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泰州市长陈宝田 借梯登高 传递辐射——访泰州市委书记陈宝田
借梯登高 传递辐射——访泰州市委书记陈宝田
解放日报消息: 到泰州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外商,多会先问一句:你们离上海有多 远?上海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周边各城市的神经。今年7月,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 上,各方“掌门人”就上海将部分航班从虹桥迁往浦东一事,特别研究对策。
日前,在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泰州市委书记陈宝田对这些现象感慨不已:上海是个“引力 场”,泰州要在加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过程中,求得进一步发展。 “泰州的集装箱,借上海出海;泰州的许多外资,则是借上海引进来的”。
接轨上 海,泰州多年得益。泰州乡镇企业的崛起,得益于与上海企业的“横向联合”和上海的 “星期日工程师”;走出去的泰州人,多在上海这个平台上显身手,泰州在上海的建筑 工人多达几万,泰州张郭镇有600多农民在“北京路生产资料一条街”上经营五金, 被誉为“都市里的村庄”;泰州的企业,也在上海得以发展壮大。
春兰集团在上海南京 西路上设立投资总部,做大了人才、资金文章;扬子江药业已在南汇投入2亿元,建造 海尼药厂。
用陈宝田的话来说,泰州同上海之间的合作,是“紧密型”的。上海海欣集 团在泰州建设苏中药业园,8000万元注册资金,入股65%;依托上海,泰州的绝 缘材料厂,长期以来为上汽集团生产汽车内饰件,每年在沪完成1亿元的销售。
至于招商引资,陈宝田并不回避困难:“必须经过三道坎———浦东、苏州、无 锡,然后才能轮到泰州”。然而,他话锋一转:“泰州离上海240公里,只要利用得 好,‘边际效应’仍可充分发挥!
”陈宝田的这种自信有根有据:去年年底,上海联华 超市有限公司老总带着“搏一记”的心态,将1.5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安”在了泰 州。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在苏中地区唯一的“试点”,日营业额平均达到30万元以 上,“峰值”达到150万元。
正常情况下,开到晚上10点都不打烊。如此一来,联华信心倍增,最近又在寻思 着在泰州周边县市加快布点。 陈宝田形象地比喻:若取江苏地图的几何重心,便是泰州。
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 是从事实出发,泰州已坚信自己的定位:既是苏中接受上海辐射的“先导区”,也是将 上海辐射的能量继续向北转移的“桥头堡”。而今,京沪高速公路已在泰州“穿城而 过”,已建的宁通高速、新长铁路正在发挥效应,宁启铁路在建,宁靖盐高速10月就 将贯通,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将使泰州如虎添翼。
展望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陈宝田认为,如果说珠江三角洲的兴旺得益于改革开放 的先发优势的话,那么未来10—20年,将是“长三角”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这一区域,人文气氛浓郁,劳动力素质高。毫无疑问,在上海这一龙头的带动之下, 区域内各城市将形成“共振”,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板块之一。
目前,上海在自身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已对周边地区产生深层次的 辐射和带动作用。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陈宝田言语激动,泰州要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中的“后起之秀”,要成为苏中崛起中的“增长极”,须走“追赶型”之路———即借 力发展、错位发展、创新发展、跨江发展。
为此,泰州不走亦步亦趋、缓慢增长的老路,近年来大动作不断。城建方面,泰州 建地级市6年来,已经投入100亿元,其中95%为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结 果,是赚出了一个新城;农业上则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培育“超市农业”,更大手笔 种植苗木、花卉,主动服务于建设“绿色上海”;今年,泰州敢于打破行政区划,推动 靖江跨越长江天堑,同无锡江阴“牵手”,搞跨江开发,此举被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赞 为“开明人士的高明、精明之举”,被公认是加快融入苏南、借上海之梯登高望远的大 举措。
要接轨世界经济,首先要接轨上海;要接轨上海,首先要了解上海。
陈宝田认为, 解放日报是“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他告诉记者,泰州不仅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读解放 日报,更强调要用好解放日报,将其作为汲取上海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信息的“第 一选择”,从而借鉴上海的经验和做法,提高领导水平,加快泰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