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个人资料
- 一、人物简介
- 二、人物特写
- 三、人物事迹
- 四、人物言论
- 五、个人荣誉
- 六、社会评价
- 七、
李文波简介
李文波,男,1964年6月生,平度市崔家集镇河北丁家村人,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专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1985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毕业,1985年8月入伍,1988....
李文波个人资料
李文波,男,1964年6月生,平度市崔家集镇河北丁家村人,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专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
1985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毕业,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调入海军南沙守备部队。自1991年以来(截止2012年5月),李文波累计守礁2900多天,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李文波人物简介
李文波,男,1964年6月生,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1985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毕业,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调入海军南沙守备部队。自1991年以来(截止2012年5月),李文波累计守礁29000多天,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李文波观测的气象数据连续21年无差错,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李文波把永暑礁海洋气象站建成了世界上最过硬的观测站,被誉为“爱国爱礁的南沙卫士”。
2013年2月,李文波当选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童年: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
刘姝威: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人生。
李文波人物特写
身为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的李文波,今年48岁,大学毕业后,在南沙工作21年,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海洋气象观测和驻守永暑礁的任务,累积守礁时间达8年零1个月,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李文波爱说:“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勿觉失大,所失皆为数亿家。”他把自己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只为五星红旗在南海的飘扬。
“同学成了大款大官,但我也有自己的骄傲”
“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守礁21年,现年48岁、满脸皱纹、花白的头发刚刚染黑,这个人一定有故事。”初见李文波,笔者不禁感叹。
1985年,李文波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他拒绝了国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伸出的橄榄枝,但选择了军营。他说:“我从小就喜欢当兵,3个哥哥想当兵都没当成,我能去当兵保卫国家,便可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李文波如愿以偿,成为所在专业唯一到部队工作的大学生,来到位于宁波市的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当了一名从事海洋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军官。1991年6月,李文波又主动申请调到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
第二年的9月份,李文波乘舰第一次来到了永暑礁,从此坚持了21年。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下海从商成了潮流,人们迅速致富。
那年,李文波回山东老家探亲,恰逢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多年,他的同学有的成了国家机关领导,有的成了企业高管或私企老板,还有一些移民海外。当得知李文波还坚持在南沙守礁时,同学们都非常惊讶。
一名当了领导的同学和大家合计,决定帮助李文波换一个好环境。没想到,李文波又一次谢绝了。他向笔者吐露真心话:“虽然,我的同学们有的成了大款,有的成了大官,但和他们比起来,我也不差,因为,我对国家做的贡献一点也不少,我也有自己的骄傲,起码我给我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留下了痕迹。”
李文波能够轻易谢绝同学的好意,却不能轻易拒绝亲人的恳求。当年,是他做通了妻子赵善英及其家人的工作,让妻子放弃了自己的家乡,一起与他来到湛江。
2001年,李文波的母亲不幸瘫痪在床。怕耽误他工作,家里一直没有告诉他。直到2003年他回去探亲,才知道母亲已瘫痪在床3年,李文波不禁嚎啕大哭。不久,李文波的岳父也因患病突然瘫痪。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妻子希望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回家帮一把。可是,此时李文波需要马上守礁,上学的儿子需要照顾,赵善英无法回老家。无奈中,妻子只好恳求丈夫。
是转业回家还是继续坚守南沙?李文波内心在痛苦挣扎。当时,正值干部转业期间,如果提出转业,按他的条件肯定能成;如果选择继续留队,他马上又面临守礁任务。
“我不能做逃兵!我娘、我哥能理解我,妻子也应该理解我!”李文波又一次打起背包奔向那熟悉的礁盘。
李文波的战友对笔者说,如果说李文波的人生是成功的,那么21年来不忘初心,坚守阵地,应该算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人物事迹
选择南沙
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洋专业人才奇缺,还未毕业的李文波已被国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看中。可李文波却选择了加入海军来到永暑礁,只因为“当兵是从小的梦想”。为了安装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扛水泥、搬器材,通宵达旦摸索施工。建站之初,气象报表全靠人工填写,既要精确无误又要字迹工整,“每天那么多组数据在眼前晃,稍不专注就会出错。”后来,李文波买回一台旧电脑,又四处求教,最终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大大简化了制表流程。通过一茬茬官兵的不懈努力,观测站硬件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但仍缺少一本教材。于是李文波每次上礁都带上一摞厚厚的专业书籍,除了值班睡觉,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写教材上。下礁回到基地,他又去广东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及有关科研院所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功夫不负苦心人,2000年3月,经过两年潜心编撰,李文波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执著坚守
2009年8月的一次巡察中,李文波发现国家海洋局设在永暑礁的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南沙海区内潮汐表的准确性,李文波马上带领分队官兵对水准点进行复测和校准,在近3海里的距离上,每10米测一次。寻点、标示、记录,一天下来,李文波双脚上全是被礁石划出的伤痕。除了为国际国内提供观测数据外,永暑海洋观测站还要为周边舰船提供气象保证。20多年来(截止2012年5月),李文波把南沙所有水文气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系统地总结了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找到了多种气象的生成发展规律。2005年12月底,强热带风暴肆虐南沙海域,海风已达9级,李文波马上向领导建议,“风力还会加大,赶快通知附近渔船立即进港。”在守礁官兵的帮助下,在附近作业的两艘渔船靠上礁盘码头,船上20多名渔民安全登礁。21年来(截止2012年5月),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十多项第一,创造了7000天气象预报无差错、140万组数据精确无误的纪录。
人物言论
“小数据连着大气象,必须确保每一组数据精准无误。因为,那不仅是一个气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是中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庄严承诺!”
“人,一撇一捺而已;如何做好这个人,却不简单。要做到顶天立地,心中不能只有自己!”
“其实,不是我不懂享受生活,只是心里实在舍不下这份南沙情、观测爱。”
“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把自己的美好青春与南沙拴在一起,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我也不会后悔。”
“对孩子、对妻子的亏欠只有等到退休再补偿了。但只要穿一天军装,我就要像钢钉一样,牢牢铆在南沙的礁盘上。”
个人荣誉
全军先进水文气象工作者;
荣立三等功2次。
被评为优秀党员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