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民生平 赵健民:百年传奇 壮丽人生

2017-06-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8日,记者从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获悉,2002年10月,<赵健民文集>出版座谈会在聊城举行.当时的聊城市委对这次座谈会非常重视,中央和省委党史部门的领导同志也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会议对赵健民所作的贡献作了介绍,同时提到,赵老(赵健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他70年闪光的足迹,融入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光辉历程,已被载入史册.在70年的革命征程中,赵老指挥战役.战斗,指导革命.建设,记述工作.学习体会,总结经验教训,缅怀战友.先烈,抵制"左"

    18日,记者从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获悉,2002年10月,《赵健民文集》出版座谈会在聊城举行。当时的聊城市委对这次座谈会非常重视,中央和省委党史部门的领导同志也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会议对赵健民所作的贡献作了介绍,同时提到,赵老(赵健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他70年闪光的足迹,融入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光辉历程,已被载入史册。

在70年的革命征程中,赵老指挥战役、战斗,指导革命、建设,记述工作、学习体会,总结经验教训,缅怀战友、先烈,抵制"左"倾错误,回忆革命斗争经历,思考理论和实际问题,积累和形成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字资料,这部文集收录了其中的精华部分。

    在当时的座谈会上,特别提到,要由衷地感谢赵老给大家提供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如其人,文以载史。学习研究这部文集,可以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赵老的传奇人生,更好地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不懈追求,对人民群众深切关爱的崇高风范,从而使每个人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我们党的光荣历史,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聊城是一块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宝地。赵老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赵老长期战斗在家乡,为家乡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倾心指导、支持家乡的发展,深为家乡人民所爱戴。

他是聊城人民的骄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在赵老等革命老前辈的关心指导下,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刘伟)

    赵健民,一位传奇式人物。1912年出生,1931年考入临清六县联立简易师范,1932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赵健民被捕入狱,受尽酷刑,1937年10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他加入抗日行列,英勇善战,令日军闻风丧胆。"文革"时期,他受到迫害,被关押7年多,1978年9月恢复名誉。     痛击日军,叱咤鲁西;两次入狱,铁骨铮铮。

2012年4月8日,赵健民走完了他100年的壮丽人生。     18日,在赵健民的老家冠县梁堂乡,他的亲属、警卫员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英雄背后的感人故事。

    革命了一辈子 回老家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赵健民在世时每隔两年都会回老家看看,不住酒店,不去饭店,吃住都在这所小院里

    从北京回来,赵铁峰一直没从悲恸中回过神来。从10日得知赵健民同志去世到16日在北京参加完追悼会,赵铁峰一直在努力回忆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点点滴滴。     赵铁峰今年67岁,按老家的辈分算是赵健民的叔伯侄子,在老家冠县梁堂,他算赵健民至今还健在的最近的亲人。

    赵健民在老家有一所小院,三间土房,其中一间已经漏了窟窿。

赵铁峰怕有一天房子一下子塌了,便把一些简易的家具搬到了自己的小院里"保护"了起来。"他在世的时候每隔两年都会回家来看看,不住酒店,不去饭店,吃住都在这里。"赵铁峰一边清扫屋内的尘土,一边指着破旧的平房说。

    一个土炕,几件破旧的家具,甚至连副碗筷都没有,赵铁峰告诉记者,赵健民每次回家都会要求在家吃住,总是说,"回家回家,就是来看看老家,吃住都在酒店还不如不来"。

    赵健民回家住时,赵铁峰按时做好饭送来,老人总是一边吃一边和他拉家常。吃过饭,赵健民会到村里看看长辈,带点小礼品(都是实用的,比如拐杖等)一家又一家,从东拉到西;直到村里的长辈都不在了,他每次回家还会到同辈的老人那里看看。

    赵铁峰的家就在赵健民的小院前面,赵健民每次回家,总是睡在土炕上,赵铁峰就睡在土炕旁的一张单人木床上,两人聊一些家长里短,一直聊到很晚。赵铁峰说,老人病危前对老家念念不忘,想落叶归根,革命了一辈子,跑东跑西,回老家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生活十分简朴 有时还没咱在村里吃得好     ◎赵健民吃馒头时总是用一只手接着,落在手掌里的"干粮渣"再小心地塞进嘴里吃了

    赵铁峰去过赵健民在北京的家,一个不大的院子深居古城,狭窄的住处不禁让他心头一酸。然而赵健民十分乐观,每每家人要给他添点什么他总是说用不着,还总是念叨:"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这些还都是国家给我的,我已经很知足了。

"     赵铁峰说,10年前他去赵健民家里探亲,夏天竟然连个风扇都没有,热了只能用手摇扇子扇扇风,而那时,风扇在普通老百姓家已不是什么新鲜物件。

    赵铁峰在北京吃住在赵健民家里,"他爱吃馒头、饼,喝稀饭,有时还没咱在村里吃得好"。"我说这话一般人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赵铁峰回忆赵健民这辈子的生活,用了四个最平实的字"艰苦奋斗"。

