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个人资料

2019-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录 一.​人物简介 二.人物家庭 三.人物著作 四.戏剧创作 五.戏剧教育 六.西南剧展 七.艺术特点 欧阳予倩简介 欧阳予倩(1889-
目录
  • 一、​人物简介
  • 二、人物家庭
  • 三、人物著作
  • 四、戏剧创作
  • 五、戏剧教育
  • 六、西南剧展
  • 七、艺术特点

欧阳予倩简介

欧阳予倩(1889-1962),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湖南省浏阳县人,1889年5月出生;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1910年回国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

欧阳予倩个人资料

欧阳予倩(1889-1962),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湖南省浏阳县人,1889年5月出生;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1910年回国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演员,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1925年底步入影坛;1926年加入南国社,创作剧本《潘金莲》等;1929年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时期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抗战胜利后编导《关不住的春光》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去世。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等。


欧阳予倩照片

欧阳予倩​人物简介

欧阳予倩欧阳予倩先生(青年时期)(1889-1962),男,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

1889年5月12日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同年加入南社。春柳剧场解散后,他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如《鸳鸯剑》、《馒头庵》、《潘金莲》、《哀鸿泪》等,获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1918年在南通组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培养戏曲人才。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

1926年进入电影界,编写了《玉洁冰清》、《三年以后》、《天涯歌女》3部影片,并在后两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1930年导演《怒吼吧,中国!》,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桃花扇》,1935 年又编导了影片《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

1937年,上海沦为孤岛后,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演出了《梁红玉》、《渔夫恨》、《桃花扇》等京剧,随后又编写了电影剧本《木兰从军》;1938年起赴桂林对桂剧进行改革,并导演话剧《流寇队长》、《钦差大臣》等。1941年创作优秀历史剧《忠王李秀成》。1944年和田汉等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演出话剧、戏曲、木偶戏等60余出,为宣传动员民众、检阅抗战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欧阳予倩先生后曾在新中国剧社和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任编导,把京剧《桃花扇》 改编成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

建国后,欧阳予倩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和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21日病逝;他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欧阳予倩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他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且话剧中含有戏曲精华,戏曲中蕴有话剧特色,为中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他不仅在话剧方面是实践和创造的先驱,并且也是改良旧剧的倡导者和实践;他是春柳社的台柱、戏剧协社的灵魂、民众剧社的主干、南国社的导师;足以称得起是"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等。

欧阳予倩人物家庭

欧阳予倩的父亲欧阳自耘,是欧阳中鹄之子。母亲刘倚霞系刘人熙之女。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曾任北京人艺副院长。

欧阳予倩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因日本当局驱逐留学生而回国。他回到浏阳,家里已为他定好婚等他回来成亲。年方十八的他对新娘情况一无所知,死活不肯,但又不便太伤老人的心;便在心里盘算,先顺从家里,结了婚三天后便离家出走永不回头。

然而结婚后欧阳予倩却改变了主意。原来家里给他找的新娘刘韵秋是位传统的才女,同样出身书香官宦世家,聪明能干,琴棋诗画都很精通,且本性好学而能识大体。如此大家闺秀,使得欧阳予倩洞房相识后,觉得彼此之间思想爱好竟那么相同。原先逃婚悔婚的打算顷刻便阴消阳散了。

相处几天,两人渐渐觉得十分投缘,有相见恨晚之感。欧阳予倩想将刘韵秋带到日本一起留学,但刘家执意不肯。欧阳予倩在家过了三个月难分难舍的新婚蜜月,只好独自赴日继续学业。 欧阳予倩从小就酷爱戏剧事业。旧中国把从事戏剧的称为"戏子"。欧阳予倩是高干子弟,又有留洋经历,两家长辈都希望他能继承先辈走进官场,坚决反对他在上海当"戏子"。只有韵秋夫人与他志同道合,理解和支持他。老人们天天逼刘韵秋叫他远离"戏子"道路。刘韵秋都不理睬。一次,压力实在太大,刘韵秋试探给欧阳予倩写了一封信。他回信说:"挨一百个炸弹也不灰心!"

