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暖忻个人资料

2019-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录 一.简介 二.人物生平 三.纪念访谈 四.桥梁作用 五.深圳闯荡 六.作品简介 七.社会评价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1940.10.27-1995.5.28
目录
  • 一、简介
  • 二、人物生平
  • 三、纪念访谈
  • 四、桥梁作用
  • 五、深圳闯荡
  • 六、作品简介
  • 七、社会评价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1940.10.27-1995.5.28),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女导演。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

张暖忻个人资料

张暖忻(1940.10.27-1995.5.28),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女导演。

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的探索。


张暖忻照片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辽宁铁岭人,1940年生于内蒙古。创作电影剧本《绿野星晨》,获内蒙古自治区剧张暖忻本创作奖。同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编辑进修班学习。1985年编剧了影片《天涯孤旅》 ,并任副导演。1987年至1989年,塞夫独立执导了《危险的蜜月旅行》、《死亡追踪》、《曝光》(兼编剧)三部影片。1990年与麦丽丝联合导演影片《骑士风云》,获第十一届金鸡奖多项提名与奖项。次年与麦丽丝导演《悲喜人生》。1993年与麦丽丝再度携手导演《东归英雄传》,获1993年政府奖最佳导演奖、优秀影片奖。1996、1997年又先后与麦丽丝推出《悲情布鲁克》、《蒙古往事》。现任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导演。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助教、讲师。导演的影片有《青春祭》等。《沙鸥》1982年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合撰《关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

张暖忻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58级本科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她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的"女性电影"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的《沙鸥》、《青春祭》、《北京,你早》等影片,都堪称新时期电影的代表作,映射出十多年间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轨迹与社会文化指向,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1979年,她与李陀合著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电影革新的宣言。

张暖忻人物生平

1940年10月27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祖籍辽宁铁岭。

1943年3月随父母定居北平,1958年毕业于人大附中。中学时期积极参与戏剧活动,曾扮演《雷雨》中的四凤等角色。

1958年至196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1962年毕业留校执教。

1962年与李陀结婚。

1974年,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影片《第二个春天》(导演桑弧)的拍摄。

1975年,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春苗》 (导演谢晋)的拍摄。

1978,与姚蜀平、李陀合写剧本《沧桑大地》;197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投拍,更名为《李四光》(导演凌子风)。张暖忻

1979年,与李陀合写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在《电影艺术》1979年第3期发表,引起巨大争论。

1981年,编导影片《沙鸥》,获得第二届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最佳录音奖。

1983年12月,《沙鸥--从剧本到电影》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984年至1985年,编导影片《青春祭》。

1988年策划拍摄王朔长篇小说《玩的就是心跳》 ,并写出剧本初稿。但影片最终未能拍摄。

1990年,执导影片《北京,你早》,获香港国际电影节年度十大华语片奖。

1993年,执导影片《云南故事》。

1994年,筹划改编拍摄陈建功小说《放生》 。

1994年,编导影片《南中国1994》。

1995年5月28日,因癌症晚期病逝于北京。葬礼于6月3日举行。作家汪曾祺先生书写挽联:"繁花此日成春祭,云水他乡梦白鸥。"

纪念访谈

5月27日至5月29日,北京电影学院在张暖忻导演逝世十周年之际举办其作品回顾展暨导演艺术研讨会,并邀请法国电影评论家让-杜谢(Jean-Douchet)先生、法国中国电影专家纪可梅(Marie-Claire Quiquemelle,也是张暖忻生前好友)女士、露易莎(Luisa Prudentino)女士与会。本刊特约娜斯对其进行访谈,讨论张暖忻电影,并谈及中国电影的其他方面。

娜斯:你们说要向法国非常专业的一个电影节La Rochelle推荐张暖忻的电影,为什么在过了这么多年后还要做这个工作呢?

