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娟张崇德一家 曾经历丧子之痛 今沐浴甜美之家 张崇德夫妇的故事
现今的四口之家如同孩子们的名字一样,有蓝色的安然,有阳光的温暖,有晴天的美好。
去年,张崇德夫妇在新书《生死两相安》中写下了天蓝的故事:拥有失去也是爱。
这是天蓝在世的短短时间里和父母留下的一张珍贵合影。妈妈刘美娟说:“天蓝离开一个月后,差不多3月时,我在家里,突然有阳光,天很蓝,那下子看着天,就Feel到那种感觉……我们会想念他,很温暖,他好像在天上看着。”
9年婚姻,无论风雨阳光,张崇德夫妇的手始终牢牢牵在一起。
儿子日希5岁
妈妈:“最近他过生日,之前我说帮他搞个生日派对,叫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吃饭,他说:‘我不要,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爹地妈咪就够了!’我说:‘好好好!不要派对,那送礼物。你要什么礼物?我送给你。’他说:‘只要爹地和妈咪就得了!’
女儿日晴3岁
妈妈:“女儿两岁时,就已经知道她曾有个哥哥,我有时会跟她说:‘你有一个哥哥,你要疼哥哥。’她说:‘妈咪,我不是只有一个哥哥的,我有两个哥哥,你记不记得啊?有一个在Heaven!’。我说:‘是哦!不好意思,我不记得,多谢你提醒我。’”
张崇德:“7年前的今日,我的儿子‘天蓝’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用了整整7年时间向医务委员会作出申诉,但到了今天仍未得到他们的调查结果及报告。有传媒朋友可以帮忙吗?有谁可以帮忙?也请各位帮忙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处理申诉的!谢谢!”———2月20日张崇德微博
许多人未必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婴儿,在这个世界那么短暂地停留过。
他叫“张天蓝”,爸爸是香港音乐人张崇德,妈妈是演员刘美娟。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2005年2月19日,他不哭不闹地来到世上,然后又静静地离开。生与死的距离在他而言只有26个小时。
生命陨落,7年过去,地球在转。很多的故事,人们开始淡忘。但对于张崇德和刘美娟夫妇来说,小天蓝却是永远清晰的记忆。刚刚过去的2月20日正值小天蓝的忌日,张崇德在这天发出的一则悼念和申诉微博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知道始末缘由的人意识到,原来这对夫妻一直都没有放弃申诉的权利,他们仍在苦苦等待香港医务委员会对天蓝死因的调查报告和结果;不知情者则开始往回倒带搜索,打听了解当年的相关情形。
阴霾是否依然笼罩着这个家庭?他们俩是怎么走出阴影的?7年的申诉之路有多么曲折?现在的四口之家里,两个孩子是否知道他们曾经有个哥哥?……种种疑问促成了南都记者对于张崇德、刘美娟夫妇的独家专访。将近一个钟的专访过后,南都记者想到了两个词来形容这对夫妇:勇敢而温暖。
再见,天蓝
天蓝离开的那一年,张崇德为纪念亡儿,亲自创作了歌曲《再见天蓝》,将孩子在世界停留的点滴情景都融进音符和歌词中。同年9月,张崇德与哥哥张崇基首次在红馆举办演唱会,张崇德演绎了这首歌,大男人在舞台上哭成泪人。此后,他再也没有唱过这首歌,他说“唱不了了。”
天蓝离开那年,世界只剩哭泣
“别人在出生登记处为孩子领取出世纸,我却要在那里赶着为已经离世的儿子领取出生证明。”
“他离开的那段时间,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这样的天。天色灰暗,又下雨,又冷。”采访那天是2月23日,酒店高层的落地玻璃窗渗出水气,坐在南都记者对面的刘美娟看了看外面的世界后说。窗外,灰蒙蒙的建筑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潮湿阴冷。
