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译厂译制的五十年代苏联电影
《小英雄》(原名《团的儿子》,黑白故事片,获斯大林文艺奖的儿童故事片)。翻译:陈涓、杨范。译制导演:周彦。主要配音演员:姚念贻、陈天国、温锡莹、张同凝。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影片表现少年凡尼亚在家人被德国法西斯匪徒杀害后,决心报仇,一次次协助苏联红军打击敌人,在不幸被俘后,也坚贞不屈,决不吐露真情;他机智勇敢,屡建战功,后来被送入莫斯科红军少年军事学校去学习。
该片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儿童节在全国放映,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已故配音演员姚念贻在影片中为男主角——少年配音,首创上译厂女演员为男少年角色配音的先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形象。
《乡村女教师》(黑白故事片,获斯大林电影一等奖,译制后改名为《桃李满天下》)。翻译:陈涓。译制导演:周彦。主要配音演员:舒绣文。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影片歌颂一位女教师,从年轻到暮年,从沙皇时代到十月革命以后,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艰苦而光荣的业绩。她获得了列宁勋章,她的学生遍天下。
《列宁在1918》(黑白故事片),翻译:陈涓。译制导演:寇嘉弼、汤化达。主要配音演员:张伐。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译制。影片表现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曰、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革命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人民委员会***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斗,并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的悲壮故事。
《彼得大帝》(黑白故事片。上、下集)。根据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改编。1938年获斯大林奖金。翻译:杨范。译制导演:寇嘉弼。主要配音演员:温锡莹、邱岳峰、苏秀、胡庆汉、杨文元、富润生。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译制。
影片以1700年至1721年之间的俄瑞战争为题材,表现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造俄国,打开通往欧洲窗户的故事。他爱民且善于治军。他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最终赢得了战争,赢得了民心。
《夜店》(原名《在底层》,黑白故事片)。根据高尔基原著剧本由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而拍摄的舞台艺术片。翻译:肖章。译制导演:寇嘉弼。主要配音演员:杨文元、路珊、张莺、毕克、胡庆汉、中叔皇、张同凝、林彬、温锡莹、阳华、邱岳峰、程之。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译制。影片描写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些失去自己社会地位,失去职业,甚至连姓名也丧失的人物,住宿在一家小客店中的凄惨的生活。
《牛虻》(彩色故事片)。根据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同名小说改编。翻译:陈涓。译制导演:叶明。主要配音演员:卫禹平、上官云珠、程之。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译制。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者牛虻的形象。他英勇无畏,坚贞不屈。影片通过牛虻充满传奇色彩的斗争历程,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揭露天主教教会的虚伪、反动。
《生活的一课》(彩色故事片)。翻译:肖章。译制导演:蒋君超、黎海生。主要配音演员:林彬、卫禹平、苏秀、中叔皇。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译制。影片讲述苏联一对年青夫妇的爱情生活。在生活里,妻子是位善解人意,认真执着的人,而丈夫却是位政治上欠成熟,骄傲自大,唯我独尊,忘记自己是***的工作者。丈夫栽跟头是免不了的。就在他深感孤单、寂寞无助的时候,妻子又回到他身边,从而促使他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
《母亲》(彩色故事片)。翻译:肖章。译制导演:蒋君超。主要配音演员:舒绣文、韩非、毕克、温锡莹。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译制。影片在银幕上重现了高尔基所塑造的无产阶级母亲的光辉典型形象。影片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个悲哀而柔弱的女性,如何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逐渐觉醒起来,最终成长为一个为真理而斗争的英雄战士。
著名电影演员舒绣文在题为《我是怎样给〈母亲〉配音的》一文中写道:“作为一个配音演员,主要任务就是用中国的语言来传达出原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来感动观众……配音演员如须从原片演员表演中寻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体验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懂得人物为什么用这样的声音来说话,人物这样说话还包含了其他什么内容和其他什么感情。
