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被曝花钱刷单 原来订单量和评价都是这样刷出来的
“刷单”并不鲜见,有客栈为此每天支付千元
浙江一位经营民宿的王女士透露,她去年新开了一家民宿,开始完全接不到订单,更无人评论。但她惊讶地发现,同一景区新开业的一家客栈,刚刚两个月评论就有100条,在平台上的排名一路领先。
一问才知道,这家客栈并没有接到订单,而是花钱请人刷单,获得流量支持,迅速提升了曝光度。王女士也把房源投放到10个OTA(在线旅行社)平台上,并找人“刷单”、写评论。
河北的李方今年年初开办民宿,他通过百度贴吧找到“刷手”,以一单3至10元的价格,平均一个月“刷”30单,自家的民宿很快在平台推荐榜单的热门关键词中排名第一。“很多人都‘刷’。不‘刷单’就没有流量、业绩,店铺就不可能被消费者看见。”李方说。
业内人士透露,“刷单”在民宿行业较常见。当前,大理、丽江一些民宿客栈的从业者,日均花费千元左右“刷单”。
据悉,还有不少网红民宿并不在OTA平台上销售,而是通过微信公号和小程序对外接单,想要“刷好评”非常方便。一些基建装修甚至选址环境都不好的民宿,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渲染火起来,实际入住体验很差。
“刷单”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人专门做民宿“刷单”生意。他们往往潜伏在民宿业微信群中,伺机搭讪聊生意,服务项目包括刷成交量、刷好评、删差评等。
记者进入一个名为“酒店单群”的微信群,发现不少商家在其中发布“刷单”需求,“刷手”自由接单,每条费用为3到10元。记者发布一条购买“刷单”服务的信息后,很快就有一名“刷手”接单,声称他给今年9月才开张的桂林一家民宿“刷单”,一个月内就使这家民宿在平台的各项评分中达到最高分。
记者在微信上联系到另一个“刷单”中介,其朋友圈充斥着各类“刷单”广告。他说,一些小规模的“刷单”商往往是一个手机,换着账号下单,这样几个人一天就可以做很多单,但是被查的风险高。而其所在的公司有自己的“刷单”团队,一个人只做一单,每天换不同的人给商家做,风险较低。
曾经从事“刷单”的小陈告诉记者,一般的“刷单”流程如下:“刷手”先在商家进行虚假“消费”,刷评价所需评语和照片都由商家提供。“刷单”完成后,商家把“消费”本金和佣金一起支付给“刷手”。
“我兼职‘刷单’那会儿,每单佣金最少2元最多十几元,一个月能刷200多单,最多能挣2000多元。如果商家不给钱,我就给他刷差评。”小陈说。
删差评是如何实现的?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家加大治理力度后,第三方“删差评”已经很难实现。一些民宿从业者要么直接联系消费者赔钱认错,请消费者删除相关评价,要么请专门团队接单,后者想办法促使消费者删差评。极端情况下,一些“刷单”团队还会对消费者威胁恐吓。删帖难度加大助推了收费价格“水涨船高”,每条收费从原来的几十元上涨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评论:为何人们会被“人气绑架”?
