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介绍2(51-113号元素)
锑,原子序数51,原子量121.75,元素名来源于英文名,原意是“辉锑矿”。锑在古代就已发现。锑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1%,主要以单质或辉锑矿、方锑矿的形式存在。
锑为质脆有光泽的银白色固体,有两种同素异形体:黄色变体仅在-90°C以下才稳定;金属变体是锑的稳定形式。其熔点630.5°C,沸点1750°C,密度6.684克/厘米。2070°C时锑蒸汽为单原子分子。
锑仅在赤热时与水反应放出氢气;高温时可与氧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为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但溶于酸和碱;可与浓硝酸反应。
锑在冶金中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锑也用于半导体中;三氧化二锑还可作透明的珐琅质白颜料。
碲,原子序数52,原子量127.60,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地球”。1782年赖兴施泰因在含金的矿石中发现碲。碲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千万分之二,主要矿物有针碲金矿、叶碲矿、碲银矿等。
碲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452°C,沸点1390°C,密度6.25克/厘米;有两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碲***体碲。
常温下碲能被氧化;与卤素作用生成卤化物;不与水和无氧化性酸作用,但溶于浓硫酸、浓硝酸和热碱溶液。
碲加到钢中,可增加钢得延展性;铸铁中的痕量碲可使铸件表面坚硬、耐磨;碲还用作电池的极板印刷铅字,以及蓝、棕、红色玻璃的着色剂。
碘,原子序数53,原子量126.90447,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紫色的”。1811年法国化学家库图瓦发现海藻灰溶液与硫酸作用后放出紫色气体,后经戴维和盖吕萨克研究,确定为新元素。碘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十万分之三,主要矿物为碘酸钠和碘酸钙,还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于海水、海藻和人体的甲状腺肿。稳定同位素碘127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唯一同位素。
常温常压下,碘为紫黑色固体,熔点113.5°C,沸点184.35°C,密度4.93克/厘米;碘在加热时可直接升华成气体;气态碘为深紫色。
碘溶于水后很快发生水解;碘易溶于碱;除贵金属外,固态碘可与其它所有金属化合成碘化物;极微量碘与淀粉相遇,立即形成深蓝色配合物,这是定型检验碘的灵敏方法。
碘对动植物的生命极其重要;碘主要用作消毒剂;碘化物作食物补充剂;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用于放射性治疗和放射性示踪技术。
氙,原子序数54,原子量131.29,为稀有气体。1898年由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和特拉弗斯在分馏液态空气时发现。氙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主要来源于空气。有9种稳定同位素,分别是氙124、126、128、129、130、131、132、134、136,都没有放射性。
氙为无色、无味气体;熔点-111.9°C,沸点-107.1°C,气体密度5.887克/升;水中溶解度108.1厘米/千克水。
氙是稀有气体中唯一能在室温下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元素。1962年首次合成氙的化合物,此后又合成许多氙的化合物,主要是氟化氙和氙的氧化物;氟化氙有三种,都是无色晶体,在室温干燥的条件下非常稳定;氙的氧化物有两种;还有一种氙的氟氧化物。
铯,原子序数55,原子量132.90543,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天蓝”。1860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在研究矿泉水残渣的光谱时发现铯,因其光谱上有独特的蓝线而得名。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七,主要矿物为铯榴石。
铯是软而轻、熔点很低的金属,纯净的金属铯呈金黄色;熔点28.4°C,沸点669.3°C,密度1.8785克/厘米。
铯的化学性质活泼,铯与水和-116°C的冰反应都很剧烈;碘化铯与三碘化铋反应能生成难溶的亮红色复盐,此反应用来定性和定量测定铯;铯的火焰成紫红色,可用来检验铯。
铯可产生突出的光电效应,极易电离而放出电子,是光电管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在离子火箭、磁流体发电机和热电换能器等方面也有新的应用。
钡,原子序数56,原子量137.327,是碱土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重的”。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软锰矿中发现钡,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电离分解出金属钡。钡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5%,主要矿物有重晶石和毒重石。
钡是银白色金属,熔点725°C,沸点1140°C,密度3.51克/厘米。
钡能与卤素和氧直接反应;钡粉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所以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钡与水猛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钡和氢;加热下能与氢、硫、氮、碳作用;除难溶的硫酸钡外,所有钡的化合物都有毒。