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马个人资料

2019-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录 一.​人物 二.角色解读 三.白马非马 四.原著记载 五.神化色彩 六.诗赞 七.艺术形象 白龙马简介 白龙马,<西游记>中的角色.白
目录
  • 一、​人物
  • 二、角色解读
  • 三、白马非马
  • 四、原著记载
  • 五、神化色彩
  • 六、诗赞
  • 七、艺术形象

白龙马简介

白龙马,《西游记》中的角色。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

白龙马个人资料

白龙马,《西游记》中的角色。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白龙马照片

白龙马​人物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名字叫敖烈。西海龙王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西海龙王三太子才幸免于难,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在《西游记》目录或书中诗赋里,白龙马也常称作意马,五行属水。

在民间故事《宝莲灯》中曾经帮助沉香救母。

白龙马角色解读

在《西游记》的研究和解读过程中,人们始终对其主人公的形象情有独钟,因为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意蕴极其深厚,正如清代张书绅指出的那样:"所谓心猿意马,八戒沙僧者,茫然不知其旨。"(《西游记总论》)在作品中,白龙马在人们的眼中通常是无足轻重的形象,他是个被忽略的形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常常把赴西天取经的称为唐僧师徒四人。白龙马虽不及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那么鲜活,但他却是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取经集体中,白龙马是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孙悟空与白龙马

白马非马

从出身来看,他是雄霸一方的西海龙王之子,其受罚是"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父王"告了忤逆",这一点他和孙悟空的"闹天宫"、唐僧前世金蝉子不敬佛法类似,都是主动的叛逆行为。在观音收服的众人中,他的任务与孙悟空等人是不同的,其他三人是"做个徒弟",而他却是"做个脚力",这个角色便决定了他除了在鹰愁涧与孙悟空斗法和在宝象国斗黄袍怪外,再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了。但是,正如观音所说:"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在过流沙河讨论背唐僧过河时,更是借八戒和悟空之口,指出驮唐僧之难。而白龙马确实是唐僧的忠实承载者,默默地承担起这个艰巨任务,其作用可谓大矣,其功劳可谓高矣。

原著记载

在西游取经事件的相关材料中,白龙马形象的形成大致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这样的记述: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前身小白龙

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胡翁曰:"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彼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法师乃窃念在长安将发志西方日,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法师令占行事,达曰:"师得去。去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既睹所乘马瘦赤,漆鞍有铁,与何言合,心以为当,遂即换马。

神化色彩

在这里,唐僧的坐骑已经被赋予"神化"色彩,而且还强调了老赤马对西行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赤白龙马色"也为以后的火龙形象以及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承担的五行"火"的角色定下了调子;宋代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九龙池处第七",有猴行者与"馗龙"斗法一节,这和《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的情节颇类似。但在《诗话》中斗法的结果是"困龙半死,隐迹藏形。猴行者拘得背筋,结条子与法师系腰。"这里只是将龙筋作了法师的腰带,并没有龙化为马的事发生。但"法师才系,行步如飞,跳回有难之处。盖龙脊筋极有神通,变现无穷。三藏后回东土,其条化上天宫。"这龙筋也和白马一样起到了方便脚力的功用,而且龙筋最终"化上天宫"也算是成了正果;《太平广记》所收录的唐传奇有《李靖》一则叙述卫国公李靖乘青骢马升天替龙行雨,龙因失误降雨过多而使罚的情节与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火龙因行雨差迟而险些被斩颇有联系;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二本第七出"木叉售马"中出现的火龙三太子一出场便自述道:"小圣南海火龙,为行雨差迟,玉帝去斩龙台上,施行小圣",而当观音知道他是"南海沙劫驼老龙第三子"后,便要"朝奏玉帝,救得此神,着他化为白马一匹,随唐僧西天驮经,归于东土,然后复归南海为龙。"这段情节已经和《西游记》第八回的观音点化玉龙的情节很相似了。

龙马与白龙马

但是,《西游记》中,龙马的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火龙成了玉龙,受罚的原因也由无意的"行雨差白龙马迟"变成了故意"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自己的父亲"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同时作者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白龙马的地位。在此之前,白马在取经途中主要作用就是干体力活--驮唐僧或者经卷。除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的那匹识途的赤色老马外,宋代志盘《佛祖统记》"二祖三藏玄奘法师"条也叙述了"祗罗国王赐(玄奘)青象、白马,以助驮载",另外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叙"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颗,白马一匹,赠与和尚前去使用。"而在《西游记》中,白龙马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扮演着脚力的角色,即"驮负圣僧来西"和"驮负圣经去东",但是在危急关头他仍会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本色。如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中,唐僧被诬,悟空被逐,八戒无踪,沙僧被俘,他为救唐僧,现身和黄袍怪大战一场,虽然最后落败了,却也露了挺大的脸,而且是他力主请大师兄孙悟空出山,成为扭转这一场战斗局势的关键性的人物。同时,他虽然是脚力,但在《西游记》中已经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

诗赞

在取经集体中,白龙马是在孙悟空之后第二个到唐僧身边的,若仔细计算起来,除掉孙悟空因斗妖搬兵或被误会逐走的那段时间,白龙马实际上是走在西行路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整个西行路上的是是非非皆在他的眼中,而大部分时间他却又是默默无语。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的观音传说中,"八部龙王日夜涌潮"①帮助观音去南海普陀成了正果。而在《西游记》中,却是观音点化玉龙,由"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的有罪之身,成了正果,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白龙与孙悟空三人一样,被伯乐似的观音收服以助唐僧西行。这正是对应了如来嘱咐观音的话:"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作个徒弟。"可见,白龙马和孙悟空等人一样,在取经队伍中,是唐僧的得力助手,从其在宝象国叫唐僧"师父",叫悟空和八戒"师兄"的称呼上,他也可以说是唐僧的徒弟。而在最后一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白龙马是五圣之一,唐僧也在太宗面前称赞他"亦甚赖其力也。"在功成之日,他同唐僧等人同受如来加封,是为"五圣果位之时",诗曰: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那"一体"(唐僧)所合和的"四相"中当然也有白龙马。可见白龙马在取经集体中决不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是有着相当位置的。

艺术形象

对白龙马形象进行艺术改造加工,这首先是《西游记》作者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化传统中积极因素继承和发展的产物。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龙与马有着不解之缘,如《汉郊祀歌十九首》中的《天马》中称天马"今安匹,龙为友","龙之媒";文康《儿女英雄传》中的主人公安公子就是以"龙媒"这个字去配"骥"这个名的。尤其在浪漫主义作品中,还有许多以龙为坐骑的人物形象,他们大都是那些因不满于污浊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形像的尘世,一心去追求美好理想而超越现实的贤哲。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那位因"世蕲乎乱"而"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屈原作品中乘龙者的形象就更多了,如"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涉江》),"驾飞龙兮北征"(《湘君》),还有"驷玉虬以乘翳兮,溘埃风余上征","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麾蛟龙使梁津兮,沼西皇使涉予","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离骚》);而在李白的作品中,也有为太阳神羲和驾车的"六龙"形象。这些贤哲虽受到了现实社会的伤害,但都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而无悔,而中华民族的神物--龙,便成为了他们超越现实,到达理想境界的得力助手。在这一点上,吴承恩与其前辈们颇多相似之处。明代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