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杀人案反思:凭什么让“教育”当替罪羊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仅仅因为马加爵是名大学生,我们的"教育"顿时成了箭靶子.有人痛斥时下的大学教育缺乏心理指导,有人针对农村学生进城后该如何处理内心落差侃侃而谈,甚至,有人将一切罪过归结为"是教育取向失察的后果".一个人心灵极端扭曲直至犯罪,果真就能被当作典型,然后推断出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即使,我们给予青少年的心理指导确实不够多,重技艺轻人文.重学历轻素质的教育倾向也确实存在,但,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仍然不足以制造出"屠夫".同样来自农村,来自贫寒的家庭,也成长在一个

仅仅因为马加爵是名大学生,我们的“教育”顿时成了箭靶子。有人痛斥时下的大学教育缺乏心理指导,有人针对农村学生进城后该如何处理内心落差侃侃而谈,甚至,有人将一切罪过归结为“是教育取向失察的后果”。

一个人心灵极端扭曲直至犯罪,果真就能被当作典型,然后推断出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即使,我们给予青少年的心理指导确实不够多,重技艺轻人文、重学历轻素质的教育倾向也确实存在,但,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仍然不足以制造出“屠夫”。同样来自农村,来自贫寒的家庭,也成长在一个相似的教育环境下,可我们更多看见的,是人们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智慧、双手改变命运,而且,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乐于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我们岂能因为一个马加爵便否定整个教育环境,更去怀疑来自农村的青少年的品质?

问题还在于,如果教育果真就能改变一切,那么人类岂不是早就该消灭犯罪了?而事实是,古今中外的“变态杀手”似乎无法灭绝,而且与教育背景无关,比如发生在美国校园里的多起持枪杀人案,比如发生在北欧的杀人、吃人案,马加爵三天杀四人大概也在此列。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人类天性中确有恶的一面,那么又何必硬要让“教育”来当替罪羊呢 再怎么教育,恐怕也无法避免群体中会产生异数,因为概率。

任何文明社会,防止犯罪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感化、教化,去培育人性中的善根,遏制恶念,二是通过法律惩戒产生强大的威慑力。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就是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