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莉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校领导带队参加2016年重庆市高教学会学术年会
重庆交通大学校领导带队参加2016年重庆市高教学会学术年会
新闻中心
华龙网12月3日14时讯 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获悉,11月26日,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重庆市第二届优秀高教研究机构表彰大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博智楼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教学会会长、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欧可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少将罗长坤,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邱可,市高教学会执行会长张宗荫,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流汀,市教委、市社科联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市高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在渝各高校领导、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高教研究机构负责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相关部门人员和提交本次学术年会论文的作者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共计430余人出席大会。我校由校党委书记陈流汀带队,副校长赵明阶、教务处处长杨林、高教所副所长彭秀芳以及提交论文作者等参会。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春茹致欢迎辞。市教委副主任邱可作了讲话。邱可副主任介绍了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和近期重大工作,同时对各高校提出了相关要求。
市教委高教处处长蒋后强宣读《重庆市教委关于重庆市第二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的通知》(渝教高发〔2016〕61号),随后进行了颁奖仪式。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和重庆邮电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等12所高教研究机构荣获“重庆市第二届优秀高教研究机构”荣誉称号。
重庆9所高校书记、校长围绕年会主题“高校‘十三五’:内涵建设与提升”作了精彩的报告。我校党委书记陈流汀应邀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双一流”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主旨报告。
在报告的引言部分,陈流汀书记介绍了我校近期的重大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在主体部分,陈流汀书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三个问题”,并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适应“双一流”
陈流汀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既需要“双一流”的高端引领,也需要各级各类高校的共同提升。行业特色高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双一流”:(1)既要主动适应、抢抓机遇;又要不求奢望、埋头苦干。行业特色高校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双一流”建设引领和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核心要义,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和动力,狠抓学科建设、内涵提升和质量水平。(2)既要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又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行业特色高校要宏观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地方,走特色办学之路。(3)既要志存高远、科学谋划又要分步实施、加快发展。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我校长远目标是“百年梦想,争创一流”,分阶段则紧密围绕“争创一流”规划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建校100周年)阶段性具体目标。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聚焦内涵建设
陈流汀结合学校实际,详细阐述了内涵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路径。内涵建设总体思路是“打好基础、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内涵建设的路径和具体方案如下:在学科建设上,实施“一流学科攀登计划、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基础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扶持计划”;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3 1”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实施“校园信息化基础条件提升工程、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和管理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在校园基础建设上,按国内一流标准建设校园基础设施。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着力质量提升
陈流汀认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把握全面的质量观,从“教学质量、社会服务、科研水平、文化育人、开放办学”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陈流汀的报告基于“双一流”视域,聚焦行业特色高校的内涵和质量提升,有理念引导、有实例分析,对各高校如何适应和建设“双一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报告得到了参会代表尤其是重庆市教委领导和市高教学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市高教学会副会长任波作“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有关事项的说明。市高教学会副会长孙芳城宣读“2016年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名单”,并由学会领导颁发荣誉证书。我校有7篇投稿论文获奖,其中彭秀芳、曾令斌、蒋学皎撰写的《“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思考》,董莉莉、凌天清、高建平撰写的《双创牵引与多维驱动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创新与探索》荣获一等奖;魏艳撰写的《西部地方高校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组织策略思考》,曾令斌撰写的《“立人”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路径探析》荣获二等奖;宋建尊撰写的《“慕课”视域下普通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焦虑与主体性重构》,陈静撰写的《治理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角色转型》,陈雪钧撰写的《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获三等奖。
据悉,此次参评论文共计336篇,市高教学会聘请专家以盲评的方式共评选出优秀论文130篇,其中一等奖22篇,二等奖38篇,三等奖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