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正女儿 船王女婿吴光正:迎接内地浪潮
香港历史博物馆(HongKong Museum of History)举办的一个展览,让参观者想到了香港和内地之间亲缘关系的历史渊源,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数个世纪以前移居者在盐业和渔业艰难谋生的时期。最近,这一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 而且并不是所有当代香港人都感到高兴的水平。
在北京的鼓励下,腰缠万贯的内地购物者、购房者和服务业消费者,在这个“特别行政区”经济增长缓慢的时期 —— 2012年低于2% —— 提振了它的经济增长。然而,与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和宽松货币一起,他们也助长了房价不得人心的飙涨,在去年前10 个月中,房价迅速上涨了23%,有些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的房价已成世界之最。
尽管除亚洲人以外,很少有人会想到铜锣湾(Causeway Bay),但这个购物天堂的租金去年已经超过了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Manhattan's Fifth Avenue)的水平,成为全球最高。
香港与中国内地的某些摩擦源于政治 —— 很多人怀恋享有地方特权的时期,并认为自己受到了新监管人的欺凌。但是,对某些香港人来说,伤痛则是来自内地的蜂拥人潮。“他们人太多了。(香港获得的)经济效益并没有那么大。
”测量员马丁·基特(Martin Kit)说道。这位22 岁的年轻人曾经参加了抗议不受欢迎的政治领导人梁振英(C.Y. Leung)的元旦游行,据报道,那次游行有13 万人参加。
但吴光正(Peter Woo)并不这么看。这位亿万富豪能亲身感受到那些经济效益。来自内地和海外的购物者鱼贯涌进他的地标性购物中心 ——尖沙咀的海港城(Harbor City)和铜锣湾的时代广场(Times Square)。
2012年,购物人潮将他的香港上市公司、房地产旗舰企业九龙仓置业有限公司(Wharf Holdings)的股价推升了77%,其涨幅是房地产股票权重较大的恒生指数(Hang Sengstock index)去年涨幅的3倍。
九龙仓置业股价的迅速上涨,让吴光正的财富从一年前的34 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很少接受外国媒体采访的吴光正,坐在中环区24层的总部办公室里接受我们的访谈时说,“你能听到人们抱怨说:‘现在我可不想让内地的人来这里使用我们的设施。’但对我来说,当听到人们对你服务的需求时,那就是悦耳的音乐。”
他认为,是中国大陆托起了香港这艘船——并使其经得起风浪。“我们正面临着一波涌入大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涌入浪潮还会更加猛烈。”他说道,但是“我们的能力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利用这股浪潮的程度。”
他认为,解决方案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港从事商务工作,而且要兴建基础设施,以使规模更大的大都会顺畅运行。“我们必须引入更多的公司,我们必须对外开放,我们必须消除阻止人们来港工作的障碍。”他在谈到经合组织(OCED)专家的观点时说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的服务能力越强,我们为金融、交通、铁路和贸易企业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就越重要。
”这些部门占香港国内生产总值的94%。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趁机完成香港机场、启德邮轮码头(Kai Tak Cruise Terminal)的扩建等大额项目,要建设更多 —— 而不是更少——通往大陆更便捷的途径。
吴光正对香港的公共事务并不陌生。事实上,在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之际,这位商界人士是首位特首的三个候选人之一。他此前曾任职政府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Hong KongTrade DevelopmentCouncil)主席和香港医院管理局(Hong KongHospitalAuthority)主席。
他看上去不到66岁——去年在奥地利滑雪时肋骨骨折才让他放慢了脚步,滑雪是他酷爱的户外运动之一。他的室内活动是颇为投入地打桥牌,这是他自大学时代开始的一项消遣。他说话语句简短,了解他的人说,这反映了他清新、爽快的生活态度,这样的处世态度也是他成功的部分原因。
吴光正的家庭来自上海,1949年在革命席卷国内时搬到了香港。吴光正顺利读完了大学,并从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of Cincinnati)获得了第二学位,他曾是校队的啦啦队队长、高年级学生会主席和在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辞的毕业生代表。
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s Business School)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大通银行(Chase)的一个工作机会随之而来。
正是生活在纽约期间,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船王”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容(Bessie),当时的包玉刚是亚洲最富有的人之一。1975年,吴光正加盟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Worldwide ShippingGroup),并于1982 年出任九龙仓集团董事总经理,该公司是他岳父收购的一家英国企业。
吴光正通过规模较小的母公司会德丰有限公司(Wheelock & Co.)控股九龙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