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宽个人资料
- 一、早年经历
- 二、演艺经历
- 三、个人生活
- 四、主要作品
- 五、成就荣誉
- 六、社会活动
- 七、人物评价
李前宽简介
李前宽,1941年1月4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蓬莱,国家一级导演。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现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
李前宽个人资料
李前宽,1941年1月4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蓬莱,国家一级导演。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现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后任长影厂美工,1976年转任导演,1981年起与肖桂云合作执导了《佩剑将军》、《逃犯》、《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红盖头》等一系列影片。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代表作品有《佩剑将军》、《黄河之滨》、《逃犯》、《田野又是青纱帐》、《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决战之后》、《金戈铁马》、《红盖头》、《世纪之梦》等。在进行电影创作的同时,他还涉足电视剧的拍摄工作,《血洒故都》、《明月出天山》、《黄家医圈》、《朝鲜战争》和《朱元璋》都是他近些年有影响的代表作。
李前宽早年经历
李前宽1941年1月出生在辽宁大连,祖籍山东蓬莱。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
1964年毕业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美术助理、责任编辑、场记、副导演,1976年转任导演。
李前宽演艺经历
李前宽1981年开始与肖桂云合作执导影片。
1989年执导的《开国大典》上映,影片参加了第六十二届奥斯卡外语片展映,并在香港获得十大影片奖,创下国产片在香港连续放映143天的记录和中国当年票房最高记录,并创下当年最高拷贝的纪录。在《开国大典》中,李前宽从三年解放战争以及人民革命斗争悲壮的历史进程中汲取创作灵感,舍弃诸多历史上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将时间集中在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10月,镜头对准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个人物,在历史概括力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达到了审美意韵的新境界。《开国大典》获首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第十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创下国产片在香港连续放映143天的纪录和中国电影当年票房最高纪录。
1991年执导根据黄蛴人长篇小说《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改编的电影《决战之后》(上下)征服影坛。《决战之后》描写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押战犯,在"功德林"监狱改造的故事,注重描写他们灵魂的改造以及被"特赦"而成为共和国公民的心路历程。艺术构思上,着眼于历史辩证法,从"大墙内"的独特视角来刻画人物,描写在历史风云变换之中各式各样人的命运,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折射出党的政策伟大。《决战之后》获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演员三项提名。
李前宽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又推出历史题材电影《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将宏大的历史场景与微妙的人性、个性细节互为映照,在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和艺术再现的完整意义上,重塑了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历史人物。《重庆谈判》获"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第十七届"百花奖"优秀影片奖。
1996年拍摄了以抗战为背景的影片《红盖头》。
1999年吉林省政府授予他"世纪金奖"。
2002年李前宽担任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副主任。
2005年12月28日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李前宽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嘉奖。
2008年12月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前宽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前宽还主持、导演了大连国际服装节大型广场文艺晚会的开幕式、长春电影节大型开幕式、参与策划并导演了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晚会、中国电影界新春大联欢、中国电影界赈灾大义演、《永远的春天》--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大型演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系列活动、《世纪之梦》--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大型电影音乐会等多台文艺晚会和大型活动。李前宽
李前宽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2013年06月21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接受了中国艺术网的专访,当记者问到:"对于《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片一路走来,您是由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市场呢?"他回答说:"你刚才说开国大典,准确的说这143天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影片是共和国四十周年献片,也就是1989年11月,当然这部影片从创意到拍摄、完成、通过等遇到了很多困难过程,但是作为一个电影人来讲,能通过自己的境头,把共和国的辉煌事实摆在画卷,摆到一幕布上,这是我等待八年的梦。"
2014年10月20日纽约时间李前宽、肖桂云伉俪的《光影彩墨-美丽中国》绘画与电影作品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李前宽获颁"美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他执导的影片《海》也于此间在纽约展映 。
个人生活
1980年开始李前宽和夫人肖桂云共同导演了多部影视作品。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备注 |
---|---|---|---|