纪可梅:因为我要代表最好的作品和艺术家,谁做了好作品,以前人们可能没机会看,La R张暖忻ochelle做这些电影的回顾展,使人们可以有更多机会看这些作品。

露易莎:他们系统介绍一个导演,可以集中放映他/她全部的作品,让观众有机会看他/她的发展,开始怎样,后来为什么是这样了。这个很有意思,特别是在欧洲,很重视这个。

娜斯:这就是"作者电影"的观念。

纪可梅:我在欧洲特别是法国,很重视是谁做的这个片子。在中国现在还可以买到一些DVD,上面很难找到是谁拍的,都是演员的名字。30年代美国电影不说导演,只说明星,可是在欧洲是把一个导演看得跟一个作家一样的,你看一本书,你喜欢他的方法,你可能还想看他的第二本书。这样的个人影展很重要。

娜斯:50年代这种观念也传到了美国。我这次也跟他们策展人说,你们以后也应该做其他导演的个人回顾展。这样的影展目前还不多,需要经验,在西方,这样的影展都是面向公众的,还会有专家举办一些讲座,跟观众讨论等等。

纪可梅和露易莎在与会前给策展人来信谈及她们对张暖忻电影的印象。

纪可梅:前后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巴黎第七大学展映中国电影。1981年,张暖忻导演了《沙鸥》,这部作品崭新的基调与那一时代的制作形成对照。之后,其他张暖忻的作品保留了这种创新的特征,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的青年电影人直至今天。

我个人对《青春祭》一直有一种独特的温情,这部异常真诚的作品负载着那个被遗忘时张暖忻代的见证,其中知识青年被遣送到边远省份的乡间。没有任何涉及"少数民族"影片中的成见。《青春祭》描述了放逐和根本上完全对立的文化的碰撞:但在这个故事中,封闭而羞涩的汉族女孩为傣家姑娘们所折服;她们虽过着较为粗粝的日常生活,却拥有对美的非凡感知,和一种简单的幸福隐秘。在那些描述傣家村寨的场景中,张暖忻向我展示了美,却从未让位于"异国情调"。这格外确证了一位超前于她的时代的女导演灵魂的开放……

露易莎:极其遗憾,我从未有机会与张暖忻交谈……只是在1987年《花轿泪》的拍摄期间,与她碰见了一次。她在那儿,始终微笑着,不断准备给导演雅克·道夫曼提出宝贵的意见:80年代的中国对西方人而言仍是陌生的,因而让他们有些迷失。

今天,张暖忻已然不在,但留下她的影张暖忻片,作为一位敏感而充满天才的电影艺术家的证明。尤其是,一位前卫艺术家。她的影片《北京你早》拍摄于1990年,开创了一种真实主义的风格,它几年后在"第六代"的名下享誉于世。在一辆穿行于城市这一头与那一头之间的公共汽车上,成千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第一次向我揭示了一座首都的双重面孔:从老北京--在其中,灰色的砖瓦被年轻人这儿那儿粘贴的海报点染得意趣横生--到未来主义的北京,自动扶梯和第一批摩天大楼将一座城市置入全面的突变中。故事的主人公,汽车司机和两位售票员向围绕他们的现实,尤其是他们自身投去一注宿命的目光,它最终在这句话里告罄:理想的社会不存在。

娜斯:您在来信中已经提到过去看《青春祭》的感受,能不能再简单回顾一下,并且谈谈这次重看的印象。

纪可梅:我从1978年看中国电影,我看到《沙鸥》,感到跟我以前看过的中国电影不一样,很新,我马上知道这个导演很有才。《青春祭》讲一个女孩子到很远的地方去,一开始很不习惯,但是她开始适应了那里的生活,而且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那里的生活很苦,可是女孩子却懂得美。汉族人容易把少数民族看成没有文明的野人,但是《青春祭》中,却是文化革命中的汉族女孩穿很丑的衣服,她从傣族那里学习到了生活的秘密。后来我自己也经常去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老挝我也看到傣族,马上想到《青春祭》,现在看这部电影更喜欢。张暖忻

娜斯: 《北京你早》这次在学生中反映特别好,你们怎么看?

露易莎:其中的女孩子很有意思,一个真实的北京的女孩子,那个女演员不像一个女演员,而且我当时看时自己也二十多岁,能认同这个女孩子。这部电影不光是讲一个爱情故事,而且也是讲那时人们生活的变化,生活的艰难,不是特别乐观主义,但是也不是特别悲观。那时候看还不太清楚,今天看来就觉得张暖忻真的是很前卫,那里面的故事是中国今天情况的开始。

娜斯:那个时候西方人很多人还看不懂。

露易莎:那是肯定的。我算是中国通,还知道一点。那个时候普通的西方观众对于中国的印象还是浪漫主义的、神秘的。

娜斯:您对张暖忻最后一部电影《南中国1994》怎么看?