所以说配音工作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她具体地阐述了自己如何正确地理解扮演母亲的苏联著名演员玛列茨卡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方法,从而在感情的体验方面同其逐渐接近,融合成为一体,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来。舒绣文的配音博得专家与观众的交口赞誉。
《第六纵队》(原名《但丁街凶杀案》,彩色故事片)。翻译:陈涓。译制导演:时汉威。主要配音演员:林彬、潘康、中叔皇、程之、富润生。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译制。影片内容是描写法国人民在二次大战中,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影片结构精巧,情节跌宕曲折,母子俩在战争中由骨肉至亲变为仇敌,最后妈妈竟惨死在叛徒儿子的枪伤中,而审理此案的检察官,却是一个潜伏的法西斯分子。
《奥赛罗》(彩色舞台艺术片)。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翻译:肖章。译制导演:卫禹平。主要配音演员:***、程之、姚念贻。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译制。将莎士比亚不朽名著大悲剧搬上银幕,这在苏联影坛是个创举。故事讲述的是古代威尼斯的一员虎将,与一位贵族小姐相恋,因遭到诬陷和嫉妒,他扼死了妻子,当真相大白之时又拔剑自刎的人间悲剧。谢·邦达丘克在剧中出色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第四十一》(彩色故事片)。根据Б·拉甫列聂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翻译:陈涓。译制导演:寇嘉弼。主要配音演员:苏秀、邱岳峰、毕克。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影片叙述一位红军女战士,押解白匪军官过程中,流落荒岛,面临两个人的世界,女战士由同情进而爱上了白匪军官;当白匪军的船只出现在海平面上,那位军官没命地向船只方向跑去;女战士举起枪,扣动了扳机,她手下的第四十一个敌人倒下了。
邱岳峰为男主人公白匪青年军官配音,其声酷似出自角色本人,影片的配音质量获得好评。
《雁南飞》(黑白故事片)。翻译:叶琼。译制导演:寇嘉弼。主要配音演员:尚华、束荑、于鼎、潘康。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影片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的侵略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战争拆散了一对情侣。
男青年鲍里斯走上前线并倒在战场上。而薇罗尼卡却始终深爱着他,永远抹不去他们之间的挚爱深情。她由于极度的孤独与痛苦,曾违心地委身于表弟马尔卡,但心灵深处仍爱着鲍里斯,并最终离开了苟且偷生的马尔卡。
《海之歌》(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翻译:叶琼。译制导演:时汉威。主要配音演员:张玉昆、温锡莹、宏霞、毕克、富润生。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影片通过修建一个人造海的故事,以抒情、散文的手法,描写众多苏维埃人的悲欢离合的生活及其道德精神面貌。
《一个人的遭遇》(黑白故事片)。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翻译:肖章。译制导演:时汉威。主要配音演员:***、沈巧、赵慎之、杨文元。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影片表现一个普通的苏维埃人司机索科洛夫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可战争毁灭了它。
他在战场上被浮,经受众多折磨而不失尊严地活了下来,并且俘虏德军军官立了功。他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又在前线牺牲。最后,他收留一个战争孤儿,和他相依为命地继续走着普通人的生活历程。本片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并为谢·邦达丘克带来声誉。
《白痴》(原名《娜斯塔谢·费里帕芙娜》,彩色故事片)。根据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翻译:肖章。译制导演:陈叙一。主要配音演员:张瑞芳、孙道临、温锡莹、张鸿眉。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故事讲述女主人公娜斯塔谢是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她身边围着一群利欲熏心、卑鄙成性的地主、官吏、商人,只有被人称为白痴的梅思金公爵真心待她,但她拒绝了他的求婚,不愿因自己的身份使他蒙受耻辱。为了报复那帮恬不知耻的市侩,她毅然将10万卢布扔进熊熊燃烧的炉火中。
《运虎记》(彩色故事片)。翻译:陈涓。译制导演:张同凝。主要配音演员:程引、毕克、赵慎之、邱岳峰。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影片讲述苏联商船载运一批狮子老虎,由于押运者冒充驯虎员,途中狮虎出笼,闹出众多险情,幸亏船上有一位驯虎女郎,才得以将险情一一化解。苏联影坛60年代盛行喜剧,这是一部较有代表性较受欢迎的作品。
《一年中的九天》(黑白故事片)。翻译:肖章。译制导演:时汉威。主要配音演员:毕克、邱岳峰、赵慎之。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影片表现苏联科学工作者德米特里·古谢夫在从事着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发现的科研实践,但是实验又具有巨大的危险。他在相当的时间内承受着辐射的伤害。医生警告他,一种突如其来的射线会致人死命。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加速到来,古谢夫坚守岗位,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第一骑兵军》(彩色故事片)。翻译:肖章。译制导演:伍经纬。主要配音演员:尚华、盖文源、翁振新、戴学庐、童自荣等。上海电影译制厂1986年译制。影片表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布琼尼以他卓越的指挥艺术,以少胜多,打败白军邓尼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