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邓小南 读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读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邓小南教授《祖宗之法》很受好评,买了一本看,封底有专家评语,阎步克教授的评语概括此书内容为:“把‘祖宗之法’处理为一个核心明确、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它既包含着若干‘做法’,如守内虚外、以文奴武、压制宦官外戚、尊重士大夫等;同时也包含着各种‘说法’呈现为一个‘话语的集成’,由‘涂抹’、‘层累’和‘叠加’而形成,对之的理解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其中黄宽重先生称此书为“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最具创见的学术专著,值得深思细读”。阎先生的概括很精炼、黄先生的评价也够劲儿。 看了才知道邓小南教授原来是邓广铭先生的女儿,虎父无犬女,关二爷的话一点儿不错。
“祖宗之法”作为不断被型塑、被再创造的“话语”,有时是可以指导当下行动的硬杠杠,有时只是歌功颂德时用的虚言客套话,皇帝拿它卡大臣,更多的时候是臣子拿它去卡皇帝,这时候它是大臣的护身符、保护伞。
这些都好理解,因为身边类似的东西很多,某某思想、某某理论、几个代表重要思想之类,所在多有。但具体作为观察宋代政治史的一个视角,用翔实的材料勾勒出“祖宗之法”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多种形态,并非易事,邓教授做到了,这让人佩服。
总体认识之外,读到有趣的事儿有不少。书引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一《魏国忠献王韩琦》目中载: 石守道编《三朝圣政录》,将上,求质于公,公指数事: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寝刺杀之。
公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己溺之,乃恶其溺而杀之,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遂去此等数事。守道服其清识。 赵匡胤这个人,评书中讲他千里送过京娘,是个君子,历代读书人也很喜欢他,程度比厌恶朱元璋还厉害,因为据称他有“不杀士大夫”的遗训,简直是个圣人。
但看这一段,他形象就不好了,辣手摧花,可说是凶相毕露。石守道显然是欣赏他这种不好色的高尚精神,但胡乱杀人就不高尚了。
赵匡胤在这件事上的办法似乎是,把喜欢的东西毁掉来限制“喜欢”或欲望本身,这办法他常用,据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宝装溺器”条:“太祖平蜀,孟昶宫中物有宝装溺器,遽命碎之,曰:‘自奉如此,欲求无亡得乎?’见诸侯大臣侈靡之物,皆遣焚之。
”不但严于律己,还严于律人。同卷“因猎坠马”条:“太祖初继位,颇好畋猎,尝因猎坠马,怒,自拔刀刺马杀之。既而叹曰:‘我耽于逸乐,乘危走险,自取颠越,马何罪焉。
’自是遂不复猎。”物、马、人,赵皇帝皆毁之,可谓“吾道一以贯之”。 书中还引用姚勉《雪坡集》卷七《策•癸丑廷对》: 天开我朝,道统复续。艺祖皇帝问赵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对曰:“道理最大。
”此言一立,气感类从;五星聚奎,异人间出:有濂溪周敦颐倡其始,有河南程颢程颐衍其流,有关西张载翼其派;难渡以来,有朱熹以推广之,有张栻以讲明之。于是天下之士亦略闻古圣人之所谓道矣。 姚勉评这篇殿试对策被取为当年状元。
朱熹讲道统,讲“三圣传心”,结果后人也把他搞进去,这很符合逻辑。比如,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称颂圣人,后来徒子徒孙把他也树成了圣人。这叫什么,这叫“报应”,嘿嘿。 有趣的还有很多,不过说实话,邓教授写得还不够有味儿,文笔方面跟邓广铭老爷子没法比,她在《序引》中也说了:“行文干涩,是我写作中的突出毛病,学生们经常批评我的文章难读。
一直想改,却收效甚微。” 宋代和其他朝代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严复《致熊纯如函》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内藤湖南更提出了唐宋转型说,以宋以来为近世。
我觉得,宋代政治文化一言一毕之,“三讲”是也: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指宋代建章立制比较细密,皇帝颇能带头遵守,臣下颇能循墨自守;讲学习,指各位皇帝重视经筵讲读,所谓“圣学无倦,固治道之所当先”,所倚重的大臣也多是博学之士;讲正气,有了前边的两条,这一条就不是问题了。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后期大讲君主的“以德治国”,真德秀《西山集》卷三《直前奏札一》说:“盖国之将兴,不在强兵丰财,而在君德;国之将亡,不在敌国外患,而在民心。
”这话也有道理,也没道理,“君德”、“民心”作用恐怕没他说得那麽大,人们常说,君王的权力不是无限的,人民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不过我们一直不知道界限在哪儿!
《祖宗之法》收入“三联•哈佛燕京学社丛书”,由三联书店2006年出版,44.8万字,开本850毫米×1168毫米,17.875个印张,定价28.5元。再看看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韩昇、刘建英译),45万字,开本700毫米×1000毫米,30.5个印张,定价66元。两相对比,三联还蛮实在的,中华书局开始有点滑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