1915年欧阳予倩先生之墓冬天,欧阳予倩瞒着家里人,把刘韵秋接到上海。 欧阳予倩演京戏在上海出了名,常有些太太、小姐来约会亲近他,欧阳予倩珍惜与夫人的感情,总是非常坚决地回绝这些纠缠。太太小姐们非常扫兴,背后骂他"不识抬举"。刘韵秋也常遇到一些人给她写情书,往她皮包里塞钞票等等,她都会当即严词斥责。欧阳予倩终日忙于戏剧,刘韵秋操持家务。欧阳予倩在舞台上的戏衣大多数是妻子裁剪、刺绣出来的。不仅如此,多才多艺的她常帮助予倩整理编写剧本,画舞台布景,做小道具等,有时还到戏校里代上文化课。她还像母亲一样对待丈夫的学生,常常问寒问暖,帮他们缝衣补袜。

五卅运动中,予倩写了反帝传单,自己花钱印刷,韵秋夫人便冒险和他带着儿子一起到街头散发。欧阳予倩在《自我演戏以来》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虽然是旧式婚姻,爱情之深厚,并不输于自由恋爱,且有过之。" 欧阳予倩的老朋友田汉曾赋诗称赞他们夫妇:"台上典型台下效,铜琶应唱好夫妻。"

人物著作

潘金莲欧阳予倩代表作:桃花扇(话剧)1928,新东方书店

予倩论剧(论文集)1931,广东戏剧研究所

自我演戏以来(回忆录)1933,神州;1959,戏剧

青纱帐里(话剧)1937,大时代出版社

战时戏剧选 1938,战时出版社

梁红玉(歌剧)1938,上杂

欲魔(话剧)据俄国托尔斯泰的《黑暗之势力》改编,1939,现代戏剧出版社

忠王李秀成(话剧)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闲事闲谈(散文集)1942,中国文化服务社广西分社

回家以后(话剧)1944,重庆中周出版社

桃花扇(话剧)1947,重庆中周出版社

人面桃花(京剧)1955,宝文堂

欧阳予倩剧作选 1956,人文

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论文集)1959,上海文艺

一得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欧阳予倩研究资料余抄(理论集)1959,作家

欧阳予倩选集(童话集)1959,人文

桃花扇(京剧)1959,戏剧

怎样学会了演京剧(散文)1959,宝文堂

黑奴恨(话剧)1962,戏剧

电影半路出家记(回忆录)1962,电影

欧阳予倩文集(1、2卷)1980,戏剧

欧阳予倩戏剧选 1982,湖南人民

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 1984,上海文艺

近代戏剧选 编选,1942,一流书店

谭嗣同书简(书信集)1942,桂林文化供应社

中国戏剧研究资料初辑(文艺理论)1956,艺术出版社

唐代舞蹈 主编,1980,上海文艺

戏剧创作

欧阳予倩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13岁就随在清廷当官的祖父到北京读书,后祖父调广西,他便回湖南读经正中学,受了经正中学几位参加同盟会教员反清救国思想的影响,15岁到日本进成城中学就读,先后入明治大学商科,早稻田大学文科。受到西学和民主爱国思想的影响,留学期间,加入中国留学生最早组织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根据H.B.斯托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反对种族歧视的《黑奴吁天录》和宣传革命思想的《热血》等剧的演出。从此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奠定一不想当官、二不求发财的思想,投身于进步的演剧运动。

1910年回国后,他先后参加新剧同志会、社会教育团、文社、春柳剧场、民鸣社等新剧团体,编演了《运动力》等一批新剧,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演出,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6年起,又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继承和改革工作,参加京剧演出达15年,先后编演了《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晴雯补裘》、《人面桃花》等京剧。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自任社长,用新的方法培养戏曲人才。

1922年参加上海戏剧社后,写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随后加入南国社,并且从事电影工作,编写过一些电影剧本。1929年在广东开办戏剧研究所,写有《屏风后》、《车夫之家》、《小英姑娘》、《买卖》等剧作。"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参加反蒋抗日的政治运动,先后写了话剧《李团长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了》及京剧《渔夫恨》等。这些剧本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暴露反动统治的黑暗。上世纪30年代中期,曾去英、法、苏联等国,考察戏剧。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桂林剧团团长。他努力从事抗日宣传,写了歌颂爱国英雄、痛斥汉奸卖国贼的桂剧《木兰从军》、《梁红玉》,京剧《桃花扇》和话剧《青纱帐里》、《越打越肥》、《忠王李秀成》等。

1946年写了京剧《孔雀东南飞》。同时,继续编写一些电影剧本。1959年,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九场话剧《黑奴恨》,这是他晚年的主要作品。

《桃花扇》原是清代孔尚任编写的传奇剧本。1937年冬上海沦陷后,欧阳予倩和他的剧团排练演出了京剧《桃花扇》的改编本,借古喻今,流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1939年在桂林,他又将京剧《桃花扇》改编成桂剧演出。话剧《桃花扇》是1947年初欧阳予倩和新中国剧社到台湾演出时,由于这时已是抗战胜利之后,话剧本删去了抗战时期过分影射时局的部分,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的思想斗争。

