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个人资料
- 一、个人履历
- 二、工作进展
- 三、研究方向
- 四、先进事迹
- 五、院士入围
- 六、
- 七、
徐涛简介
徐涛,1970年5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德马普合作小....
徐涛个人资料
徐涛,1970年5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德马普合作小组主任。
徐涛个人履历
徐涛
1992年至1996年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1996年至1999年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9年至2000年华盛顿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系SeniorFellow;2000年至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3年至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入选“百人计划”生物物理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专业委员会主任。
徐涛工作进展
徐涛
1、胰岛素第二相分泌关键调控因子的发现及其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作用
胰岛素两相分泌的产生机制有多种假说,但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没有揭示。我以Munc13-1基因敲除的小鼠和与二酰基甘油(DAG)结合位点的突变Munc13-1基因敲入小鼠为模型,首次证明了Munc13-1介导的胰岛素储存囊泡形成融合能力的步骤是第二相分泌产生的限速步骤。我的研究还揭示了葡萄糖调控胰岛素分泌的一条全新机制,即通过DAG激活Munc13-1加速胰岛素贮存囊泡的释放。高糖或高脂肪酸都可以上调胰岛素的释放,但其产生的机制不明。我的工作提示Munc13-1是其中的关键分子(Kangetal.,CellMetabolism,2006)
2、胰岛素在GLUT4转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位点的识别和确认
胰岛素刺激下脂肪和肌肉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会被大量转运到膜上,对维持血糖平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局限于传统的生化手段,GLUT4转运的具体步骤没能很好的区分和定义开来。我发展了单个GLUT4储存囊泡的标记和识别技术,在活细胞中实现了对其动态循环过程的跟踪。依靠该技术我确定了胰岛素调控GLUT4上膜的关键步骤是在囊泡锚定到细胞膜之后,主要是增强GLUT4储存囊泡与脂膜的融合能力。我还发现PI3K以及它的下游效应分子AS160参与调控囊泡的锚定步骤,初步揭示GLUT4储存囊泡与细胞膜锚定的分子机制(Baietal.,CellMetabolism,2007)。
3、应用模式生物线虫研究调控型分泌的分子机制
模式生物线虫是很好的研究遗传和发育的系统,但其在细胞生物学特别是膜转运领域的贡献却十分有限。主要的原因是缺少高时空分辨的功能研究手段。我克服了这个技术局限,首次将高时空分辨的分泌检测技术应用在线虫上,建立了在线虫细胞水平研究调控型分泌的技术平台。利用该技术平台,我证明了核心致密囊泡的胞吐过程需要一种称为UNC-31的蛋白,阐明了该蛋白参与囊泡锚定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UNC-13(Munc13-1在线虫中的同源蛋白)和UNC-3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Zhouetal.,Neuron,2007)。该工作开辟了利用线虫模式生物研究囊泡分泌的新方向。
研究方向
血糖调控涉及胰岛素的释放和葡萄糖转运体的上膜。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囊泡的参与。本研究组主要以胰腺β细胞和脂肪细胞为对象,研究其中囊泡转运和融合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阐明血糖调控的分子细胞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胰岛素储存囊泡分泌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胞内第二信使对分泌的调控作用;葡萄糖转运体在脂肪细胞内转运和上膜机制的研究;细胞内Ca2+信号的自稳平衡和对分泌的调控作用。
国外留学期间,在Cell、NatureNeuroscience、NatureCellBiology、EMBOJ、BiophysicalJ.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发表于NatureNeuroscience的论文同时配发了特约评论文章。回国后主要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和分泌机制进行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等国家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在NaturecellBiology、J.Physiology、PNAS等国际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获得自然科学2等奖,2005年和2009年参选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
先进事迹
从1988年到1997年,徐涛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学习了自动控制工程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他受邀到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在导师ErwinNeher教授(199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并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徐涛又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系继续深造,其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BertilHille教授。严格和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徐涛系统地掌握了多学科知识,成长为一位擅长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工作者。ErwinNeher教授在给徐涛的推荐信中写道:徐涛在国际性的前沿研究工作中,思路创新,是过去25年中在其实验室工作过的最好的2-3人之一。他在2001年接受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徐涛,赞扬他:"工作成绩突出",并于2002年专程访问了徐涛的实验室。
1999年10月11日,徐涛收到了一封来自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纳贤信。在时任华中科技大学的周济校长和其他校领导的感召下,毅然决定回国发展,为国家效力。因为他知道,中国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工作者,而飞速发展的祖国也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提供了最好的舞台。2000年6月,徐涛回国担任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在当时,他是国内招聘少数几位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过多篇论文后回国的学者之一。时年仅30岁的徐涛被华中科大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迅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细胞膜转运和胞吐的研究基地,其中细胞膜电容检测技术平台、光解钙离子释放技术、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平台等都具有领先水平。徐涛还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相继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项项目。
2003年,由于突出的科研成就,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他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入选"百人计划",并兼任该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徐涛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统地开展了神经和内分泌细胞信号转导及囊泡分泌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内囊泡的分泌活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神经递质释放、激素分泌和免疫防卫等生理活动的机理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是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徐涛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阐明了不同动力学分泌过程所对应的分子状态,揭示了分泌相关蛋白在囊泡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SNARE蛋白的作用模型。他证明了一条新的调控分泌的途径,提出了囊泡分泌的钙离子敏感性能被蛋白磷酸化所调控。反映该项成果的研究论文发表后,被特约评论文章评为"fascinatingnovelfinding(新奇的发现)"。在此基础上,他又深入研究了该现象形成的机理,提出钙离子结合位点的减少是分泌致敏的原因。这些工作为解释突触传递和激素释放的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机制。他首次报道了在自然杀伤细胞(NK)上一种快速生成分泌型溶酶体的现象,该工作是第一篇在NK细胞上研究分泌特性的工作,对于理解NK细胞产生杀伤的信号转导和溶酶体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在囊泡分泌研究的方法学上作出了贡献,发展了活细胞中亚细胞结构的动态三维跟踪技术,为深入阐明分泌囊泡转运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技术基础,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徐涛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973项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是973项目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之一。
迄今,徐涛已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细胞》、《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欧洲分子生物学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转运》、《生理学杂志》、《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杂志》、《生物物理学杂志》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特约评论文章,被他人引用七百多次,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科研成就的进展,徐涛赢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同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9月,徐涛领衔担任科技部973项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总经费达2500万,将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交与一个年仅34岁的科学家,在科技部并不多见。徐涛建立的实验室还被德国马普学会确立为中德马普合作实验室,也得到了中德科学中心的重视与资助。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徐涛却显得非常低调,他很少在众人面前提及。他常说:少说话,多做事。这就是徐涛在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在众人眼中,徐涛无疑是幸运的。可是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心血和汗水。爱迪生曾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在徐涛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徐涛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副所长以来,为研究所的发展与壮大尽职尽责。他与同事们一起,积极组织研究所的科研精锐力量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生物物理所的科研经费飞速增长;参与组织申报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依托的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并顺利通过验收;积极推进以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作为人才交流委员会的主任,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在一丝不苟地承担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徐涛利用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情忘我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他的时间表上,已经没有了节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十余年如一日。他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的刻苦钻研精神,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出的科研成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科学是徐涛毕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犹如一只凌空高飞的雄鹰,怀着对科学不懈的追求,艰苦奋斗,勇于献身,在中国科研事业向前的滚滚洪流中,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