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个人资料
- 一、人物简介
- 二、生平经历
- 三、人物贡献
- 四、主要作品
- 五、
- 六、
- 七、
黄佐临简介
黄佐临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导演。原名黄作霖,广东番禺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 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剧影协会。新中国....
黄佐临个人资料
黄佐临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导演。原名黄作霖,广东番禺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 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剧影协会。新中国成立后,黄佐临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激情更是与日俱增,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更是一位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以戏剧为生命的优秀导演艺术家。他时代脉搏感十分敏锐。他关注时代需求,关心人民生活,是一位以排演优秀现代戏而著称的艺术家。
黄佐临人物简介
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黄佐临导演,原名作霖,原籍广东番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
1925年留学英国,1926年导演自编的幽默短剧《东一西》、《中国茶》,剧本寄给萧伯纳后受到热情鼓励。
1929年秋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开“萧伯纳研究”和“狄更斯小说”两门课程。1940年参加党领导的进步剧团上海剧艺社,导演了《小城故事》、《圆谎记》、《边城故事》。1941年秋与吴仞之等组织上海职业剧团,导演了《蜕变》。
1946年导演陈白尘的《升官图》,以闹剧的样式,泼辣的夸张,多变的节奏,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丑恶群像。解放战争时期转入电影界,先后导演了《假凤虚凰》、《夜店》、《表》等影片。1950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此后导演了《抗美援朝大活报》等戏剧,并导演了《腐蚀》、《美国之窗》等影片。1963年编导的《激流勇进》、1979年导演的《伽利略传》、1987年导演的《中国梦》,均是写意戏剧观的尝试和实践。1994年6月1日卒于上海。
黄佐临生平经历
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
1917年进天津新学书院,1925年毕业后留学英国,进伯明翰大学,但主要得益于他借宿的林溪学院。当时他参加了宣讲“五卅”运动的社会活动。
1926年他导演了自编的幽默短剧《东一西》和《中国茶》,在晚会上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说有些萧伯纳的味道,建议把剧本寄给萧伯纳一阅。萧伯纳回信热情地鼓励黄佐临“必须依赖本人的自我生命,独创一格”。
1929年秋黄佐临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开了“萧伯纳研究黄佐临”和“狄更斯小说”两门课程,并在国内一些中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译作。
1935年,黄佐临到美国和金韵之(即丹尼)结婚,婚后,同赴伦敦。黄佐临先入剑桥大学研究W.莎士比亚,然后和丹尼一同参加法国著名导演圣丹尼等开办的伦敦戏剧学馆,黄佐临学导演,丹尼学表演。圣丹尼继承他叔父法国名戏剧家雅各·柯普主张突破自然主义戏剧的传统,反对当时一些人的保守和自大,尊崇、研究和运用问世未久的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这对以后黄佐临对戏剧的求新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黄佐临后来读到B.布莱希特的推崇中国戏曲的文章《中国戏曲中的陌生化效果》,大受震动,成为他后来致力于话剧民族化的动力。
1937年抗战爆发,黄佐临以论文《莎士比亚演出简史》取得硕士学位,和丹尼一起绕道莫斯科,参加了苏联第五届戏剧节。回国后在重庆国立戏剧学校任教,排练课选了田汉改编的《阿Q正传》,这是他在国内导演的第一个戏。
1940年到“孤岛”上海参加了进步剧团上海剧艺社,导演了《小城故事》、《圆谎记》和《边城故事》。
1941年秋与吴仞之、姚克等组织了上海职业剧团,上海剧目《蜕变》,由佐临导演,反应强烈,满座一个月,后被租界当局禁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职业剧团解散,黄佐临和主要演员石挥、张伐、韩非等保持联系,不久成立了苦干剧团。
1942年“苦干”和“上海艺术剧社”合作,用“上艺”的名义演出了黄佐临导演的《荒岛英雄》和《大马戏团》,他还参加编导了《秋海棠》的一幕,这几部戏都轰动了上海。
1943年,苦干剧团正式以自己的名字演出,在观众中建立了声誉。黄佐临导演了大量不同风格的戏剧,如《夜店》、《梁上君子》、《金小玉》、《林冲》、《乱世英雄》等。抗战胜利后“苦干”解散。
1946年,黄佐临为复社后的上海剧艺社导演了陈白尘的《升官图》,获得成功。演出采取闹剧样式,台上是一张展开的拾元法币;一个大的铜钱,正对着观众,方形的钱眼是门。演员造型漫画化,全剧以泼辣的夸张,多变的节奏,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丑恶群像。
解放战争时期,黄佐临转到电影界,在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导演了《假凤虚凰》、《夜店》、《表》等影片。这些影片也反应了他的进步思想和艺术追求。1948年冬他被邀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剧影工作者协会筹备小组,为迎接解放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佐临的戏剧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50年,他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以全部精力投入剧院建设工作。