/ | 《血洒故都》(10集) | 电视剧 | / |
/ | 《明月出天山》(16集) | 电视剧 | / |
/ | 《黄家医圈》(20集) | 电视剧 | / |
2001年 | 《朝鲜战争》(33集) | 电视剧 | / |
2006年9月22日 | 《传奇皇帝朱元璋》(50集) | 古装历史剧 | 与肖桂云联合执导 |
1998年 | 《世纪之梦》 | 电影 | 与肖桂云联合执导 |
1997年 | 《旭日惊雷》 | 电影 | 与肖桂云、胡明钢联合执导 |
1996年 | 《红盖头》 | 电影 | / |
1995年 | 《金戈铁马》 | 电影 | / |
1995年 | 《七·七事变 THE LU GOU QIAO INCIDENT》 | 电影 | / |
1993年 | 《重庆谈判CHONGQING NEGOTIATIONS》 | 电影 | / |
1992年 | 《决战之后(上下集)AFTER THE FINAL BATTLE》 | 电影 | / |
1989年 | 《开国大典(上下集) THE BIRTH OF NEW CHINA》 | 电影 | / |
1988年 | 《鬼仙沟GUIXIAN VALLEY》 | 电影 | / |
1986年 | 《逃犯 THE ESCAPED PRISONER》 | 电影 | / |
1986年 | 《田野又是青纱帐GREEN FIELDS AGAIN》 | 电影 | / |
1984年 | 《黄河之滨AT THE BANK OF YELLOW RIVER》 | 电影 | / |
1983年 | 《甜女SWEET GIRL》 | 电影 | / |
1982年 | 《佩剑将军GENERALS WITH SWORD》 | 电影 | / |
1979年 | 《瞬间 IN A TWINKLING》 | 电影 | / |
1977年 | 《熊迹BEAR'S PRINTS》 | 电影 | / |
成就荣誉
李前宽曾五次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三次获《大众电影》百花奖,获首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获香港亚洲十大名片奖,获中国反法西斯十大影片"长城杯"奖,上海"永乐杯"、哈尔滨"天鹅杯"金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杯"等。荣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个人成就奖。
多次荣获全国广电系统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李前宽从事影视导演30余年,先后获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世界反法西斯"长城杯"优秀影片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是首批国务院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吉林省劳动模范、广电部和人事部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世纪金奖"。
社会活动
李前宽关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2005年建成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就是他建议的结果。"万映计划"是他在中国电影基金会做的一项公益事业。万校联动,让优秀国产电影走进老、少、边、贫地区,让优秀国产电影伴随那里的孩子们一起成长。如今这项工作已经进入5省,已有五百多万孩子看到了"万映计划"送去的电影。
李前宽多次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并把两岸四地电影同仁的团结、交流与合作摆在工作日程上。"港、澳、台展映"热烈温煦,搭建了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华人电影交流的平台。"亚洲电影大奖"在他的倡议下,成功落户香港,为华语电影走向世界铺设道路。2009年,又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首届电影展映活动,在台湾产生广泛的影响。在共和国60周年华诞和纪念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李前宽和肖桂云联合执导的反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童年在澳门成长的影片《星海》业已完成。
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获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
历任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代表、常委、省劳模、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第六届副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现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
李前宽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当选吉林省劳动模范、广电部和劳动人事部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世纪金奖"。他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李前宽在2010年政协会议小组讨论时谈及中国电影界现状,痛批媒体"炒作"明星绯闻的行为,称这种炒作之声"该封杀就得封杀"。谈及被热炒的章子怡"诈捐门"事件,呼吁宽容章子怡。他表示,对"中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国际影星章子怡",媒体不要抓住她的绯闻不放。
●现在(媒体)又开始炒章子怡捐款差了10几万的事情,(媒体)就在这些小地方抓着不放。
●我培养一个年轻影星,能在国际舞台上站住脚不容易啊。
●电影艺术家应承担电影的教化作用,不应废弃这个作用,当然娱乐作用,审美作用同教化作用是不可剥离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2010年3月两会,李前宽在小组讨论的发言中表示,中国电影界目前炒作之风盛行,尤其是媒体过度炒作明星的绯闻。谈及近日被热炒的章子怡"诈捐门"事件,他说:"现在(媒体)又开始炒章子怡捐款差了10几万的事情,(媒体)就在这些小地方抓着不放。""我培养一个年轻影星,能在国际舞台上站住脚不容易啊,"李前宽说,"章子怡在汶川地震的关键时刻,在戛纳电影节马上换上素装,马上捐出100万,这样的年轻演员,你还要她怎么样?"李前宽认为,中国媒体应该爱惜、包容年轻演员,特别是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他说,当年阮玲玉因小报炒作而自杀,如果在当今中国,由于媒体的炒作而再次导致中国电影界一个新星的陨落,这将是不能原谅的。
一位德国网友verwaltungsrecht提醒"请李委员搞清楚网民质问的重点再来发言好吗?"
一位叫做"特别女子"的网友说,"大家现在追究的根本不是捐少16万的问题,而是质疑她私吞海外的别人捐款,另外此事是社会事件,已不是普通的明星绯闻。"
一位环球网网友则说:"明星的光环不是免死金牌,如果犯罪,明星应与庶民同罪,不应该包庇袒护明星。"
网友们指出,诈捐和骗募并不是所谓的"绯闻",更不是什么"小地方"。
2010年3月8日,已经有网友分别致电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家协会,要求工作人员转告李前宽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国殇和地震灾区不该成为章子怡在商业社会搏名取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