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田教授多少岁 中国教授晋升之路:最早多少岁能“博出头”?

2017-10-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名单中,年仅27岁的陆盈盈被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此前,她于2014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饱受关注的是,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称,她将于今年8月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每年计划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此后,陆盈盈被冠以"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博导"的称号.虽然最早发布消息的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旋即发布致

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名单中,年仅27岁的陆盈盈被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此前,她于2014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能源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

最饱受关注的是,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称,她将于今年8月全职回浙江大学工作,每年计划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此后,陆盈盈被冠以"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博导"的称号。

虽然最早发布消息的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旋即发布致歉消息,称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陆盈盈是"特聘研究员"而非教授和博导,但关于80后年轻教授的各类讨论依然不绝于耳。

就在日前的全国"两会"中,一直以"敢言"著称的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就在贵州省全团讨论会上信向媒体求报道:别盯着浙大那个27岁教授,我们贵州大学刚引进了一位27岁的天津大学女博士,评为正教授。

事实上,在那份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名单中,27岁的还有一位名叫董雷霆,已经被河海大学暂聘为副教授。同时,以名校林立的江苏为例,此次共有71位青年学者入围,平均年龄34岁,南大有34人入选,跻身全国高校第四位。

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教授一般就是花白头发,厚厚的镜片,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这种印象的确也有理由。我们先来看看正常在中国大学当上教授的流程吧(而且还是在人事关系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你懂的)。这里,以18岁上大学为参照标准:

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本科毕业;

22岁至25岁读硕士研究生;

25岁至28岁读博士研究生;

28岁到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第一年为助教;

29岁上讲师,讲师职称5年后评副教授;

35岁上副教授,副教授5年后评教授,也就是40岁上教授。

正常情况40岁上教授,正负误差5岁;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可能就有点异常。当然,在中国高校,50多岁仍然是副教授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随着目前"小鲜肉"学霸的崛起,因为各种学术业绩优异而高聘职称的、国外读博一回国28岁就给教授的、20岁出头本科生因为学术上取得世界性突破的就给教授的,已经并不罕见了。

另外,考虑到不同学校做法不同,如博士毕业立即给讲师职称或副教授职称的;或者博士后出站给副教授或教授职称的,感觉上教授的年龄又提前了许多。如果按28岁博士毕业,一到单位就给讲师职称,2年后就可以参评副教授,那么,30岁上副教授,35岁就可以上教授了。那么上教授的年龄范围可能就提前到35-38岁。

实际上,目前高校竞争激烈,很多时候,可以把讲师甚至副教授的职称给"忽略"了。加上如果你17岁上大学,27岁博士毕业,28岁左右"拼"到教授职称也就见怪不怪了。

例如此前被评为"中南大学最年轻教授"的刘路,在22岁被聘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2010年,当时还在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两年后,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时年22岁的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提供100万元奖金。

还比如,生于1987年5月28日的郑鹏,此次也被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引入。2004年-2005年,郑鹏考入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05年至2008年,他进入南大匡亚明学院继续攻读化学,大四期间,他还曾前往台湾大学交换3个月。2008年本科毕业后,郑鹏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院硕博连读,2013年11月至今,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任博士后研究员。

"郑鹏从中学表现就很突出,本科毕业论文是跟着我做功能配位化学。"南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左景林是郑鹏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导师。他说,人体的很多生命分子都是金属蛋白,郑鹏研究的领域就是用大分子力谱技术分析金属蛋白中的金属配位键。

而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力推的1988年3月出生的邵娇婧,毕业自天津大学材料专业博士学位,就是因其在学校期间便曾发表过"世界顶级水平"论文,刚毕业就通过"绿色通道"职称评审被引进贵州大学,评为正教授。

河海大学方面则表示,最初从美国引进董雷霆的是河海大学前任校长王乘。"专家之间相互推荐。学校在力学材料领域,急需一些学者,特别是海外学者。""他有几个方面很牛:首先是学习经历很连贯;第二,他在美国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此外,他从硕士到博士,先后经历两任导师都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河海大学方面认为,天赋、刻苦加上引路人,让他比同龄人成果表现更为突出。"借助导师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他参加了很多国际学术会议、接触了不少学术大师,这是我们看重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一般而言,现在"教授"的现状还是,上职称主要看学术成绩,也就是科研成绩,比如发表了什么论文,出版了什么专著,主持了什么课题,获得了什么奖项之类。教学成绩虽然也重要,但相对比较虚。有些人,一入职就紧盯着单位的职称评审条件,象老黄牛一样一条一条满足,但也有些人迷迷糊糊的,等看到周围的同事一个个副教授教授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时候,才着了急,赶紧看职称评审条件,才知道自己荒废了许多年。

(部分内容整理自现代快报、京华时报、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