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多少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资料大全
国际空间站,又名“阿尔法”空间站,它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共16个国家联手筹建,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国合作建造的最大的空间工程。
国际空间站的结构非常复杂、体积庞大,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630亿美元,计划在2004年建成,完工后由6个实验舱、一个居住舱、两个连接舱、服务系统及运输系统等组成,是一个长88米,重约430吨的庞然大物。
国际空间站可为21世纪的太空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场所,一个长期运行的在轨实验室。世界各地的生物、化学、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将在6个实验舱中进行,这些实验舱不仅可为地球上的科学、工业和医药带来持续的效益,而且将开启未来人类进一步探索太阳系之门。
空间站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69年,当时Everett Hale为《大西洋月刊》撰写了一则关于“用砖搭建的月球”的文章。此后,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赫尔曼·奥伯特也对空间站进行过设想。1929年Herman Potočnik的著作The Problem of Space Travel(《太空旅行的问题》)出版并风靡了30多年。
1951年沃纳·冯·布劳恩在矿工周刊中刊登了他带有环状结构的空间站设计。二战期间德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使用太阳能的轨道兵器,即所谓的“太阳炮”。按照设想,它将是运行在高度在5100英里(8200千米)的地球轨道的空间站的一部分。
阿波罗11号飞船在1969年抢先登陆月球后,前苏联在与美国登月的太空竞赛中落败,因此转向了其他方向(如空间站)来展示他们的航天实力。礼炮一号于1971年成功发射升空,它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但不幸的是三名宇航员在返回时因阀门故障造成座舱失压全部窒息死亡。美国紧随其后在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它携带了一系列的望远镜,科学家在上面做了许多关于医药、地质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前苏联在1986年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不断对其进行扩充完善,服役至2001年。期间有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航天员拜访过这个世界著名的空间站。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随后陆续发射的模块对其逐渐进行扩充。它由多个国家分工建造、联合运用,成为国际合作进行太空开发的标志。自2000年11月之后,国际空间站上就保持至少三名乘员至今。
中国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了首个小型试验性空间站天宫一号,中国也成为继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后第3个能够独立发射空间站的国家。天宫一号将分别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2015年4月,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计划建造一座新型空间站。在设计上,这座新空间站呈蘑菇形,将环绕垂直轴旋转,每分钟旋转4.22周,以形成人造重力。完工后的“太空蘑菇”直径将达到约100米,长约400米。建造这样一座大型结构需要大约30年时间,成本接近约3000亿美元。
当地时间2016年4月11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与毕格罗宇航公司召开发布会并签署协议,宣布将联手打造大型充气式太空站,首个舱段将在2020年升空。相比较普通太空舱,充气式太空舱价格较低,重量轻便很多,未膨胀展开前体积很小,便于运输,发射费用低廉。这项技术一旦成功,甚至可以被用在远离地球的深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