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丹桂越剧 中国戏曲文化讲解七大剧种概述——越剧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嵊(sheng)县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它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27日)嵊(sheng)县农村6名说唱艺人首次登台,串演<十件头>.<赖婚记>等,唱腔仍以"落地唱书调"为主,这时演唱称"小歌班".(照片)从嵊(sheng)县6名"小歌班"的演出,到现在100年的演变,越剧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剧种.女子越剧的兴起越剧从农村的"小

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嵊(sheng)县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它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27日)嵊(sheng)县农村6名说唱艺人首次登台,串演《十件头》、《赖婚记》等,唱腔仍以"落地唱书调"为主,这时演唱称"小歌班"。(照片)从嵊(sheng)县6名"小歌班"的演出,到现在100年的演变,越剧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剧种。

女子越剧的兴起

越剧从农村的"小歌班"走向城市大剧院,经过由男子戏班到女子戏班历代艺人的艰辛创业。1923年在嵊(sheng)县施家岙(ao)创办了第一副(fu)女子科班,由女演员扮演男女角色,女子出科以后,越剧史上出现了第一副女子戏班。

这个科班培养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一批著名演员。到三十年代末,女子戏班几乎完全取代了男子戏班,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一切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在全国所有戏曲剧种中独一无二,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江南观众的欢迎。

越剧进入上海

三十年代越剧大规模进入上海,四十年代越剧在上海兴盛发展。1945年,袁雪芬组成雪声剧团,1946年5月6日,雪声剧团把鲁迅的《祝福》改编为《祥林嫂》上演,(照片)引起文艺界很大反响,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支持。越剧拍的第一部电影是《祥林嫂》,时间是1948年2月。

1947年夏季,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事业,越剧"十姐妹"(尹桂芳、袁雪芬、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义演《山河恋》,(照片2张)与破坏越剧改革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斗争。

这一时期,剧目上出现了较好的戏,如雪声剧团的《凄(qi)凉辽宫月》;尹桂芳、竺水招的芳华剧团的《石达开》;范瑞娟、傅全香的东山越艺社的《孔雀东南飞》;徐玉兰、王文娟的玉兰剧团的《国破山河在》等。

演员形成各自的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以及稍后的戚(qi)雅仙派等。1949年上海有近30个剧团,其中雪声、东山、玉兰、云华(竺水招与戚雅仙)、少壮(陆锦花)被称为"五大剧团"。

新四军的越剧宣传队

上海越剧兴盛之时,江南活跃着一支新四军的越剧宣传队。

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对越剧进行改革,组成宣传队,这支宣传队里,就有来自越剧故乡——嵊(sheng)县、新昌一带的队员,为了宣传抗日,他们编演新戏,在部队和农村演出。

江南新四军北撤(che)时,越剧也随部队到了山东。宣传队采取男女合演形式,演出反映现实斗争的剧目。前面我曾提到过女子戏班几乎完全取代了男子戏班,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唯独新四军宣传队采取男女合演形式演出越剧。

解放后的越剧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剧得到迅速发展。1950年4月建立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团的前身)。1950年8月,越剧首次进中南海的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解放后几年间越剧演出团体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仅浙江一带就有专业越剧团70多个,其中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团规模较大。

代表性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屈原》、《盘夫索夫》、《柳毅传书》、《碧玉簪》等,其中绝大部分拍成电影。越剧多次出国演出。

浙江越剧二团,建制于1952年5月,是建国后第一个正式实行男女合演的越剧团。二团演出的主要现代戏有《罗汉钱》、《志愿军的未婚妻》、《风雪摆渡》、《雨前曲》、《斗诗亭》等。《斗诗亭》作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演出剧目,1959年编排上演后,连演108场,1960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场排成戏曲艺术片。

1958年9月,二团接受了赴京汇报演出的光荣任务。9月11日晚,周总理亲临长安剧场观看剧团演出的《风雪摆渡》、《雨前曲》。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接见全体演职员时热情的鼓励大家说:"男女合演新越剧,这是解放思想,打破迷信的结果,我在头些年(指1952年)就和袁雪芬同志谈起过,越剧也可以男女合演,要反映现实生活,就要进行改革,实行男女合演。你们已经在做了,这样很好。"并称赞戏中的采茶舞曲和采茶舞,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有江南风味,很美。