他说,赵健民艰苦奋斗的作风让人既敬佩又心疼。    "他总是教育家人要为国家多作贡献,要懂得节约。"赵铁峰回忆说,赵健民吃馒头时总是用一只手接着,落在手掌里的"馒头渣"再小心地塞进嘴里吃了。

这让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赵铁峰很意外:"咱农民也不会这样吧!"     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值得称赞和回忆的地方太多太多,赵铁峰说,赵健民很低调,有人想让他聊聊以前干革命的事迹,他每次都只是笑一笑而已。

赵健民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但对自己的亲人从没存过私心。有一次,他因为家里有事找到赵健民,想让他出面帮一把,话还没说完赵健民就训斥说"共产党不兴这一套"。(刘亚杰 于新贵)

    李增生,94岁,曾是赵健民的警卫员。     闻听"老首长"去世,李增生神情黯然。这位94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坐在床沿上,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赵健民的"特殊感情"。

    ◎他很从容     赵健民的部队在敌人面前很"硬气",是因为这支部队有一个"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首长       李增生与赵健民是同村,按庄乡辈论,赵健民是"爷爷辈"。

李增生16岁那年,参加了赵健民的部队,并成为赵健民的警卫员。李增生的任务是帮助赵健民带手枪、望远镜、文件包等物品,每天都跟随在赵健民身边。

"闲暇时,和赵健民经常在一起闲聊,不分上下级。"李增生回忆说。     让李增生记忆深刻的是1939年秋的"陈贯庄之战"。在这次战斗中,敌人伤亡110多人。

"这一仗打得很过瘾,让小日本尝到了咱的厉害!"李增生至今回想起来仍很兴奋。     李增生说,赵健民部队在敌人面前很"硬气",是因为这支部队有一个"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首长。在赵健民身边做了好几年的警卫员,李增生从来没见过赵健民因为战斗的残酷而害怕过,一直表现得很从容。

    ◎他很重情     赵健民对荣誉和受的折磨看得很淡,但每次提到牺牲的战友都很动情

    李增生总共两次去北京看望赵健民。第一次是在2002年年底,当时,赵健民家在一个四合院里。走进赵健民家之前,李增生想象了一番:高档家具一应俱全,甚至铺着地毯。可走进赵健民家,李增生大吃一惊。

"他的家哪里像高干?和普通人家没有多大差别。"     赵健民见到李增生很热情,极力挽留李增生在北京多住几天。在赵健民的热情挽留下,李增生在北京住了7天。

7天里,两人聊得最多的就是"打仗",每回想起牺牲的战友,两人都会黯然伤神。     1936年9月27日,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赵健民因叛徒出卖被捕。传说在狱中,敌人让赵健民赤脚走过烧红的"十八盘鏊子"。

李增生曾向赵健民求证,赵健民一笑了之。"他对荣誉和受的折磨看得很淡,但每次提到牺牲的战友都很动情"。     2012年春节前,李增生再次拨通了赵健民的电话。赵健民告诉李增生,正月十五要回冠县老家看看,并想在老家盖上几间房子,安心养老。但令李增生没想到的是,这次通话竟成了两个战友的诀别。(刘亚杰 于新贵)

    巧袭冠县城 大战陈贯庄 摧毁伪顽政府

    1938年11月聊城失陷之后,日军相继占领了临清、堂邑、莘县、馆陶等县。1939年1月,由于鲁西北的抗日战斗处在极为艰苦的阶段,八路军范筑先纵队第三团在冠县城南与日军进行遭遇战后,整编为筑先纵队第三营,并由赵健民担任营长。

在这之后,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1939年2月起到1940年10月,由赵健民率领的第三营在莘县、冠县、堂邑、聊(城)西、博平一带,与日、伪军打了几十仗,成为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武装力量。

    4月18日,记者从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对这一段往事,赵健民在2002年出版的《赵健民文集》中曾提到过,由于筑先纵队一直把冠县作为自己活动的根据地之一,因此,日军不敢贸然占领冠县县城,直到占领冠县周围的几个县之后,且经过"扫荡"的试探,日军才于1939年3月占领了冠县县城。

本文主要回忆赵健民在冠县指挥的三次战役。

    ◎巧袭冠县城

    日军遭遇重创 被迫放弃冠县       为侵占冠县,日寇集中了1000多名日军和来自莘县的部分伪军,并采取了大举"扫荡"、重点进攻的办法。

由于当时局势紧张。赵健民在老红军干部、当时的纵队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的帮助下,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决定撤出冠县县城。   赵健民在第三营的战斗生活片段中回忆:敌军占领冠县县城之后,第三营立即派出了小分队,从四面对占领县城的敌人进行不断的袭扰。

  对敌人最重大的一次打击从中午12时一直打到下午4时,由于这一次我方集中了兵力,敌人觉得无法在县城站住脚,便使用大炮和重机枪向周围慌乱攻击一阵后,放弃了县城,向东南方向逃走。