时间倒回到七八年前。张崇德和刘美娟结婚两年后,开始计划孕育爱情结晶,他们将工作间改建成了婴儿房,亲手砌了一张BB床,还经常一起去买婴儿用品,欢喜鼓舞地等待孩子的出生。刘美娟十月怀胎,2005年2月,她在私立医院初次分娩,迎来了白白胖胖的宝宝天蓝,但孩子降临并不是哇哇大哭的,而是一点哭声也没有。
医生说没问题,但仅仅两个小时后孩子就被送入了深切治疗部(ICU),输血后转送到公立医院,最终抢救无效。对于抢救的一幕,夫妻俩至今仍记忆犹新———天蓝因被施行心外压,满身瘀痕,小小身躯上插满血迹斑斑的喉管。
夫妻俩还没来得及享受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却已经要为孩子的丧事张罗。张崇德对南都记者回忆道:“别人在出生登记处为孩子领取出世纸,我却要在那里赶着为已经离世的儿子领取出生证明。”这张出生证明除了表示天蓝曾在世上存在过之外,还能为他拿到一个墓位。
那一年,张崇德和刘美娟的世界似乎停止了转动,许多东西变得不再重要,根本没有心思打理自己一手建立的音乐学院,甚至想过关闭学校。夫妻俩每天以泪洗脸,相互扶持,带着信仰,每晚一起祈祷,祈求晚上能好好睡一觉,睡醒后再哭过。
“始终那都是一个生命,从肚子里生出来……很多画面都陪着你,每晚我们都会做梦梦到他,他的样子……加上他又是我们的第一个BB,从最高处跌下来的感觉很强、很痛……但我们感情很好,两个人互相支持,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对自己说:对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要坦白诚实,不开心就让自己不开心,想哭就哭,不去遮掩任何事。谁今天强一些,就借个肩膀给弱的那一个,就这样慢慢度过。”
“我抱着你在怀内
不想放开
明白你已远去不回来
别了吧
让你在天父怀内躺
凭着信
有天能再相见
仍然深信
有天能再遇你“
——《再见天蓝》
歌词摘录
7年申诉,至今未有答复
“如果医生有问题,医务委员会可以‘轻则谴责,重则停牌’,这才是对医生有直接影响的做法。”
验尸报告称,天蓝因脑部损伤及内出血致死。
张崇德夫妇向医院追问原因不果,随后两人去信寄望求助香港医务委员会,但对方答复需要多一些资料才能跟进。3年后的2008年,夫妇俩正式入禀指控医院的两名医生,包括一名妇产科医生及一名儿科医生玩忽职守,翌年双方以6位数额的赔偿金庭外和解。张崇德说,只有透过法律诉讼,他们才能拿齐医务委员会要的报告材料。官司结束后,他们将几百页厚厚的材料提交给医务委员会,寄望追索事件的内部调查报告,但至今未有答复。
张崇德说,7年间最辛苦的是提出法律诉讼的时候。“你要将每一个情景细致地重复讲,要想清楚在哪个时间段做了什么,要精确到几时几分,要记得哪个医生讲了哪段话……那段时间最难熬,因为你不希望自己记错了什么而影响了整件事,也不希望忘掉一些细微的东西。律师跟我说,你记得的所有东西都是重要的,重不重要会由他们来筛选,而且律师不止一次地问、他会重复问:‘那一点我不是很清楚,你可以详细再讲讲吗?’”
律师曾给夫妻俩打过预防针,说在香港过往的历史中,此类案件大多无疾而终,但张崇德和刘美娟始终不愿放弃。“在法律上我们是得不到答案的,法律都是以和解为原则,就算上庭,最终都是判哪一边胜诉,那并不是代表谁对谁错。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医务委员会?因为医务委员会是监管整个医疗系统的,如果医生有问题,医务委员会可以‘轻则谴责,重则停牌’,这才是对医生有直接影响的做法。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一直奔着这个最终目的去找医务委员会投诉。但偏偏这个投诉就拖了这么多年。这几年,律师代表我们不停地去信问进度,但每次的答复都是‘仍在调查中’。”张崇德对南都记者说。
再度得子
“天蓝”这个名字,是张崇德在孩子出生前就想好的,他说,在困难面前,只要相信天仍然有蓝色的那一刻,就有希望,就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天蓝的离去曾给这个家带来阴霾,但也带给他们宝贵的品质———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珍惜。2007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名叫日希,寓意“每日都有新希望”;2008年,第三个孩子、女儿日晴诞生,寓意“每日都是晴天”。