纪可梅:很可惜开头一部分我没有看,但是后面看到了,我觉得那时候拍出这样一部片子很不容易,很勇敢。很久之后在纪录片中才看到一些类似的东西。很多人拍很漂亮的电影,假的东西,很多片子说他们是真实主义,但其实并不是如此。我不反对,有各种片子是好的,但是很多片子跟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南中国1994》里那个时候拍的工人的东西很超前。

娜斯:另外一个问题,很多评论认为张暖忻电影最初的女性意识很强,到后来《北京你早》等就消失了,我看了以后倒不同意。像《北京你早》里那个女孩子跟三个男孩子的故事,最后被人骗了去做流产等等,还是很女性的视角。

纪可梅:这肯定是女性角度的经验。不能说男导演就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经验,但是这部电影很反映女性的经验。《南中国1994》里那个女工后来成了妓女,遇到总经理的情妇,总经理的情妇给她钱,妓女说你没必要看不起我。这个还很少在中国电影看到。她最后这个片子不是雅致的片子,可能有人不喜欢,但是是真实主义的。

露易莎:后来人们老说第六代,可是我觉得有两位第五代的导演,一个是张暖忻,一个是宁瀛,我觉得她们年龄上虽然是第五代,可是风格和电影的方法,一定是属于后面一代的,特别是《北京你早》。

纪可梅:这次杜谢先生也说,不要说代。这个是太没有意思的东西。不能说张暖忻是第四代就跟第六代没有关系,或者她比第五代早,其实她比现在的导演年轻。

露易莎:这个提法在十几年前的欧洲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提法,帮助欧洲人看中国的电影,但是现在中国人自己却用得更厉害。开始时候可能有一点用处,可是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娜斯:你们好像更偏向于把某一类电影放到一起说,比如反映少数民族的电影等等。

纪可梅:对,比如张暖忻和田壮壮怎么可以说他们是两个代?他们都有"文革"的经历,都下过乡,也都是在80年代开始拍片。可能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了,才可能算是另一个时代。

露易莎:像张暖忻、宁瀛、贾樟柯的作品是很有延续性的,对他们最重要的是,拍的是现实人的生活。他们有时候是不漂亮的,但是他们讲的是人的生活,不是假的。

纪可梅:张暖忻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里面讲电影和戏剧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后张暖忻来年轻人也有影响,或者他们找到了相同的方法。

露易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那个时候拍电影一定是要从电影学院毕业,所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界限很清楚,就好像50年代在法国做导演一定要在制片厂先做助理。但是现在谁都可以做独立电影,数码电影,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娜斯:我想第五代的提法也跟他们的电影最先在国际上获奖有关系,在此以前,虽然中国一直有电影,但是西方好像到第五代才知道中国有电影。

纪可梅:对,在此以前西方人很少看到中国电影,虽然有一些电影到西方去放,但太少,人们不太注意。中国人现在觉得在戛纳得奖是很重要的,其实不是这样,参加就很好。

桥梁作用

关于张暖忻的个人史,我所知甚少。她跟随桑弧和谢晋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创作。她和李陀合写的剧本《沧桑大地》,得到了夏衍的热情支持,后来由凌子风拍成《李四光》。

但是,等到时光流逝后去回顾,她做过的那些事却总让人感受到惊人的勇气和开拓精神。

1979年,她和丈夫李陀一起做了件让那些同意打开窗户的人觉得屋顶都被掀了的事情:他们在1979年第3期的《电影艺术》上发表了《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论文。张暖忻1958年开始学习电影,那年是法国"新浪潮"的起点,她觉得应该让中国电影赶超上去,所以在小西天北京电影学院的平房中,女儿的作张暖忻业桌旁诞生了这篇文章。那一年的5月2日至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纪念'五四'60周年学术讨论会",重新提出科学与民主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意义问题,周扬在会上作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报告。

在同辈朋友的回忆中,张暖忻自学法语的事情特别引人注目。她的女儿回忆:"我还记得1970年代末母亲翻译特吕弗的电影剧本来学习法语,以至我很小就知道有个'新浪潮',我还记得走前她要到语言学院去突击法语,冬天早早起来,四十几岁的人了却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起上课,换了我自己真不知道能否坚持下来。"张暖忻翻译的剧本是《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一部关于女性的充满情感的电影。