第三营一直将敌人追到了城东七里外的韩村,并将其后尾咬住。这时,敌人才不得不慌乱地组织重炮向第三营猛轰,同时敌军还命令莘县的伪军骑兵对赵健民率领的第三营进行冲锋。

  第三营抢占了韩村东的一座砖窑,最终打垮了伪骑兵的冲锋,并在夜间与敌人展开了巷战。天刚亮的时候,敌人集中兵力向西北方向进攻。为避免损失,赵健民带领第三营主动撤出战斗,而敌人也逃回莘县。

  在其文集中,赵健民对此次战役这样描述:"是役,不仅赶跑了侵占县城的日军,并予敌以重大杀伤。这对冠县一带的抗日人民是个很大的鼓舞,同时也使第三营干部战士增长了与日军作战的经验。" 

    ◎大战陈贯庄

    敌人伤亡110余人 司令员亲自赶来慰问       在1938年至1939年,党在鲁西北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建立以冠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秋,第三营住在冠县城东30里的陈贯庄。陈贯庄是一个有围寨的200多户人家的大庄子。为了打击敌人,部队便在寨墙周围加修了工事。     对于此次战役,赵健民在其文集中有比较详细的回忆。

    当时,第三营发现日军的一个团,共有4000多人,从贾镇南下经陈贯庄向桑阿镇前进。赵健民带领的第三营,根据敌人的布局看出对方的建制有大队和中队。

日军装备有重机枪连队、山炮队以及40余辆汽车的辎重队。     当敌步兵、炮兵过去,汽车队进入第三营的射程之内,第三营第一连战士便以密集的排枪向敌汽车队射击。

而在同时,敌人的辎重掩护队下车时,遭到了第三营猛烈的攻击。     敌军一军官进行往来指挥时,被第三营的通讯员、特等射手猛击一枪,当场毙命。

此后,东面及东北方向的敌人便不敢向村寨逼近了。     黄昏之后,敌人因在各处进攻都遭受重大伤亡,大都卧在地上不敢前进。即便是敌军的指挥官一再吵骂着要求前进,都无济于事。

"营长你放心吧,南门这一面,我保证让小鬼子来一个死一个,人在阵地在。"当赵健民巡查各处阵地,在南门见到第三连排长刘长义时,刘长义像其他各连的干部战士一样,向赵健民作了保证。     当战斗达到预期目的后,赵健民便立即派第一连排长带了一个班出北门侦察。

侦察员回来说,西北方向没有敌人,第三营便胜利撤出了陈贯庄。   "你们打了大胜仗!"第二天早晨,筑先纵队司令员张维翰亲自来到部队进行慰问,一见面就说了这句话,张维翰随后召集全营干部战士讲话,进行慰问鼓励。     这一次战役,敌人伤亡110余人。

    ◎摧毁伪顽政府

     一场夜间奇袭战 扩大抗日根据地

  当时,冠县第八区和第六区的北部,一度被豪绅地主盘踞,他们与日伪政权联系非常密切,拒绝八路军部队进入。在1940年春,他们还成立伪第六区区公所,区公所设在堂木寨。   当时的冠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多次要求第三营摧毁伪顽政府和武装。

1940年6月的一个夜间,赵健民率领第一、第三连,在堂木寨的同学许树菱带领下攻击堂木寨。由于计划周密,行动迅速,此次战斗一枪未发便解决了伪顽区部,活捉了国民党死硬分子区队教练。

  7月期间,第八区和第六区的一些豪绅地主趁日军对冠县"扫荡"之机,大肆活动,并威胁倾向抗日民主政府的村寨。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第三营决定进攻第六区地主武装控制的大柳邵、邢柳邵,并收缴地主富农的枪支。

  就在日军结束"扫荡"的次日夜间,赵健民率领第一、第三连的战士进攻大柳邵,第三营的教导员率领第二、第四连进攻邢柳邵。经过激烈战斗,共缴枪100余支。

对豪绅地主武装进行了彻底的摧毁性的打击,巩固、扩大了冠县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由赵健民率领的第三营编成新八旅二十二团第三营。随后便奉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命令,开赴卫河以西,进行抗日战争。(刘伟)

    ■新闻延伸

    赵健民生前的 两次坐牢经历

    根据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赵健民同志的一生中,曾有过两次坐牢的遭遇。一次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     1936年9月27日,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赵健民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被捕后,他给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他被莱芜一个熟人出卖。敌人指证他为共产党的负责人,要他说出上下左右的关系。

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敌人对他实施了各种酷刑,他坚贞不屈,保护了山东党组织。同年12月,赵健民领导建立了狱中党支部,任书记。     另外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对"左"倾错误提出批评、进行抵制,赵健民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被关押长达7年零8个月。

被关押期间,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1978年9月,赵健民获得公开平反,恢复名誉。(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