去年,张崇德和刘美娟在新书《生死两相安》中写下了天蓝的故事,他们说“拥有失去也是爱”。夫妇俩从每天起床那一刻就开始照顾孩子们,准时接送他们上学、放学,回音乐学校工作时也常常带在身边,能带回家的工作尽量带回家……现今的四口之家如同孩子们的名字一样,有蓝色的安然,有阳光的温暖,有晴天的美好。
南都记者问夫妇俩是否有过感慨,如果天蓝在也许会更加热闹?他们说:“我们从来不去想如果。时间过了就过了,我们活在当下。”
做最坏的打算,迎接新生命
“出院时很惨,BB仍要留在ICU,但我们知道这次结果会不同”
天蓝离去一年后,张崇德和刘美娟去天蓝墓前探望。回忆那一刻,张崇德说,忽然间感觉“醒了”,“我发觉那一年很漫长,但那一刻又觉得原来很快已经一年了。我开始想:‘咦?是不是要重拾以前的人生步伐?’这件事让我们停顿了一年,所有东西都提不起劲去做,但为了生活,很多事又要去做。
那一刻我就想,如果重拾以前的步伐,我们是否会再想生BB?因为我们很喜欢BB,我们一直计划着。所以那时,我对太太说:你会不会想这件事?她很震惊。
那一年,我们所有的朋友家人都没敢再提这事,觉得只要我们俩没事就好。那之后,我们每天都说一下这件事,直到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再生BB,(假如)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我们仍会接受。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不会埋怨对方,不会埋怨人生,不会埋怨我们信的神,我们会继续向前,有信心走过去。既然生命不在我们掌管中,那你有什么资格去埋怨?人太渺小了。”
2006年末,张崇德承认太太再次怀孕,外界替他们高兴之余,也佩服他们的勇敢。但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日希出生时八磅二,白胖健康,但不久便因肺积水和轻微肺炎被送入ICU长达9天。“唉……”对南都记者谈及此处,刘美娟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身边的丈夫接话:“那时我们简直是相对无言,那刻的感觉就是‘又来?又是咁?’一般人生了BB出来,BB就摆在你旁边,哭啊哭啊,你可以喂奶,可以抱给亲戚朋友看,大家一起开心,这些都是看似唾手可得的东西。
但我们整间病房很静很静。”刘美娟出院时,日希仍留在医院。当时正值农历新年,张崇德回忆道:“出院时很惨,开车都是空手回家……BB仍要留在ICU,但我们知道这次的结果会不同,知道BB在医院会没事。”
2008年,天晴出生。又一次,因为宝宝肺部积水,迎接她的不是妈妈温暖的怀抱,而是ICU的监护,尽管这次只是一个晚上。刘美娟皱皱眉头笑着说:“(上天)其实挺看得起我。我身边很多生了BB的妈妈讲给我听:‘哎呀我现在喂奶了’,‘BB搞得我睡不了觉’时,我就在想,这原本就是应该的,一般的程序就是这样的,但为什么我就没有经历过?我坐在病房迎接她,医生说:‘不好意思,她在ICU,要观察一下。
’我就想:‘不是吧?’……那种感觉其实很普通啊,我只不过想抱个BB喂喂奶而已,原来对一个妈咪来说是这么难。”
天蓝的离世,日希、日晴出生的波折经历,令张崇德和刘美娟对生命更加珍惜,对生活怀有更多感恩,即使是平常无奇的宝宝哭声也能让夫妻俩感动万分。“有些人说BB哭起来很吵、很烦,我们俩却不觉得。”刘美娟想起了两次在产房的不同经历,“天蓝出世时是不哭的,医生说很普通。
日希一出生,大哭,我就在手术台上一直哭,别人问我为什么哭?我无法描述,他们是不会明白的,我听到哭声很感恩……我跟孩子、我们俩在产房哭得跟拆天似的,他很有劲,肺活量很大。”说完,这个母亲爽朗的笑声就在采访空间里响起,久久回荡。
天蓝哥哥在天堂
看了天蓝的照片,小家伙们直夸“哥哥很靓”,还互相抱抱,用童真的声音说:“好像我们两个啊!”
为天蓝准备的BB床和衣服,夫妇俩一直没有丢,他们会将衣服拿给次子日希穿,也会跟两个孩子讲哥哥天蓝。今年,两个宝宝都长大了———日希5岁,日晴3岁。夫妇俩最近还给他们看了天蓝的照片,小家伙们直夸“哥哥很靓”,还互相抱抱,用童真的声音说:“好像我们两个啊!”