这样的人,才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承担了我很久后才意识到的历史桥梁作用。《青春祭》的摄影师是张艺谋同班同学穆德远和邓伟,影片中的造型倾向使我看到张暖忻和第五代的某种关联。她后来在采访中回忆起第一次看《一个和八个》的情形:"其实他们的一些主张都在我的文章里,讲课的时候都讲过的,造型呀,打破传统的构图方法呀,把造型的手段推向极致。看完片子后,很震惊,觉得他们有勇气。"

深圳闯荡

最后,命运让张暖忻闯入了深圳,她拍摄的是"主旋律"电影,拍摄的却是白领和打工妹共生的世张暖忻界,在这个世界里,工会主席试图协调劳资冲突。《南中国1994》将张暖忻的敏锐从"家"的体认里强行拉了出来,让她去思索一个前沿的社会议题。因为张暖忻的早逝,这部电影拍摄本身完成了一个悲壮的创作生涯,让一个女性再次进行了"插队"的行为,她被送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她在此进行思考,把自己的逆旅化成了电影文本和人生文本交融的东西。

张暖忻根本不会认为她在《南中国1994》做的实验会是最后的实验,她说,"我原来最理想的设计是用十分钟讲一段故事,中间插二分钟的纪实段落,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样,1、3、5、7、9是叙事段落,2、4、6、8是纪实段落。从完成片看,可能纪实段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理想,但我还是想间离一下,让观众不断地从故事空间中跳出来,扩大视野,接受更多的信息,也更充分表达我对那个地方(深圳)的感受。"实验在电影文本中并不成功,但是她却意外地完成了人生和她自己拍摄的那些电影剧情的精神汇合。

作品简介

《北京,你早》,剧本是电影学院文学系唐大年的毕业剧本,摄影师则是第六代的张锡贵和花青。《北京,你早》在剧作中预告了第六代电影人关注都市年轻人生活现状的趋势,虽然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是公交的职工,而不是第六代作品中常见的"边缘人群",但是从克克这样的假华侨的人物塑造,从他的生活方式,他和崔健这样的摇滚音乐的关联,可以看出剧作家的关注兴趣点的转移。我很容易将《北京,你早》联系到唐大年后来的《北京杂种》。张暖忻还接受了剧本中年轻市民的北京口语。这种口语中的"痞子化"的倾向和影片的随意的纪实影像背后,埋藏着张暖忻曾经试图拍摄王朔小说的冲动,也预示了她在后来对娄烨的《周末情人》的赞赏。

张暖忻的作品在中国电影中成功解决了让演员说话的问题,让演员拥有了真实的声音,生活的声音。这种成功让我看出她在演员使用上的挑战性。在北京拉锁厂做临时工的冯远征去北京电影学院参加复试,穿着父亲的蓝裤子、绿军装,背着绿军挎包,闷声不响地蹲在墙角,考试的结果是因为长相不佳而落选,却被张暖忻选中去出演《青春祭》。马晓晴被选为《北京,你早》女主角也是激烈的争论的结果,让一米六十出头体重却60公斤的人,去演一个三个男孩同时喜欢的女孩,即使到现也还是疯狂的行径,但是张暖忻张暖忻还是放弃了选择江莉莉而认定了马晓晴。

当年,《青春祭》在北京大学放映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大学生回忆,电影的原小说作者张曼菱一身紫红旗袍,手上一紫红手袋,颜色十分抢眼,而张暖忻却是白衬衣、牛仔裤,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张暖忻坚决以片名太长为理由,放弃原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名字,改名为《青春祭》。张曼菱为此还和张暖忻打了一场官司。

陈燕妮回忆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当中国人月收入普遍在100元以下的时候,张暖忻出外景的时候买了一瓶30多元"片仔癀"润肤膏给了陈燕妮。陈燕妮在一个女人知道要粉墨自己的年龄的时候,收到了这瓶礼物。等到斯人已逝后,她在纽约的一间店里再次看见"片仔癀"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买下这个标价17美元的商品,"从涂着血红指甲油的售货员手中拿过这个熟悉极了的瓶子时,猛地就想起大姐的神情,蓦然心动。"