话剧《桃花扇》塑造了一位富有反抗性格,具有坚贞爱国情操的风尘女子李香君的形象,1947年由新中国剧社首演,由欧阳予倩执导。

1957年,欧阳予倩为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再次导演《桃花扇》,以他精湛娴熟的导演手法,和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了和谐统一完整的演出,体现了他将话剧和民族传统戏曲的精华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现了他特别强调的民族感情及其表达方式,以独特的民族格为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欧阳予《桃花扇》首演倩勤奋好学,对艺术精益求精,因而对京剧、楚剧、川剧、粤剧、汉戏、湘戏、桂戏、秦腔等多个剧种的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大部分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

因为他既熟悉现代的话剧艺术,又深知传统的戏曲艺术,并且有过长期的舞台(包括戏曲和话剧)演出的实际经验,在他的创作中又能自觉地将这些结合起来,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故事性强、语言讲究节奏、民族特色鲜明和适宜于舞台演出等特点。

戏剧教育

欧阳予倩电影《如此繁华》(欧阳予倩导演)早在1919年就主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建立了更俗剧场。他在办学过程中,破除旧的科班制度,建立新的办学宗旨。他提出:学社是为社会致力之艺术团体,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不是科班;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唱堂会。学社开设了戏剧专业课,文化课、音乐舞蹈课,提倡白话文,鼓励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他讲授戏剧理论课,介绍外国戏剧家和他们的作品,目的是为培养一批有新文化知识的戏剧人才,为改革戏剧艺术建立一支生力军。他在更俗剧场的建设方面,也和旧剧场的恶习作过不懈的斗争,而且改革、建立了新的舞台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剧场秩序。

1929年,欧阳予倩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并附设戏剧学校、音乐学校。他的办学宗旨是"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戏剧"以培养"学艺兼优,努力服务社会"的人才为目的,完全区别于旧科班单纯培养伶人为目的的作法。学校向学生宣布的信条:①确认戏剧为正当而重要之事业;②认清目标,决定志向;③要作有思想、有学问的演员;④要注重学校的纪律;⑤台上台下两样生活,均宜分清。

欧阳予倩废弃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除表演课外,还设有中外戏剧理论、戏剧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修养以及外语等。同时还开设了戏剧文学系。

西南剧展

1944年电影《恋爱之道》(欧阳予倩导演)2月15日,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欧阳予倩和田汉在刚落成的广西艺术馆合作组织主持了西南戏剧展览会。来自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福建、江西、湖北八个省的32个文艺团队千余戏剧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在3个多月时间里,除京剧、桂剧、歌剧、民族舞蹈、傀儡戏、杂技、马戏等节目外,有17个话剧团队演出了21个大型话剧。反映了中国戏剧工作者在抗战剧运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欧阳予倩和田汉主持的广西艺术馆话剧实验剧团和在桂林的新中国剧社是演出的骨干力量。广西艺术馆话剧团演出了欧阳予倩编剧的《旧家》、《同住的三家人》,桂剧团演出了欧阳予倩创作的《木兰从军》、《人面桃花》等,新中国剧社演出了田汉早期创作《湖上的悲剧》、夏衍等创作的《戏剧春秋》,桂林四维剧社串演了田汉的《名优之死》。

西南剧展是一次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抗日进步演剧活动的空前大检阅。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戏剧运动的成果,促进了戏剧界的团结,为迎接抗战胜利作了准备。剧展被誉为中国戏剧运动的里程碑,广西艺术馆剧场也被誉为全国大后方"第一个伟大戏剧建筑物"。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盛赞此次剧展是"除古罗马以外有史以来的仅见"。

艺术特点

欧阳予倩欧阳予倩文稿一生创作话剧21部,戏曲27部。创作改编和修改过的戏曲剧本不下50部,他的剧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与时代脉搏相通的进步倾向,如1913年创作的《运动力》,是他在辛亥革命后对"革命新贵"的嘲弄。"五四"运动时期,他的《回家以后》、《泼妇》和《屏风后》,都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它们或揭露旧道德的伪善,或宣扬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艺术构思也是多姿多彩的。

《同住的三家人》和《不要忘了》可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左联时期的代表作。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的所有艺术作品中都有反映,代表作是多幕话剧《忠王李秀成》和《越打越肥》等独幕讽刺小品。

欧阳予倩最成熟的话剧创作是1947年由京剧改写的《桃花扇》,这出戏至今仍是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

1959年发表的《黑奴恨》(根据《黑奴吁天录》重新改写)一剧,则可称他的压卷之作。

欧阳欧阳予倩故居予倩导演过很多话剧,由于他对中国民族戏曲有很深的造诣,故他导演的话剧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导演的戏曲,又吸收了话剧的某些特点,丰富了表现力。田汉曾称赞说:"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他的导演风格细腻,严谨。

欧阳予倩一生重视改革,注意汲取外来经验,他较早地介绍西方和苏联的各种导演流派及不同的艺术见解,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创造中国民族的演剧艺术体系奋斗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