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贞失处雷峰塔 杭州追踪雷峰塔悬疑:“白娘子”身藏何处?
昨天,阳光灿烂的杭州西湖南畔,一座碧瓦红梁、色彩富丽的五层宝塔展露在游人眼前,金色的塔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便是已进入尾声的雷峰塔重建工程。据了解,该工程目前仅余下塔内装修和环境绿化两项任务,预计今年9月底即将完工开放。
地宫“宝物”是否重进雷峰塔
通往雷峰塔的路并没有修好,往来搬运建材的施工人员踏着泥泞的土路忙碌着。塔身外围的脚手架几乎已拆尽,但塔内的工程人员却干得热火朝天。带路的工程人员小张给记者递来了一顶蓝色的安全帽,大声地嘱咐:“这里一定要小心!”不一会记者便随他“猫”着身子钻进了塔身。
重建的雷峰塔地下有两层,地上五层(第二层内有一暗层,实为六层)。地下的两层又叫“遗址保护层”,它像一个罩子将雷峰塔原来的塔基团团包在中央。“这里就是旧雷峰塔的塔基遗址。”
雷峰塔的塔砖对于许多老杭州来说都是神秘之物,据说是辟邪的宝物。据载,1924年雷峰塔的倒掉正是当时百姓日久抠挖塔砖所致。据小张介绍,眼前这座得以保存至今的残破砖墙正是塔倒之后埋入地下的部分,地宫入口就在这堆残砖的中央。
时至今日,雷峰塔在杭州人眼中仍然有着一种特殊的神秘色彩。据了解,雷峰塔的地宫中总共出土文物70多件,其中“金涂塔”、鎏金银盒、小蓝玻璃瓶等6件文物堪称“国宝”。“金涂塔”更是被考古专家认为是“佛螺髻发”(佛祖的发舍利)的藏处。为此一些专家提议,新塔建好之后塔中发现的各种文物最好能重新放入塔中。
“那么,地宫的文物是否归还原处呢?”记者追问的结果是,在雷峰塔的附近已经兴建了一处100多平方米的文物陈列馆,地宫的文物有望在雷峰塔正式开放时,置放于该陈列馆中供游人参观。
“白娘子”将身藏何处
走上塔楼,记者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放眼北眺,苏堤、三潭印月、断桥等西湖景色尽收眼底。塔身上的塔柱呈深红色,金色的线条在柱子上钩出了精细的花边,塔梁是夺目的“中国红”,斗拱参差,八角飞檐各挂有一个青褐色的铜铃。据说,这里的柱、梁、斗拱都采用铜料,只是漆色深沉,看上去有些木质的感觉。为了验证,记者用食指轻轻敲打塔柱,果然“当当当”铿锵有声。
自古,雷峰塔就与“白娘子”的传说联系在一起。鲁迅先生曾在笔下清楚地回忆了小时侯从祖母那里听到的这个神话故事。而一份“白蛇传雕塑”方案也曾放上工程设计人员的案头。“白蛇传的故事我们已经精心设置在塔楼的二层。”工程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塔身中第二层的暗层中将用木雕展现白蛇传的故事,并采用平雕和圆雕相结合的形式,凸现立体感。其上是吴越王钱亻叔造塔的故事,题名《吴越造塔图》。第三层则展现雷峰塔的经典诗词文化,并留一片空白的墙面,给后人题写。第四层专门供游人远望西湖其他诸景,新建的雷峰塔以“一景观九景,九景观一景”称奇,据说建造前,专家曾在雷峰塔原址升起不同高度的三个彩色气球,并在西湖不同的景点观察,以最佳观赏位置确定新塔的高度。塔楼的最高层是用金漆雕塑表现佛本生的故事。
另外,塔楼以西的“夕照亭”和“妙音台”两个附属景点也基本竣工。夕照亭是观赏“雷峰夕照”的佳处,亭内将立上的两块石碑,分别是康熙、乾隆手书“雷峰西照”和“雷峰夕照”。“西”与“夕”一字之别反映出两位皇帝年龄、性格的迥然大异。“妙音台”则供游人坐听“南屏晚钟”,原来以“南屏晚钟”著称的净寺与雷峰塔仅有南山路一路之隔。
“雷峰夕照”是否真有其景
夕阳西下,暮色中的南屏山火红的枫叶与夕阳余晖照射的雷峰塔,浑然一色,掩没在一片橙光的西湖中,这就是传说中“雷峰夕照”的美景。但是,一些考古学家曾对新建雷峰塔是否能还原“雷峰夕照”的景观产生疑义。
原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教授就曾认为,新建的雷峰塔与原塔的差异会很大。他指出“原来雷峰塔是座无檐塔,而现在兴建的是座有檐塔。”据了解,雷峰塔最初是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亻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工程人员告诉记者:“雷峰塔重建设计时并没有精确的原始文字材料作依据,比如现在兴修的塔身高约62米,这是根据原雷峰塔照片中塔与人身高的大概比例估算的。而整个塔的造型则是根据古时画家作品中雷峰塔的样子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