“小长假”刚结束,有媒体就报道,不少“民宿”存在“刷单”行为,所谓的“订单人气榜”,“好评人气榜”都是花钱买来的数据,以此在“旅游平台”上收揽客人。虽然,相关“旅游平台”已经对涉事“民宿”进行罚款,下线,封禁等处置,但是这不代表“刷单”行为就会停止。
事实上,自从网购开始,“刷单”的事情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平台定期会处理整治,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总有一些商家铤而走险。毕竟,关乎实际销量和利益,一些商家就开始走捷径,越底线,以此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情况下,如果“刷单商家”的质量能保证,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不刷单的商家”。因为,“刷单”本身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那些真正靠客人建立起来的“口碑商家”,很容易被“刷单商家”淹没,最终“认真服务”的商家反而不如“作弊刷单”的商家得到的利益多,这不免让人感到一种不公平。
久而久之,“作弊刷单”成风,多数商家都来刷单,就代表没有商家愿意真正做好服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客人”,这不免是一种可悲的恶性循环。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可触及的生活中,已经有不少体现,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坦白讲,就是一些商家或团体利用规则的漏洞,进行最大限度的红利攫取。虽然“平台方”或“受众方”也都厌恶,但是在规则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境下,这类现象将会变着法进行伪装,以此获取更多利益。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受众方(用户)要有良好的判别意识和清醒的认知能力,要不然就会被骗或者被坑。
从本质上讲,“人气”,“口碑”,“阅读量”等都属于参考性维度,并非人们的真正认知。可为何人们又会被“人气绑架”,会成为参考性维度的俘虏,这其中关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盲目,也关乎人们对主流事物的好感。所以,就“刷单”来讲,我们似乎应该从人们的认知上,重新的梳理一下。
其一:大多数人的认知是被动的,从众的,外界给什么就是什么。
在人类聚集的地方,关乎信息的传播和接纳,多数人是被动的,从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或平台给人们提供什么,人们就接纳什么。大多数人很难有自我判别的能力,或是懒得判别。比如“流行”,这事实上是商家依靠明星和媒介搞出来的消费噱头,从本质上讲,并不存在什么是绝对的好,什么是绝对的不好。
人们趋之若鹜去追逐一些事物,最大的好处在于不被孤立。从根源上讲,多数人是不自信的,只有完全浸泡在人群中,或许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于是他(她)们从众,随大流。久而久之,在个人选择事物的时候,也会参考所谓的“好评”,“口碑”,“阅读量”,而对于事物的品质本身,似乎不太看重。
甚至,对于“好评”,“口碑”,“阅读量”的真伪也懒得过问,只要不涉及致命的问题,至于真正的品质,选择的逻辑,没有人愿意去关心。于是,所谓“刷单”商家才会有生存的空间,因为他(她)们太知道大众的秉性,而当下又是一个规则不健全的时期,所以“不刷白不刷”。
其二:规则和底线羸弱的环境中,人们的判断会主要依赖外界评价。
一般而言,要是标准都已经形成,那么“好与坏”就不再是问题,人们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风格和样式上。可惜的是,规则和底线正处在相对羸弱的时期。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在判断“好坏时”,都会过分的依赖外界的评价,这就是使得“刷单”有存在的意义。
从根源上讲,很多人的判断是被动的,而非自主的。尤其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基本上全靠外界评价进行基本的认知,这种情境下,实际上人是在盲目中寻找真相,所以多半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于是,只要不存在太大的出入,多数人也只会随着大众的方向进行判断。
这种判断,在一定状态下是安全的,但从宏观的认知上看,终究还是盲目的。所以,要想独立的,自由的判断事物,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规则的建立,底线的保护,只有将这些基底稳固好,人们才能放心的进行自己的判断,大胆的进行自由的认知。所谓的“刷单”,自然也就会失去意义。
其三: 虚假的人气终将会被劣质的服务出卖。
回到“民宿花钱刷单”的问题上,或许终将是“天不藏奸”。“虚假的人气”终将会被“劣质的服务”出卖,毕竟真正的人气是靠服务争取而来的,而非是靠花钱刷出来的。相信那些服务较好的民宿,是根本不需要“刷单”的,也会呈现房间不够用的势态。
在“虚假人气”和“真实人气”之间,往往需要的就是“时间的考验”。或许,在短暂的假期,刷单会起作用,但长久看来,口碑才是真正的人气,才是民宿长久留存的根本。当然,有人在意细节,会将真实体验反映在评价上;有人不在意这些,就会顺势成全刷单者。
所以,对于大的生态而言,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一个人又都是承受者。只有多数人能做到争自己的利益时,也实际上就是争大家的利益。所以,做好每一次真实的评价,真的很重要。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对抗“刷单”最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