小百花艺术团

八十年代以后小百花艺术团风靡(mi)浙江。1982年,浙江省文化厅举办了全省青年演员会演,在此基础上举办了戏曲青年的会演,从中选拔了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20岁左右,成立了越剧集训班。按照"百花齐放"的说法,把这些越剧新秀形象的称为"小百花",从那以后"小百花"就在浙江省处处开花。今年11月以茅威涛为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给北京观众带来了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书之家》和《春琴传》。

1982年小百花越剧团得到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王文娟等越剧名家和京昆泰斗俞振飞的言传身教。小百花越剧团接受了一年的严格强化训练。1983年10月她们带着《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三台大戏赴香港演出,第一次亮相,誉满香港,一炮打响。

1984年到北京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献礼期间,曾先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作专场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与勉励。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观看了小百花越剧的演出,亲笔写了:"精益求精,后来居上,不骄不满,才能进步"的题词。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20多年来,在团长茅威涛的带领下,推出了近30台剧目,其中《五女拜寿》、《汉宫怨》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五女拜寿》获电影金鸡奖、《陆游与唐琬》、《红丝错》获文华新剧目奖、《西厢记》获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足迹不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踏出了国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今年是越剧诞辰100周年,祝全国的越剧团越办越好。同时也祝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永远开放出绚丽多彩的百花。

越剧十姐妹现在健在的有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等,她们为了越剧事业的发展还在忙碌着。

筱丹桂之死

著名旦角筱丹桂是"越剧十姐妹"之一,她的名字在上海滩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1947年10月13日,因受不了大恶霸张春帆的百般凌辱,服毒自杀。自杀时她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被子上写了八个字"做人难难做人死了"她用来苏水结束了生命,年仅27岁。

筱丹桂死后第三天,10月16日,大殓在乐园殡仪馆举行。上海全体越剧团停演日场表示哀悼,喜欢越剧的百姓们也纷纷涌向乐园殡仪馆,向筱丹桂的遗体告别。殡仪馆内外,人潮如流,比肩接踵。

筱丹桂穿的是一身古装演出服,脸上经过了化妆。守护在她身旁的,是越剧界的同行及一些知名人士,原来的"十姐妹"如今只剩下九位,她们个个头戴白花,臂带着黑纱,哭成一团,许多喜欢筱丹桂的人,也潸然泪下。

上海滩一号大亨黄金荣也来了,此人是个身材较矮,麻脸老头。上海每逢大场面的婚丧事这位大亨都要光临。尽管大亨到场,也没有人处(chu)置戏霸张春帆。直到1951年逼死筱丹桂的大戏霸张春帆,才得到应有的下场。

尹桂芳的小狗在后台闹笑话

现在很多人养狗,我讲一个尹桂芳带小狗上后台的故事。"越剧十姐妹"之中的尹桂芳和竺水招家里都养着小狗。有一天她俩搭档演出《盘夫索夫》。尹桂芳扮演曾荣已经上台;竺水招扮演严兰贞,将随后上台。就在这当口,尹桂芳带来的一条小狗在后台惹事了:它东嗅(xiu)西窜,竟将头钻进高脚痰盂之中,急得不能摆脱,在那里乱作一团,逗得整个后台都哄然发笑。

场面催人,身为"严兰贞"的竺水招只得忍着笑出台了。这位年轻的主角,此时正想笑又不能笑,不笑又难,怎么办呢?过去的舞台,插科打诨(hun)是任凭演员自由发挥的,但也得符合剧情,她灵机一动,呼唤一声:"官人,你附耳上来!

"扮演"曾荣"的尹桂芳不知底细,果真到竺水招面前,洗耳恭听,一听此事,"曾荣"也忍不住笑起来。"夫妻俩"这么一笑,竟把一些老观众弄得稀里糊涂。是啊,小夫妻总是有几句私房话儿,谁知道她俩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