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国兴的山水画:永远的乡土之恋
王国兴的山水画:永远的乡土之恋 (徐恩存/文)
博大精深与厚重内敛的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便是乡土之恋——并由此演绎出丰富多样的样式:高山流水、田园山庄、山林丘壑、烟雨雪霁等,如此,乡土主题被诗意化了,被情感化了,并在约定俗成的符号中浸满了画家的主观意识,融入了生命体验,精神启悟和心灵感动,这个乡土之恋的核心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寻找,对"乡关何处"的追问和憧憬。
王国兴山水画作品
我们在画家王国兴的山水作品中,读到的正是这些。
王国兴的山水画主题始终围绕着乡土之恋展开,其代表性作品便是对西北黄土高原风情的表现:在这些作品中,渗透着浓浓的乡情,在意象符号之间,在笔墨之间都漾溢着亲切的乡音和淳厚古朴的民风,那些极其朴素、单纯的丘陵、窑洞、院落、 塬上等乡土景物风情,都被画家情感化了,处处都表现为内心的意绪和文化关怀。
一个十分明显地事实上,王国兴本着"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把西北风情和黄土高原文化结合起来,使之从物质生活层面上升到对生存思考的精神层面,使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作品本身,甚至给人以类似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思考,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极为深刻的。
西北风情和黄土高原文化,是华夏几千年悠悠历史的见证,它蕴含着太多太多的历史之谜:王国兴以中国画的语言艺术化的表现黄土高原乡土诗意和文化风情,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在艺术上取得了突破表现在-----画家以小写意为主要风格取向,把山川、丘陵概括、归纳为几何形体的不同形状的迭加与组合,然后以点、线的笔墨积加、书写方式,强调其厚重、平实与苍茫的感觉:在结构复杂、多变的画面中,黑、白、灰的关系构成了视觉的多样性,而万山丛中的家园窑洞、院落、小径及放牧的羊群等,都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入、互为依托的不可分离的状态,同时,也以特定的情感方式营造了精神家园与心灵栖居的原生态美感方式。
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王国兴用笔十分平实质朴,凝重单纯,用墨苍润兼备,虚实互动,且特别长于复杂画面的结构,然而却浑然完整而又统一:这里,可以见出画家对自然的感受能力,对笔墨技法的敏感把握,对复杂画面的宏观控制能力。
尽管画家以笔墨语言表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厚重与苍茫,营造了历史感和文化感,但其中不乏氤氲与含蓄,如《 塬上清音》、《西部风情》等等,都在率性之中,造出对南北山水画优长的汲取和综合的特点,枯湿苍润、虚实繁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互补互渗、互融互动,造成画面生机郁勃的势态和生生不惜的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形式结构与笔墨语言和密度、难度、复杂性和多变性,造成了王国兴作品的庄严气象,透过丘陵、山川,我们看到的是生命坚韧与顽强的图谋和表现,王国兴排斥机巧与矫情,他的作品中没有技巧的炫耀,没有经验的重复,而是充满了原创性的陌生感和新奇感,甚至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方式去营造纯粹的形式结构和艺术图式,他的作品表明了这一切。
王国兴的山水一连几天给我们难以忘怀的印象是他坚持让艺术回到人的生存境遇之中,回到文化关怀之中,他坚持着一种看似古老的乡土之恋,而在事实上,他坚持的是一种艺术理想;所以,他是一个带着现实世界生动信息和丰富能量而成就自己艺术的画家,他依靠了乡土的广阔的深邃、依靠了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力量,去展示他心中的精神家园景象。
在王国兴的作品中,面对现实就是面对历史,所以,他的《河曲印象》等作品的基本状态是一种孤独的记忆方式,它们远离现代文明,可是现代文明正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此,画家的《西部风情》与《塬上清音》等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西部风情的山水画,还是一种被唤起的文化记忆。
在特定意义上,王国兴的乡土之恋在转换为绘画的形式、结构、语言中,还蕴涵了一种伟大的度量,一种人生彻司和对世事的静观,然而,一切又是那样的平静,不动声色和安于现状,应该说,这是画家的高明之处,他摆脱了既定的经验模式,以独立思考的方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他内心世界的折射。
总之,在艺术面临的诸多价值选择中,王国兴作出了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