电影信息

导演: 张暖忻

主演:卢君、 常珊珊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大陆

颜色: 彩色

上映:1981年01月02日

内容介绍:

中国女排的队员们为准备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国际锦标赛,正紧张训练,韩医生告诉沙鸥,她腰部严重损伤,必须马上休养。沙鸥没有退却,更加紧锻炼,但出国人员名单上已没有她的名字。

沙鸥的母亲和未婚夫国家登山队员沈大威从北京赶来。母亲劝她离队,沈大威却悄悄地给她更大的支持。沙鸥终于被批准参加比赛。她们踏上征途,但在冠亚军决赛中失利,沙鸥无比痛苦,将银牌丢入大海。

回北京后,沙鸥全力支持沈大威登上峰顶,但突然传来沈大威遇上雪崩而牺牲的消息,如晴天霹雳,冲击着沙鸥的心灵。她慢慢又坚强起来,当了女排教练。韩医生关心着她,也为她的张暖忻坚强意志而折服,产生了爱慕之情。 经沙鸥培养的又一代运动员与日本队交锋,已瘫痪的沙鸥在电视里看到了中国女排胜利的场面,她的理想实现了。

影片努力反映一代青年新的心理气质,挖掘富有时代意义的新思想、新人物。它抓住一代运动员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命运变幻的流程中,集中表现了她们对人生目标的追索与奋斗的精神,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人们从沙鸥不断遭受打击,但仍然为实现目标而顽强搏斗的经历中,看到国家兴盛、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该片选用非职业演员担任主角,没有矫饰、造作的痕迹,朴素、生动、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它以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构筑银幕形象的根基,重意境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探索新的电影语言,寻找和发现电影艺术表现生活的新能力。

该片获1982年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张瑞坤)和导演特别奖;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1994年的时候,张暖忻也许确实非常想拍《放生》。《放生》是陈建功的小说。这位出生于广西北海、1957年随父母住进北京的作家,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放生》是一位北京老爷子的故事,写一位遛鸟的大爷及其一家三代的生活。按张暖忻的女儿娜斯的话说,"遛鸟这个题材把老年人和孙儿一代并置,折射我这个多种文化空间并存的时代",张暖忻觉得需要有电影来关注"北京的大拆大卸,胡同文化的消失"的景象。其实,在1992年,另外一个北京女导演宁瀛就把陈建功的《找乐》给拍成了电影,这也是写北京老爷子的电影,而在1995年宁瀛的《民警故事》也呈现了那些大拆大卸,电影中正在拆毁的胡同现在已经是光鲜的金融街了。

张暖忻如果当真拍摄了《放生》,也就多了一部记录北京在现代进程中挣扎的电影。也许《放生》这部电影会比《南中国1994》显得打眼一些。但是这不是张暖忻的命运,她的命运是如同《青春祭》、《云南故事》中的女主角意义,要做一个被迫离乡背井的女人,以闯入者的姿态进入另一种文化、另一个空间,这个闯入者总是用一种和谐的理想去改造那个世界,这是不变的使命。

《闺阁情怨》(又名《花轿泪》)

电影信息:

导演:雅克·道夫曼 张暖忻

演员:屠怀青、秦怡、姜文、 Henry O

片长:100分钟(min)

拍摄年份:1987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大陆 法国 加拿大

剧情介绍:

童年时代的勤丽幸福快乐。正直、善良的父亲惠义因救抗日者,被日军炸毁所办的学校。为了家张暖忻庭的生计,惠义只好放弃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开始做生意,勤丽只得进了教会学校。一次音乐会上,勤丽聆听钢琴演奏并迷上了钢琴。长成了少女的她在钢琴赛中获好成绩。与父亲商定将来去巴黎深造。爷爷祖鸿等却做主把她嫁给了有钱人家的儿子陈有煌。开始,父亲坚决反对,后来妥协。从此,勤丽对父亲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丈夫有煌对勤丽很疼爱,但公婆却束缚她不许她练琴。一天深夜,勤丽终于砸开久锁着的钢琴,弹奏起来。在有了儿子后勤丽仍不懈地练琴演奏。有煌病危,勤丽只好去香港陪有煌。多少……

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