奔之感。即使是拉老生戏,她也精心于每一字每一弓,让人听了有回味的余地。
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女琴师,却因为更年期忧郁症于2003年逝世,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