日希、日晴未必懂得生死之意,但在小朋友的世界里,这个家一直都有这么一个哥哥,有时调转过来,孩子们还提醒回大人。刘美娟与南都记者分享了她与囡囡之间的一段对话,“女儿两岁时,就已经知道她曾有个哥哥,我有时会跟她说:‘你有一个哥哥,你要疼哥哥。
’她说:‘妈咪,我不是只有一个哥哥的,我有两个哥哥,你记不记得啊?有一个在Heaven(天堂)!’我说:‘是哦!不好意思,我不记得,多谢你提醒我。’她很叻,她会提醒我,她很乐意接受这件事。”
什么都不要,只要爹地和妈咪
对两个孩子有什么期望“正直,开心正直就好了。”
结婚9年,生下两个孩子后,张崇德和刘美娟已逐步淡出娱乐圈。两人一起搞音乐学校,张崇德是校长,刘美娟做校监和师母,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夫妻俩一手打理。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照顾家庭和孩子重要。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成长懂事也让为人父母的他们感到欣慰。
上幼儿园大班的日希很喜欢画画,他会常常给爸爸送画,用稚嫩的笔触在画纸上写着“I LOVEYOU,DADDY!”小小年纪的他有时说出的话语也让父母感动至极。“最近他过生日,之前我说帮日希搞个生日派对,叫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吃饭,他说:‘我不要,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爹地妈咪就够了!
’我说:‘好好好!不要派对,那送礼物。你要什么礼物?我送给你。’他说:‘只要爹地妈咪就得了!’我以为他只是哄我们。到后来爷爷奶奶问他要什么礼物,他也说:‘不要,爷爷,我只要爹地妈咪就够了’。
原来他是真心的,这让我们很开心,很感动,一个5岁的小朋友应该是要玩具的,但他什么都不要,他真的觉得物质的东西对他不重要,最满足的是我和爸爸都在,这让我们觉得,我们为家庭的付出是值得的。”说起孩子们,刘美娟和张崇德的脸上都透出幸福的笑容。
女儿日晴也让夫妻俩感到甜蜜。3岁的她已经懂得关心大人,如果父母腰骨痛,她会担心、会祈祷,等父母康复了,她会开心拍手;妈妈去做运动,她可以大半个小时坐在一旁乖乖地看着,看到妈妈流汗,她会递毛巾说:“你擦擦汗吧。如果你累就停一停。”刘美娟对南都记者说:“有这样一个窝心的女儿,我很感动。”
对两个孩子有什么期望?刘美娟先回答:“没有什么期望,他们开心就可以了。”一旁的张崇德想了想,加了一句:“正直,开心正直就好了。”
说给你们听……
2月20日,张崇德因为攻读博士课程,独自在四川,有感而发写下了那条微博,有对天蓝的悼念,也有对医务委员会的失望。他的心声在微博上获得数千个转发支持,这当中包括多位为人父母的艺人如李嘉欣、黄日华、袁咏仪、蔡少芬、汪明荃、陈法蓉、毛舜筠等。
张崇德感觉申诉无门、无助,已经不再寄望事件会得到处理,但他面对南都记者,仍然对有着同样遭遇的父母给予安慰和力量,也对医务委员会说出了心中无奈。他说:“这段记忆不会忘记,这件事的发生到我死那一刻我都会记得。很多人时常劝我们算了,放下,都过去了。我们不是没有放下,而是希望不要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要再有这样的一些医疗事故,希望可以改善。”
To有过相同不幸的父母:活在当下
“对自己的感受要坦诚,不要骗自己、骗别人,即使你很恼怒,都要表达出来。身边的人很重要,要学会互相扶持和接纳。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要活在当下,只是活在今天。过去会成为我们的记忆,明天还没有到,不用担心那么多,要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这一刻。”
TO医务委员会:监管有责任
“近几年香港发生了很多医疗事故,有妈妈生BB时失血过多而死,有人接生可以让BB掉到地上弄伤头部。医生赚的钱不少,但你要珍惜生命,不可以说‘我医了99个病人都没事,才死了1个而已’。医务委员会有责任监管这个行业的人,我们希望他们负回自己的责任,能认真点,小心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