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51年,他导演了《抗美援朝大活报》,用了不少电影手法,作了打破舞台镜框的处理。1956年导演《布谷鸟又叫了》,勾画出江南水乡的风貌和农民的朴素情感,是一出充满诗意的喜剧。1959年,导演了《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并作了《关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报告。黄佐临是第一个向中国介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人。
50年代,他还导演了《腐蚀》、《美国之窗》、《为了和平》等多部影片。
1962年,佐临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作了《漫谈戏剧观》的发言,提出写意戏剧观的主张。其基本内容是:在结构上强调衔接性、灵活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强调雕塑性和立体感;在表现方式上强调写意性和程式性。他试图找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探索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但其基本点仍是介绍布莱希特。
1963年他编导了《激流勇进》,对他主张的写意戏剧观作了有益的尝试。1979年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的《伽利略传》是他又一次成功的实践。1987年导演的《中国梦》,通过表演,特别是虚拟动作以至无对象交流及高技术灯光、音响的运用,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他的写意戏剧观。
戏剧观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只就能使人从戏剧观上进行思考以及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话剧舞台演出样式的多趋向写意化来看,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黄佐临对中国话剧教育事业做过重要的贡献,在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时就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指导,制定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创办了两届学馆,培养了不少演员。截至80年代末,黄佐临导演的剧目有100个,电影12部。他在艺术上不断进行新探索。
黄佐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并当选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贡献
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剧影协会。新中国成立后,黄佐临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激情更是与日俱增,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更是一位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以戏剧为生命的优秀导演艺术家。他时代脉搏感十分敏锐。他关注时代需求,关心人民生活,是一位以排演优秀现代戏而著称的艺术家。他又是一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大师,是中国戏剧界最善于变革舞台样式的一位高手。他在1962年发表的《漫谈〈戏剧观〉》一文,对中国戏剧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写意戏剧观”,汲取了以“梅、史、布”三位大师代表的戏剧精髓,力求创造能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戏黄佐临剧样式。他还广泛涉足电影、戏曲、芭蕾、滑稽等各个领域,并为之作出了杰出贡献。
黄佐临的一生,是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一生,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在寻求戏剧真理。
黄佐临是影响中国话剧的艺术大师,他是中国话剧的杰出导演,在话剧界素有北有焦菊隐、南有黄佐临之称。他的戏剧实践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吸纳古今、融贯中西,是个全学的大家。他的写意戏剧观是海派话剧的理论基础,而他的戏剧精神更是成就上海话剧的品格力量——海纳百川、包容万象。
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更是一位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以戏剧为生命的优秀导演艺术家。他时代脉搏感十分敏锐。他关注时代需求,关心人民生活,是一位以排演优秀现代戏而著称的艺术家。他又是一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大师,是中国戏剧界最善于变革舞台样式的一位高手。他在1962年发表的《漫谈〈戏剧观〉》一文,对中国戏剧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写意戏剧观”,汲取了以“梅、史、布”三位大师代表的戏剧精髓,力求创造能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戏剧样式。他还广泛涉足电影、戏曲、芭蕾、滑稽等各个领域,并为之作出了杰出贡献。黄佐临的一生,是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一生,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在寻求戏剧真理。
黄佐临不仅在艺术上卓有成绩,理论上他也很有研究,著作有《漫谈戏剧观》、《导演的话》等,其论著《漫谈戏剧观 》在戏剧界有广泛影响。他是中国剧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