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又新的神经症 [读书] 许又新:无聊神经症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17期        (以下内容选自:许又新<神经症>第二版)         V.Frankl于1930年把他的方法叫做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后来为了避免误解,改称罗格斯治疗(logotherapy).他强调的是生活的意义和追求意义的意志.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即肯定"我是自由的".这意思是说,尽管客观世界限制和支配着我,对于选择和采取什么态度和反应来对待它,我却是自由的.         1942至1945年,Frankl在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17期        (以下内容选自:许又新《神经症》第二版)         V.

Frankl于1930年把他的方法叫做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后来为了避免误解,改称罗格斯治疗(logotherapy)。他强调的是生活的意义和追求意义的意志。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即肯定“我是自由的”。这意思是说,尽管客观世界限制和支配着我,对于选择和采取什么态度和反应来对待它,我却是自由的。         1942至1945年,Frankl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了三年极其残酷的折磨和严峻的考验。

和他同一列火车送往集中营的旅伴90%,超过1300人,在抵达集中营当天就被杀害了。

留下来的囚犯被勒令交出他们的一切(衣服、贵重饰物和书籍等)。Frankl视为精神孩子的手稿丧失了,他当时的反应是,我勾销了我的整个创作生涯。可是Frankl很快确信,假如生活的意义只在于手稿的出版,那么,生活就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无疑,生活必须有更大的意义。

Frankl亲眼看到,有些囚犯一旦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很快就死去了。         与意志自由联系的是个人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现生活的意义。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Frankl认为这就是神经症,他称之为noogenic neurosis(从英语词源上说,希腊noos相当于英文的mind,即心灵)。

          Frankl的心理治疗提出了三种方法:                  (1)通过我们向世界提供某种创造物的方法;         (2)通过我们从世界获得新体验的方法;         (3)通过我们对待痛苦的态度和方法。

        这些方法有道理也会有效,但Frankl的影响恐怕很大一部分来自他对集中营里生活的真实的描述和他本人人格魅力。

        S.R.Maddi(1967)的所谓存在神经症(existential neurosis)的概念跟上述Frankl的神经症概念差不多。

Maddi认为,这种精神障碍的认知成分是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或者长期不能相信所从事的或能够想象去做的一切事情有什么真实性、重要性、用处或价值。特征性的心情是平淡和无动于衷,尽管在一般接触中别人并看不出来。

初期间歇性地出现是空虚感,觉得生活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就动作行为而言,活动水平也许略微偏低,但一般保持在中等或平均水平上。比活动量更重要的是,病人未曾选择的活动是些什么。

病人很少抉择,如果有的话,照例只是沿着费力最小的方向进行。这种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可以表现的很不错,家庭和社会义务一般能够完成,对人也相当的宽容。但总的说,他只是随波逐流,缺乏真正的和深刻的满足感。

他无法在深层和理解的水平上与别人认同,他不能体验别人为什么活得那么起劲和心满意足。         作者认为,把这种情况称为无聊神经症,既通俗易懂,又表达确切。

如果主要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人无所作为而感到无聊,尽管可持续数年之久,一旦条件改变,无聊感便一扫而光,那还不是无聊神经症。         这跟我国常见的以耻感为核心的各种神经症形式不同,后者不是象征化地固定在某件事上,便是弥散性人格障碍,通常在青春期和30岁以前达到症状的高峰。

无聊神经症在病前的表现无论如何不能诊断为人格障碍,发病高峰在30-40岁之间,往往在成家立业方面至少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他混的还不错。         我国传统文化隐含着这种危险,因为我们鼓励子女前进的道路是有出息、出人头地、“颜如玉”、“千钟粟”、“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等等。

我们不懂得鼓励孩子独立地做出决定(基于可与别人共享的而又是个人独特的价值体系),也就不知道如何去促进孩子积极的内心世界的发展。亲子互相依赖。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         晋朝李密(224-287)的一篇《陈情表》1700多年来感动了多少人!

然而这种感情必将被摧毁。青黄不接的结果之一就是无聊神经症的蔓延。         (下期预告:[读书] 许又新:耻感/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